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研究

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研究[20191217130723]
内容摘要: 课堂中的时间因素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业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0级小学教育专业34名实习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行为与其所教的年级、科目无关;目前,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意识和时间监控行为较好,但课堂教学时间规划和调节能力有待提高;实习教师在对各个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时间分配方面不存在问题;大部分实习教师的教学效率一般。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实习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要完善教学设计,做好课堂教学时间计划;提高专业技能,重视课堂教学时间调控;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目 录
一、研究的缘起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以及概念界定 2
(一)相关研究 2
(二)概念的界定 5
三、研究过程 5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5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6
(三)数据处理 6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6
(一)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意识和行为 6
(二)实习教师对各个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 9
(三)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效果 11
五、分析与讨论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13
(一)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缘于教学预设不全面 13
(二)课堂教学时间利用不充分缘于时间调节能力差 13
(三)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缘于难以兼顾所有学生 14
六、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4
(一)完善教学设计,做好课堂教学时间计划 14
(二)提高专业技能,重视课堂教学时间调控 16
(三)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6
七、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22
一、研究的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管理是实现课堂生长和教学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层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学业成就与课堂中的时间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管理,可以使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今的实习教师多数都接受过完整的师范类教育,教育理论素养较高,学科知识体系相对完备,但是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在三个月的教育实习中,我也关注了自己以及身边的同学在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方面的表现。我发现我们作为实习教师,在自己上课之前时常担心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或者多出课堂教学时间,实际操作下来也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而且这种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或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在我们实习教师身上更加严重。到这里关于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了。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和分析小学课堂教学中实习教师的时间意识及其管理行为,旨在发现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实习教师的实际情况,以期对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减轻实习教师工作压力,促进实习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将时间管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了解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现状,深入剖析实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是对现有理论的充实和补充。此外,还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时间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把实习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是把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追溯到教育实习阶段。实习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都相对不足,课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这也成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本课题通过对小学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并分析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的是师范生培养阶段所欠缺的方面,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对新教师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做好了铺垫。
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以及概念界定
(一)相关研究
虽然课堂管理是个很古老的问题,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先哲们并没有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才对课堂管理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70年代以后,通过从理论上对课堂管理进行大量的探索,学者们总结了多样化的课堂管理理论和模式,而且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运用了这些研究成果,使之成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论著中才开始有了课堂管理的专章著作。
关于课堂管理的概念,中外学者是众说纷纭,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课堂管理做出了界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取向,一种是通过监控学生使其遵守课堂纪律,另一种是通过激励学生使其参与课堂活动。如约翰逊等人认为“课堂管理是建立和维持课堂群体,以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而胡森则认为“课堂管理是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有利环境的过程”。而我则比较认同陈时现的观点“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的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其中建立适宜的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前提,而课堂教学时间属于课堂管理中的环境因素。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作为课堂管理中的一部分,国内外和它有关的理论研究很少。 而关于时间管理的理论,虽然它们具体模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即在时间总量恒定的情况下,探讨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将时间管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综合教学时间结构的理论研究成果,王清蕾和关艳认为“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是为实现某一科目在一定阶段的预期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对学年度内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系统的预设、编组、引导、调控、创生,使时间资源尽可能发挥其价值、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活动过程,我比较认同聂丽霞所说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是指教师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时间意识,通过实施一定的策略,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进行合理预测、计划和调控的教学能力,以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以下根据国内外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做的研究分三方面展开分析。
1.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时间结构的理论研究
早在20世纪初,赖斯就把时间作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变量。20世纪60年代以后,卡罗尔、布卢姆、哈尼斯费格和威利以及初任教师评价研究等先后提出了四种课堂教学时间分类的模型,为课堂教学时间结构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尔将时间作为学校学习的中心变量进行研究,提出了包含五个要素的模式,它们分别是:(1)能力倾向:指学生在最优学习条件下掌握某一任务所必需的时间量;(2)理解教学的能力:包括一般智力和言语能力两部分。它们影响学生掌握学习任务所耗费的时间;(3)教学质量:指通过教学,根据能力倾向的基础,学生不需要再额外增加的时间量;(4)毅力: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的时间量;(5)学习机会:指允许学生学习的时间量。
根据卡罗尔的研究,布鲁姆着重研究了怎样在班级集体教学背景下实施“掌握学习模式”,该模式把时间与学生特征、学习内容等密切结合在一起,揭示了一个与学习结果联系更为密切的“专注学习时间”。
哈尼斯费格和威利提出了一种较为复杂的“用功时间”模型,并提出教学以时间为中介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他们认为学习某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实际所用的积极学习时间这两个变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学习时间总量受课程资源和教师能力的影响。
在初任教师评价研究模型中提出了“学科学习时间”,它是专注学习时间的一部分,即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获得成功体验所用的专注时间。与学科学习时间有关的四类变量分别是:分配时间、专注时间、成功率和学习内容与学习结果测验相对于教学目标一致性的程度。
最后,伯利纳、费希尔和利伯曼等学者在研究初任教师评价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最终将教学时间分成五个层级,它们分别是:①名义时间:即名义上学校教学活动可用的时间总量,它包括了学术性和非学术性活动时间两个方面。②分配时间:在名义时间中分配用于相关教学活动的时间。③实用时间:指在分配时间中师生实际从事教学活动的时间。④专注时间:在实用时间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时间。⑤学术学习时间: 即学生具有较高成功率的那部分专注时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9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