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教学价值实践研究【字数:14642】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巴赞发明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它能够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把人们头脑中的看不见表象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表征出来。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数学知识以网状的形式集结在一起,并根据一定逻辑建架形成系统化的认知体系,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厘清知识结构。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知识的预习,可以引导学生科学的预习,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设计,使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复习课的知识点往往更多也更杂乱,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容易出现知识点遗忘、错误混淆等现象,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的脉络,理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更好的发挥复习课的作用。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选题缘由 1
(二)研究综述 1
(三)研究目的 3
二、研究依据与方法 3
(一)研究依据 3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3
2.相关理论基础 4
3.相关研究现状 4
(二)研究方法 5
三、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教学价值分析 6
(一)结合学生的思维导图,发掘学生的认知特点 6
(二)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7
(三)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10
(四)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3
四、实践反思 14
参考文献 16
附录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 17
致谢 19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由教育部修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后面简称《标准》)中也多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准》前言中写道:“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建议部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也不断涌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用于记忆、创新、问题解决各种活动的思维,具有可视化作用,能将抽象的事物变成图形,在人们面前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增强认知和思维能力的目的。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学生在制作和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因此,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易学、有趣高效的新型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已有研究
笔者以国内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为文献资料的主要来源,利用高级检索的方法,以“思维导图”为主题进行搜索,发现关于思维导图最早的一篇论文概述是1999年的《托尼?巴赞智力丛书》,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托尼?巴赞和他的思维导图,自此,思维导图真正的进入了中国,从1999年到2004年间,论文仅14篇,到了2005年开始激增,2005年至今每年的论文数目都在成倍的增长,高达4000篇论文,这说明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关注了。然而笔者以思维导图为主题,并含数学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出来的论文仅188篇,期刊227篇。若再缩小范围到小学数学,检索出来的论文仅45篇,这45篇论文全部为近5年发表的,并且多为应用研究,理论性研究论文较少,这一现象说明了思维导图进入中国近20年来,运用于数学领域的研究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注重开发思维导图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了,但在数学教学价值方面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
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国内的学者们在研究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时,主要分成了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国内的学者们分别从小学不同学年段不同的知识板块进行了研究。通过知网上的文献资料查找,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学者们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以及实践经验,这些成果主要是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复习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各种数学素养方面的价值,国内对于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价值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研究的趋势在不断增强。
在张鸿军,王燕.《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作者通过思维导图在实验班和普通班中的对比与研究, 结合教育技术的课程实施, 说明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良好思维品质形成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叶梓在他的论文《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思维导图将大脑产生的所有信息结构化,以便于联想,为问题解决提供条件。同时,思维导图使用图像和色彩,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增强思维的发散性。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模拟了大脑的思维方式,增强大脑的发散性,大大增加得出结论的可能性,因此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态度。
南京师范大学申灵灵在其论文《利用思维地图提高学前儿童视觉素养研究》中得出思维地图在帮助学前儿童提高对视觉信息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里的“思维地图”与“思维导图”都是思维可视化技术中的工具,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在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得到了重视,开展了多项研究。其中,英国作为思维导图的发源地,已经将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很多的优秀教案也都是采用了思维导图进行编写的。其他很多国家也有教育机构开始对该学习工具进行探索和研究。新加坡对思维导图给予了高度重视,拥有全球为数不多的博赞中心之一,在思维导图教学应用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并为各个学校提供了思维导国软件"inspiration"。目前新加坡已经成功地把思维导图引入到了中小学教育中,有关幼儿的思维导图更是年轻父母们必读的图书。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选题缘由 1
(二)研究综述 1
(三)研究目的 3
二、研究依据与方法 3
(一)研究依据 3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3
2.相关理论基础 4
3.相关研究现状 4
(二)研究方法 5
三、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教学价值分析 6
(一)结合学生的思维导图,发掘学生的认知特点 6
(二)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7
(三)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10
(四)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3
四、实践反思 14
参考文献 16
附录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 17
致谢 19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由教育部修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后面简称《标准》)中也多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准》前言中写道:“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建议部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也不断涌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用于记忆、创新、问题解决各种活动的思维,具有可视化作用,能将抽象的事物变成图形,在人们面前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增强认知和思维能力的目的。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学生在制作和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因此,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易学、有趣高效的新型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已有研究
笔者以国内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为文献资料的主要来源,利用高级检索的方法,以“思维导图”为主题进行搜索,发现关于思维导图最早的一篇论文概述是1999年的《托尼?巴赞智力丛书》,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托尼?巴赞和他的思维导图,自此,思维导图真正的进入了中国,从1999年到2004年间,论文仅14篇,到了2005年开始激增,2005年至今每年的论文数目都在成倍的增长,高达4000篇论文,这说明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关注了。然而笔者以思维导图为主题,并含数学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出来的论文仅188篇,期刊227篇。若再缩小范围到小学数学,检索出来的论文仅45篇,这45篇论文全部为近5年发表的,并且多为应用研究,理论性研究论文较少,这一现象说明了思维导图进入中国近20年来,运用于数学领域的研究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注重开发思维导图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了,但在数学教学价值方面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
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国内的学者们在研究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时,主要分成了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国内的学者们分别从小学不同学年段不同的知识板块进行了研究。通过知网上的文献资料查找,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学者们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以及实践经验,这些成果主要是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复习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各种数学素养方面的价值,国内对于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价值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研究的趋势在不断增强。
在张鸿军,王燕.《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作者通过思维导图在实验班和普通班中的对比与研究, 结合教育技术的课程实施, 说明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良好思维品质形成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叶梓在他的论文《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思维导图将大脑产生的所有信息结构化,以便于联想,为问题解决提供条件。同时,思维导图使用图像和色彩,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增强思维的发散性。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模拟了大脑的思维方式,增强大脑的发散性,大大增加得出结论的可能性,因此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态度。
南京师范大学申灵灵在其论文《利用思维地图提高学前儿童视觉素养研究》中得出思维地图在帮助学前儿童提高对视觉信息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里的“思维地图”与“思维导图”都是思维可视化技术中的工具,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在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得到了重视,开展了多项研究。其中,英国作为思维导图的发源地,已经将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很多的优秀教案也都是采用了思维导图进行编写的。其他很多国家也有教育机构开始对该学习工具进行探索和研究。新加坡对思维导图给予了高度重视,拥有全球为数不多的博赞中心之一,在思维导图教学应用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并为各个学校提供了思维导国软件"inspiration"。目前新加坡已经成功地把思维导图引入到了中小学教育中,有关幼儿的思维导图更是年轻父母们必读的图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