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研究

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研究[20191209124438]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我国幼儿园也逐渐重视幼儿园环境创设,其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就占有重要的部分。良好的阅读环境也有助于幼儿阅读活动的开展,那如今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现状是什么样呢?笔者欲从幼儿园中班入手,在明确幼儿阅读环境创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对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提出建议:合理利用班级空间,建设科学温馨的区域环境;树立新观念,提升指导能力,创设优美阅读环境;师幼互动,共创环境,促进自主阅读。以希望对幼儿教师有所启迪,对其教育实践有所帮助。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幼儿阅读阅读环境环境创设
目 录
一、前言 1
(一)课题的来源 1
(二)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1
(三)幼儿阅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2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3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3
(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5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6
三、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现状及分析 7
(一)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现状 7
(二)中班幼儿阅读环境的现状分析 11
(三)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4
四、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策略 15
(一)合理利用班级空间,建设科学温馨的区域环境 15
(二)树立新观念,提升指导能力,创设优美阅读环境 16
(三)师幼互动共创环境,促进幼儿自主阅读 17
五、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研究
一、前言
(一)课题的来源
从自身角度而言,笔者从小对阅读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在大学系统的理论学习中,接触到关于幼儿阅读的知识以及认识到幼儿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校方提供的系统实践中,我更多地关注了幼儿阅读这一方面。
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如《纲要》中提及早期阅读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倡导与高度关注,也为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指出方向。但在实习观察中,发现现实与理论仍有很大的差距,绝大多数的幼儿对阅读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幼儿园内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阅读机会也是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在认识到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我们应重视和利用环境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从而更全面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阅读环境,是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加强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喜爱阅读的情感。笔者在实习过程当中发现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阅读环境只是简单地建设一个图书角,安排午饭过后到午休前这一时段是幼儿自由阅读时间,但绝大多数幼儿在这一时段是在嬉闹,还有每周有三天的自主游戏时间,主动选择图书角的幼儿几乎是没有的,更多的是教师将区角游戏中超出限定人数的幼儿安排到图书角。笔者也曾与幼儿交谈过,他们几乎不会阅读,那更别谈所谓的阅读兴趣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将进行此课题的研究,从幼儿阅读环境与幼儿阅读关系入手,探究科学的幼儿阅读环境,对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提出合理实用的建议。
(二)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1.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当前关于早期阅读方面的研究很多是一个整体性的研究,主要是早期阅读现状、早期阅读能力和亲子阅读等方面的,很少是对阅读环境的针对性研究,关于阅读环境的内容也是在其它课题研究中有所提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针对中班这个年龄群体,了解其阅读环境现状,归纳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对进一步丰富早期阅读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笔者希望通过对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研究,了解中班幼儿阅读环境的现状,分析这些现状背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改善中班幼儿阅读环境,促进幼儿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成长,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实践的发展。
2.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使用文献法,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做好理论基础。还有利用文献法,确定本课题中需要观察与研究的具体内容,并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
(2)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本课题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没有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其他控制变量下,走进中班幼儿的班级中,对中班的阅读环境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案例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3)访谈法
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被观察幼儿、幼儿教师进行访谈。
对幼儿的访谈。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访谈没有固定的提纲,仅仅是简单地询问了解幼儿做出某些行为的原因,并进行记录整理。
对教师的访谈。对观察班的幼儿教师进行访谈,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思想和情感,了解教师对幼儿阅读的认识。
(三)幼儿阅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有研究者表明:阅读不仅是一个物质过程,也是一个精神过程。阅读者进行阅读活动时,是“读者———读物———环境”这三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网。《纲要》中也明确指出阅读环境创设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进行阅读活动,幼儿的阅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笔者总结如下几点:
1.幼儿阅读可以促进幼儿观察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阅读体现了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幼儿观察某一画面,要求观察事物的次序性,或是观察事物的某一细微的特征。在阅读活动中,幼儿通过画面的对比,分析,概括等思维形式作出的判断和推理,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阅读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图画书中一个个有趣生动的形象和画面提供给幼儿极大的想象空间,幼儿的想象有了具象的凭据。此外,幼儿阅读也促进幼儿的理解力、判断力和概括力的发展。
2.幼儿阅读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启迪幼儿,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儿童文学家波罗·福克思说过:“当你把一本书交到孩子手上时,你便给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喜欢追根究底,幼儿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获得基本常识与技能,满足了好奇心,又丰富了他们的自身经验,开阔了他们的眼界。阅读又是一种交往,通过阅读,幼儿可以与书中的人物交往,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幼儿进行阅读,感受书籍带来的乐趣,弥补一些生活空虚,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3.幼儿阅读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龄前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语言可以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通过阅读幼儿产生了一系列语言活动,掌握到正确的发音,并能够逐渐把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与表达技巧,且逐渐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幼儿在早期获得口头语言的同时,也会关注着周围环境的书面语言。幼儿在阅读大量图书的时候,增强了对文字的敏感性和探索欲,懂得了“读”和“写”的初步规则,为他们今后书面语言知识的掌握和正式的读写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
(1)关于幼儿阅读材料的研究
在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面向各国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倡议。日本政府也举办“图书起跑线”活动,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等等。另外,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在1997年召开的国际会议,就以“儿童与书”为主题开展讨论,认为阅读材料是发展儿童口语、书面语的物质基础,可以让幼儿在材料中获得快乐,提高技能,开阔眼界,发展智力,激发想象力,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另外美国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幼儿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图书读物的优选有较高的相关性。
(2)关于教师对幼儿阅读环境的创设研究
1992年有学者研究了3一5岁幼儿的读写行为,通过提供相关阅读资源如食谱、书籍、电话簿、菜名等,建设丰富的幼儿阅读环境,最后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式可以使幼儿读写活动的频率提高,从而活动的持续时间也会得以延长。
1986年有学者在研究中将学前儿童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研究者为实验组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如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读写刺激,每天对他们的阅读和书写活动也加以引导,结果表明控制组儿童在字母认知和匹配测验、书写意识测验、日常用语测验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实验组儿童。
可见,幼儿阅读环境研究有最初的倡议、会议、论坛的舆论营造阶段上升到实验的行动阶段。
2.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幼儿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的选择会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活动,为幼儿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帮助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前提与关键。
张明红认为应当尽量为幼儿选择图文并茂且内容和生活紧密相关的阅读材料。
贺红、蒋惠针对各年龄班,对其阅读材料进行了研究划分,小班幼儿的阅读材料侧重于生活类,如衣服、食品、玩具等;中班幼儿的阅读材料则偏重于认知类、社会类的,如动植物、自然现象,四季交替规律等;而大班幼儿的阅读材料则侧重于社会类,如广告、标志、小实验等,大班幼儿自主性较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
研究结论认为应从幼儿的年龄特征考虑,为幼儿选择能够提供正确的导向和支持的图文并茂的阅读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等良好品质。
(2)关于教师对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研究
陆秋红、郑蓓丰认为阅读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途径。
王琦在图书角的创设方面提出,理想的图书角应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光线充足、空间适宜、在幼儿视线范围内和安静。
许晓蓉对阅读环境创设提出了三种方式:设置自主阅读区、建立亲子图书室和建立立体阅读墙。
在梳理过程中发现,关于幼儿阅读环境的相关研究大多基于教师个人因素研究,以物质环境创设为主,涉及心理环境的很少,笔者欲在这些已有的文献基础上,探讨幼儿园这个环境下,针对中班这个年龄群体,如何创设一个合理科学的幼儿阅读环境,以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
(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
有学者认为学生学习除正规课程外,还学到了与之不同的东西,例如学生所学习到的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些习得的东西都是非预期性与非计划性。隐性课程具有全面的教育功能,整洁的环境布置、积极向上的班风、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具有陶冶情感,培养良好品德的作用;隐性课程通过情感因素影响智力活动,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隐性课程对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道德、文化传递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中隐性课程往往比正规课程更为重要。幼儿园的环境属于隐性课程,幼儿的阅读环境又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创设幼儿阅读环境中,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幼儿的积极影响。
2.心理学
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渗透与转化。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生理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它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却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华生认为学习者学到的东西不是由个体决定的,而是受其所在环境控制的。环境对心理发展所起的影响是需要通过教育作用的,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4—7岁的幼儿处于直觉思维阶段,这个时期幼儿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目的性,教育性的环境,发挥幼儿园环境这种刺激作用, 有目的的塑造幼儿的某些行为习惯。
3.生态学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其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他从多方面分析了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微系统环境是包含幼儿园环境的,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被动接受影响的同时,幼儿对其所在的环境也会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即运用主观能够性,积极地构筑环境。幼儿的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也会影响幼儿的阅读,教师要提高对幼儿阅读的重视程度,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1.早期阅读
有学者将早期阅读定义为家庭、幼儿园通过提供婴幼儿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使婴幼儿接受有材料的信息,让他们能够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也有学者认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是幼儿的读写行为,因为幼儿的读写经验还只是利用文字和图片等与人交往的一种手段,是与读写有关的一系列情感态度、认知技能和能力,并不仅仅是读写技巧本身。
综合两者对早期阅读的定义,笔者结合前人的文献经验,将早期阅读定义为:是指0—6岁幼儿凭借丰富的色彩、图象文字或是成人形象的讲读来理解读物,丰富情感,主动寻求或构建意义,发展语言能力和认知技能的活动过程。
2.幼儿阅读
根据早期阅读的定义,按照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可以将早期阅读分为婴儿早期阅读和幼儿早期阅读两个阶段,在此幼儿早期阅读则简称幼儿阅读。
笔者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将基于幼儿园这个视角,针对中班年龄群体,教师为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故此将幼儿阅读定义为:幼儿阅读是指幼儿所在班级为主要场所、以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如图书、图片、标识等)为背景,使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教师形象的讲解来对材料进行幼儿化自我构建的过程。
3.幼儿阅读环境
根据幼儿阅读环境可分为家庭阅读环境和在园阅读环境,在此本文中幼儿阅读环境是指幼儿在园阅读环境,主要以幼儿所在班级为主要场所。
幼儿阅读环境即一种阅读氛围,是指在幼儿阅读中可以利用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环境。它客观地存在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以独特的暗示,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发育中的幼儿。
幼儿的阅读环境指显性的物质环境和隐性的心理环境。显性的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的墙面环境,区角环境及它刺激构成的物质环境,比如阅读材料,装备环境和照明环境等等。隐性的心理环境主要指由教师态度,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构成的人际关系和教师的阅读指导以及阅读组织形式。
三、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现状及分析
(一)中班幼儿阅读环境创设的现状
对常熟市三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阅读环境进行了现状观察、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根据幼儿阅读环境的定义,笔者使用白描的手法,对中班现有的阅读物质环境进行观察记录,如每个班级的图书区,墙面布置,阅读材料。另外也通过观察与访谈的方法,了解搜集中班教师的组织阅读活动的现状,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以及教师的态度等等,另外笔者对被观察的幼儿作出的一些行为也会进行询问记录。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有如下内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4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