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与利用的调查研究_——以S县为例
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与利用的调查研究_——以S县为例[2019120912391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的成长越来越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关注。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机构,应当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设置一个适合幼儿游戏与成长的户外游戏场地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联系当今幼儿园的户外场地设置情况,对户外游戏场地的内涵进行界定和解读。以S县10所幼儿园为例,调查并记录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情况。结合幼儿进行户外游戏的实际情况,了解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状况,针对幼儿园户外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幼儿在开阔自由的户外游戏场地中游戏做好铺垫,让幼儿在快乐健康中成长。本文将运用文献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S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利用
目 录
一、 问题的提出 4
(一)选题原因 4
(二)研究目的 4
(三)研究意义 4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5
(一)户外游戏场地概念的界定 5
(二)户外游戏场地面积的研究 5
(三)户外游戏场地设计的研究 6
(四)户外游戏场地作用的研究 7
三、 研究过程 7
(一) 研究对象 7
(二)方法介绍 7
四、 研究结果 8
(一)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的现状 8
(二)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利用的现状 14
(三)存在的问题 17
五、思考与建议 19
(一)设置面积合理的户外游戏场地 19
(二)注意场地的布局 20
(三)场地涵盖区域应全面 20
(四)购买多种多样且安全的玩具 20
(五)选择合理的植物 20
(六)安排合理的户外游戏时间 20
(七)提高幼师对幼儿的户外游戏的重视 20
六、 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致 谢 24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原因
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户外游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儿童的心理、身体发展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游戏场地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儿童游戏的水平,制约儿童的发展过程。要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就要充分利用户外游戏场地。幼儿在进行户外游戏时,能够充分地接触新鲜空气、日光、水、土、风等,对于促进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户外游戏中幼儿的蹲、跳、跑等的练习,使得幼儿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锻炼,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户外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认知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移情的重要性,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户外游戏中还能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因此,为幼儿创造适合他们进行户外游戏的场地是至关重要的。
纵观S县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很少有幼儿园达到了配备相应户外游戏场地要求的。幼儿根本无法在自由开放的户外场地中游戏。在调查中发现,公办园按照要求配备了相应的户外游戏场地,但是大部分是只有运动器械区,集体运动场,有的甚至只有运动器械区。而在民办的幼儿园中,户外游戏场地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开设在简陋的街道和社区的小型园,此类以盈利为目的的幼儿园,通常是将租赁的或者自家的几间房屋分割成为几间教室,几乎没有任何的户外游戏场地;还有一种是新建的居民小区内的配套园,这类幼儿园因为土地资源的限制就设置了小面积的户外游戏场地,但是游戏设备紧缺,并且较新。S县的某所居民区的配套幼儿园,三层住宅房,最下面的一层作为该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场地,只有一个大型的滑滑梯。由于幼儿园可用土地面积少,资金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幼儿园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户外游戏场地成为“泡影”。孩子们户外游戏的场所只是区区一小块场地,玩具就是仅有的滑滑梯。
(二)研究目的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联系当今幼儿园的户外场地设置情况,对户外游戏场地的内涵进行界定和解读。以S县10所幼儿园为例,调查并记录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情况,归纳总结户外游戏场地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苏北落后地区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的建议。
(三)研究意义
结合幼儿进行户外游戏的实际情况,了解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状况,针对幼儿园户外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幼儿在开阔自由的户外游戏场地中游戏做好铺垫,让幼儿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儿园户外游戏场的相关规定的出台,幼儿园配备的相应户外游戏场地的不合理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户外游戏场地概念的界定
户外游戏场地主要是供幼儿运动玩耍的,应当有利于幼儿同时使用安静的和剧烈的、个人的和小组的活动设施。对于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可有计划地设置一些户外游戏活动的设备,供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户外游戏场地应平整,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场地应包括满足场地功能展开所需要的一切设施,具体来说应包括:场地的自然环境、场地的人工环境、场地的社会环境。
郑晶(2010)关于户外游戏场地,提到其他文献也有相近或类似的说法,例如“户外游戏环境”、“户外游戏空间 ”、“户外活动场地”等等。广义的户外(outdoor)游戏场地是指除开建筑物以外的所有可供游戏的空间,既包括专门为幼儿设计的游戏场地,也包括幼儿在开展游戏时自发形成的游戏场地。
本文所研究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则界定为狭义的户外游戏场地,即在幼儿园范围内,除去幼儿园建筑以外的,可以用于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场地,不包括幼儿园所在的小区、街道等幼儿园以外的活动区域。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还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本研究则是研究影响幼儿户外游戏的物质环境因素,也就是游戏场地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二)户外游戏场地面积的研究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试行)》中规定,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应不小于60平方米。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少于下式计算值:室外共用的游戏场地(平方米)=180+20(N-1)(注: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米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米的戏水池等。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在设置户外游戏场地时,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地面有表示区域的范围和界限
相似的游戏区应该规划在同一群组内,群组内的每一个游戏区,都要有清晰的进出入走道,而且每一个游戏区和它邻近的游戏区要互不干扰。
2.人数与面积
阿西莫瑞等(Ashmore & Esbensen,1991)提出了一个游戏场地规划与人数的指标:
l 三十人以下的托儿所,每人大约要有14㎡的游戏空间。
l 三十人以上的托儿所,每人要有9 1/3㎡
一项1996年的研究表明,在一定面积的游戏场地中,随着儿童数量的增加,其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数量也相应增加。
史密斯和康纳利(Smith,P.K& Connelly,K.J,1981)的一项研究就证实,在过大的,开放的环境中和众多的儿童一起活动,儿童会感觉无处安身,缺乏安全感,他们往往只会在一小片自己熟知的地方活动,并自认为那里是“自己的地盘”。
(三)户外游戏场地设计的研究
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应考虑的因素:第一,事先考虑儿童和空间的比例、地面表层、下水道及场地的形成,在规划时应注意小心保存此场地原有的自然风貌。第二,在游戏器具放置入场之前,可先将永久性固定的器具先安放好。还应该事先适当建立些阴凉的遮阳处以及人造的建筑物。第三,提供可广泛使用的器具,安排布置器具的位置,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每个游戏区要有大小不同的空间;让儿童自由想象的开放式空间和抽象的外形;有自然元素;造型要有变化;通过不同的颜色、气味、材质和声音所产生的感官刺激;新奇、神秘、明亮;相反物并列在一起;具有丰富性;摆放不同时代和地点的相关物;零件和简单的工具;可冒险的幻象;可供观光的地方。
刘焱认为,在设计和评价幼儿园游戏场地时应考虑和遵循安全性、因地制宜性、多样性、和可接近性这四个基本原则。
户外游戏场地的基本构成:大型组合运动玩具区;玩沙池(区);玩水区;自然区;跑道或车道;休闲区。
某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户外游戏场地最常见的区域是集体运动场和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所有的样本园多具有这些设备。另外“83.3%的样本园设置自然区,55.6%拥有沙水区”。然而自然区和沙水区在实际户外游戏中起到的作用很少,有的沙水区无水,有的仅有沙池而无水池,有的养殖区荒废。
(四)户外游戏场地作用的研究
那么户外游戏场地之所以必不可少的原因是什么呢?
任丛英(2008)“户外游戏场地可以幼儿促进骨骼和运动机能的增长;户外游戏场地促进幼儿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的发展;户外游戏场地让幼儿培养对实物的爱好和兴趣;户外游戏场地可以为幼儿由以自我为中心的分散单人游戏向加入集体游戏,进而相互交往的发展提供场所”。
(王金梅、杨震2008)户外游戏场地广阔的特点对于“发展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户外空间环境是幼儿以后适应社会最好的启蒙教师之一,是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户外游戏场地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S县10所幼儿园,这10所幼儿园有3幼儿园,占地面积较大,班级数量较为适宜,其余7所幼儿园为私立的小型园(以盈利为目的、将租赁的或自家的房屋分割为教室,几乎没有户外游戏场地)或者居民区的配套幼儿园(受土地资源限制、配备小面积户外游戏场地)。
(二)方法介绍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查阅,对有价值信息与资料的记录、归纳、理解以及撰写文献综述。本研究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的理论专著、期刊杂志和学位论文,搜索并整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关于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相关研究,综合与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为论文的写作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
2.实地测量法
实地测量法是指对被研究的场地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实地的测量10所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面积并作好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
3.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研究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本研究中研究者拟定访谈提纲,对老师进行访谈,边访谈边记录,得到了丰富有效的资料。
4.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通过实地观察10所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施,做好记录并归纳分类。
四、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的现状
案例1.
S县某幼儿园是一所日托型幼儿园,其办园规模为9个班,约270名幼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由两部分长形地块组成,占地面积共542.6㎡。其中北面游戏场长约52m,宽约6.3m,占地327.6㎡,南侧游戏场以绿地为主,占地215㎡。
北面游戏场是一个狭长空间,占地327.6㎡,地面平坦,主要铺设塑胶地面,场地靠东侧设有单车棚,附近设置造型呆板的2个沙坑,北面用高为1.78m的彩绘围墙将场地与居民楼隔开。北侧场地无绿化,光照时间少于南侧场地,由于场地两侧均为建筑物,其通风条件不如南侧场地。场地内设有跑道、塑料滑梯、虫虫隧道等游戏设施。场地内一般开展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游戏形式以独自游戏为主,在阴、雨天气条件下,幼儿在场地的活动频率为零。
南侧游戏场占地215㎡,铺设大面积的草坪,呈不规则状分布。场地南端用通透式的围墙与园外菜地隔开,场地内地势平缓,高差变化不明显,植物生长茂盛,自然环境浓郁,通风良好。场地内现有植物主要为桂花、雪松、月季。游戏器械种类有跷跷板、攀登架(网)等。器械材质以铁制、木制、塑料为主。在晴朗无露水时,幼儿基本上在南侧场地进行户外游戏活动,阴雨天气下,无活动频率。幼儿主要集中在大型游戏器械区域和草坪区域,其次在攀爬区域活动,游戏形式较单一,活动时间段为11:30一12:15和14:50一15:20。
研究者调查的10所幼儿园配备有户外游戏场地的幼儿园为10所,创立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幼儿园占研究者调查的百分比为100%。但是这只是户外游戏场地配备的情况,而每个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场地设置情况各有不同,研究者主要通过实地测量法和观察法来了解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的现状,有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相对合理,而有的则过于简单。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
1.场地的面积
按照场地的划分,幼儿游戏类型分为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两大类。幼儿的户外游戏需要在开阔的场地上进行,开阔的场地不仅有利于幼儿各种动作的练习,还具有安全性,也为幼儿活动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但是这不表明场地面积越大越好,过大的户外游戏场地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当然,如果场地面积过小则限制了幼儿的户外活动,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研究者调查的幼儿园中,除了小部分幼儿园配备了符合规定面积的场地外,绝大多数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较小。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试行)》中规定共用游戏场地面积10班不小于340㎡,15班不小于540㎡,分班专用游戏场地面积,每班面积应不小于60㎡。但是被调查的10所幼儿园符合这一规定的只有4所幼儿园,占研究者调查的40%,其余6所幼儿园均不符合规定(如表一)。
分类幼儿园 1幼儿园 2幼儿园3幼儿园4幼儿园 5幼儿园 6幼儿园 7幼儿园 8幼儿园 9幼儿园 10
户外游戏场地面积/㎡ 908.24 734.52 913.08 542.61 76.8 63.26 87.75 86.67 106.11 178.4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的成长越来越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关注。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机构,应当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设置一个适合幼儿游戏与成长的户外游戏场地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联系当今幼儿园的户外场地设置情况,对户外游戏场地的内涵进行界定和解读。以S县10所幼儿园为例,调查并记录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情况。结合幼儿进行户外游戏的实际情况,了解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状况,针对幼儿园户外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幼儿在开阔自由的户外游戏场地中游戏做好铺垫,让幼儿在快乐健康中成长。本文将运用文献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S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利用
目 录
一、 问题的提出 4
(一)选题原因 4
(二)研究目的 4
(三)研究意义 4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5
(一)户外游戏场地概念的界定 5
(二)户外游戏场地面积的研究 5
(三)户外游戏场地设计的研究 6
(四)户外游戏场地作用的研究 7
三、 研究过程 7
(一) 研究对象 7
(二)方法介绍 7
四、 研究结果 8
(一)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的现状 8
(二)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利用的现状 14
(三)存在的问题 17
五、思考与建议 19
(一)设置面积合理的户外游戏场地 19
(二)注意场地的布局 20
(三)场地涵盖区域应全面 20
(四)购买多种多样且安全的玩具 20
(五)选择合理的植物 20
(六)安排合理的户外游戏时间 20
(七)提高幼师对幼儿的户外游戏的重视 20
六、 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致 谢 24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原因
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户外游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儿童的心理、身体发展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游戏场地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儿童游戏的水平,制约儿童的发展过程。要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就要充分利用户外游戏场地。幼儿在进行户外游戏时,能够充分地接触新鲜空气、日光、水、土、风等,对于促进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户外游戏中幼儿的蹲、跳、跑等的练习,使得幼儿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锻炼,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户外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认知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移情的重要性,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户外游戏中还能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因此,为幼儿创造适合他们进行户外游戏的场地是至关重要的。
纵观S县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很少有幼儿园达到了配备相应户外游戏场地要求的。幼儿根本无法在自由开放的户外场地中游戏。在调查中发现,公办园按照要求配备了相应的户外游戏场地,但是大部分是只有运动器械区,集体运动场,有的甚至只有运动器械区。而在民办的幼儿园中,户外游戏场地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开设在简陋的街道和社区的小型园,此类以盈利为目的的幼儿园,通常是将租赁的或者自家的几间房屋分割成为几间教室,几乎没有任何的户外游戏场地;还有一种是新建的居民小区内的配套园,这类幼儿园因为土地资源的限制就设置了小面积的户外游戏场地,但是游戏设备紧缺,并且较新。S县的某所居民区的配套幼儿园,三层住宅房,最下面的一层作为该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场地,只有一个大型的滑滑梯。由于幼儿园可用土地面积少,资金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幼儿园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户外游戏场地成为“泡影”。孩子们户外游戏的场所只是区区一小块场地,玩具就是仅有的滑滑梯。
(二)研究目的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联系当今幼儿园的户外场地设置情况,对户外游戏场地的内涵进行界定和解读。以S县10所幼儿园为例,调查并记录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情况,归纳总结户外游戏场地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苏北落后地区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的建议。
(三)研究意义
结合幼儿进行户外游戏的实际情况,了解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状况,针对幼儿园户外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幼儿在开阔自由的户外游戏场地中游戏做好铺垫,让幼儿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儿园户外游戏场的相关规定的出台,幼儿园配备的相应户外游戏场地的不合理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户外游戏场地概念的界定
户外游戏场地主要是供幼儿运动玩耍的,应当有利于幼儿同时使用安静的和剧烈的、个人的和小组的活动设施。对于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可有计划地设置一些户外游戏活动的设备,供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户外游戏场地应平整,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场地应包括满足场地功能展开所需要的一切设施,具体来说应包括:场地的自然环境、场地的人工环境、场地的社会环境。
郑晶(2010)关于户外游戏场地,提到其他文献也有相近或类似的说法,例如“户外游戏环境”、“户外游戏空间 ”、“户外活动场地”等等。广义的户外(outdoor)游戏场地是指除开建筑物以外的所有可供游戏的空间,既包括专门为幼儿设计的游戏场地,也包括幼儿在开展游戏时自发形成的游戏场地。
本文所研究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则界定为狭义的户外游戏场地,即在幼儿园范围内,除去幼儿园建筑以外的,可以用于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场地,不包括幼儿园所在的小区、街道等幼儿园以外的活动区域。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还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本研究则是研究影响幼儿户外游戏的物质环境因素,也就是游戏场地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二)户外游戏场地面积的研究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试行)》中规定,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应不小于60平方米。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少于下式计算值:室外共用的游戏场地(平方米)=180+20(N-1)(注: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米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米的戏水池等。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在设置户外游戏场地时,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地面有表示区域的范围和界限
相似的游戏区应该规划在同一群组内,群组内的每一个游戏区,都要有清晰的进出入走道,而且每一个游戏区和它邻近的游戏区要互不干扰。
2.人数与面积
阿西莫瑞等(Ashmore & Esbensen,1991)提出了一个游戏场地规划与人数的指标:
l 三十人以下的托儿所,每人大约要有14㎡的游戏空间。
l 三十人以上的托儿所,每人要有9 1/3㎡
一项1996年的研究表明,在一定面积的游戏场地中,随着儿童数量的增加,其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数量也相应增加。
史密斯和康纳利(Smith,P.K& Connelly,K.J,1981)的一项研究就证实,在过大的,开放的环境中和众多的儿童一起活动,儿童会感觉无处安身,缺乏安全感,他们往往只会在一小片自己熟知的地方活动,并自认为那里是“自己的地盘”。
(三)户外游戏场地设计的研究
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应考虑的因素:第一,事先考虑儿童和空间的比例、地面表层、下水道及场地的形成,在规划时应注意小心保存此场地原有的自然风貌。第二,在游戏器具放置入场之前,可先将永久性固定的器具先安放好。还应该事先适当建立些阴凉的遮阳处以及人造的建筑物。第三,提供可广泛使用的器具,安排布置器具的位置,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每个游戏区要有大小不同的空间;让儿童自由想象的开放式空间和抽象的外形;有自然元素;造型要有变化;通过不同的颜色、气味、材质和声音所产生的感官刺激;新奇、神秘、明亮;相反物并列在一起;具有丰富性;摆放不同时代和地点的相关物;零件和简单的工具;可冒险的幻象;可供观光的地方。
刘焱认为,在设计和评价幼儿园游戏场地时应考虑和遵循安全性、因地制宜性、多样性、和可接近性这四个基本原则。
户外游戏场地的基本构成:大型组合运动玩具区;玩沙池(区);玩水区;自然区;跑道或车道;休闲区。
某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户外游戏场地最常见的区域是集体运动场和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所有的样本园多具有这些设备。另外“83.3%的样本园设置自然区,55.6%拥有沙水区”。然而自然区和沙水区在实际户外游戏中起到的作用很少,有的沙水区无水,有的仅有沙池而无水池,有的养殖区荒废。
(四)户外游戏场地作用的研究
那么户外游戏场地之所以必不可少的原因是什么呢?
任丛英(2008)“户外游戏场地可以幼儿促进骨骼和运动机能的增长;户外游戏场地促进幼儿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的发展;户外游戏场地让幼儿培养对实物的爱好和兴趣;户外游戏场地可以为幼儿由以自我为中心的分散单人游戏向加入集体游戏,进而相互交往的发展提供场所”。
(王金梅、杨震2008)户外游戏场地广阔的特点对于“发展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户外空间环境是幼儿以后适应社会最好的启蒙教师之一,是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户外游戏场地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S县10所幼儿园,这10所幼儿园有3幼儿园,占地面积较大,班级数量较为适宜,其余7所幼儿园为私立的小型园(以盈利为目的、将租赁的或自家的房屋分割为教室,几乎没有户外游戏场地)或者居民区的配套幼儿园(受土地资源限制、配备小面积户外游戏场地)。
(二)方法介绍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查阅,对有价值信息与资料的记录、归纳、理解以及撰写文献综述。本研究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的理论专著、期刊杂志和学位论文,搜索并整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关于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相关研究,综合与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为论文的写作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
2.实地测量法
实地测量法是指对被研究的场地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实地的测量10所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面积并作好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
3.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研究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本研究中研究者拟定访谈提纲,对老师进行访谈,边访谈边记录,得到了丰富有效的资料。
4.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通过实地观察10所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施,做好记录并归纳分类。
四、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的现状
案例1.
S县某幼儿园是一所日托型幼儿园,其办园规模为9个班,约270名幼儿。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由两部分长形地块组成,占地面积共542.6㎡。其中北面游戏场长约52m,宽约6.3m,占地327.6㎡,南侧游戏场以绿地为主,占地215㎡。
北面游戏场是一个狭长空间,占地327.6㎡,地面平坦,主要铺设塑胶地面,场地靠东侧设有单车棚,附近设置造型呆板的2个沙坑,北面用高为1.78m的彩绘围墙将场地与居民楼隔开。北侧场地无绿化,光照时间少于南侧场地,由于场地两侧均为建筑物,其通风条件不如南侧场地。场地内设有跑道、塑料滑梯、虫虫隧道等游戏设施。场地内一般开展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游戏形式以独自游戏为主,在阴、雨天气条件下,幼儿在场地的活动频率为零。
南侧游戏场占地215㎡,铺设大面积的草坪,呈不规则状分布。场地南端用通透式的围墙与园外菜地隔开,场地内地势平缓,高差变化不明显,植物生长茂盛,自然环境浓郁,通风良好。场地内现有植物主要为桂花、雪松、月季。游戏器械种类有跷跷板、攀登架(网)等。器械材质以铁制、木制、塑料为主。在晴朗无露水时,幼儿基本上在南侧场地进行户外游戏活动,阴雨天气下,无活动频率。幼儿主要集中在大型游戏器械区域和草坪区域,其次在攀爬区域活动,游戏形式较单一,活动时间段为11:30一12:15和14:50一15:20。
研究者调查的10所幼儿园配备有户外游戏场地的幼儿园为10所,创立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幼儿园占研究者调查的百分比为100%。但是这只是户外游戏场地配备的情况,而每个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场地设置情况各有不同,研究者主要通过实地测量法和观察法来了解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的现状,有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相对合理,而有的则过于简单。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置:
1.场地的面积
按照场地的划分,幼儿游戏类型分为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两大类。幼儿的户外游戏需要在开阔的场地上进行,开阔的场地不仅有利于幼儿各种动作的练习,还具有安全性,也为幼儿活动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但是这不表明场地面积越大越好,过大的户外游戏场地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当然,如果场地面积过小则限制了幼儿的户外活动,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研究者调查的幼儿园中,除了小部分幼儿园配备了符合规定面积的场地外,绝大多数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较小。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试行)》中规定共用游戏场地面积10班不小于340㎡,15班不小于540㎡,分班专用游戏场地面积,每班面积应不小于60㎡。但是被调查的10所幼儿园符合这一规定的只有4所幼儿园,占研究者调查的40%,其余6所幼儿园均不符合规定(如表一)。
分类幼儿园 1幼儿园 2幼儿园3幼儿园4幼儿园 5幼儿园 6幼儿园 7幼儿园 8幼儿园 9幼儿园 10
户外游戏场地面积/㎡ 908.24 734.52 913.08 542.61 76.8 63.26 87.75 86.67 106.11 178.4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