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20191209124837]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给他们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而且音乐活动包含着较多规则,例如节奏、韵律、团体的合作等,因此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重要的途径。笔者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关于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较少。研究者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实际,所提出的建议也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通过对苏州三所幼儿园的音乐活动进行观察记录,有针对性地与教师访谈,分析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从教师意识和实践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幼儿园音乐活动合作能力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相关研究现状 1
(一)概念界定 1
(二)音乐活动与幼儿能力发展的研究 2
(三)关于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 2
三、研究过程 4
(一)研究方案 4
(二)研究方法 4
四、调查现状与分析 4
(一)音乐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现状 4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
五、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建议 8
(一)意识明确化,理论实践化 8
(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丰富化 8
(三)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 12
六、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未来社会日益需要人们具备合作的品质。只有能够与人合作,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重视通过各个领域培养儿童合作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呵护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合作意识等。学前期正是形成各种合作素质的关键期,是对儿童进行合作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幼儿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音乐是一种人际交流的方式。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人们能够通过音乐彼此沟通,进而建立感情上的和谐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音乐交往,能够给他们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而且音乐活动包含着较多规则,例如节奏、韵律、团体的合作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从而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在音乐活动的多种形式都是以幼儿合作的方式展开的,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媒介。实践中,多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只是纯粹的音乐教育,例如教会幼儿一首歌,教会幼儿一支舞蹈等。类似这种灌输式的音乐教育,并没有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明确地向着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目标做持之以恒的努力,那么幼儿只是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但没有很好地把音乐当做与人友好合作的工具。
在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缺乏合作的意识,有合作意识的幼儿也未能进行很好的合作。教师实际可以借助合唱、舞蹈、打击乐等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却忽略了。笔者从文献收集,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方两个角度,分析如何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是必要的,是有意义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者选择该题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幼儿园音乐教育、合作、幼儿合作能力是本论文中的高频词,对这几个词语的界定显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1.幼儿音乐教育:通过有组织的节奏和旋律,启发儿童(3—7岁儿童)的思想感情和心智,使之逐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从而达到塑造人生个性目的的过程。
2.合作: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组合在一起,通过相互的配合实现共同目标。
3.幼儿合作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的协调、协作能力,是合作行为的重要保障。
(二)音乐活动与幼儿能力发展的研究
音乐活动的类型包括歌唱,节奏,乐器,欣赏四种类型,幼儿接受多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成长。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提出音乐活动对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例如,董霞说:“在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有着其他学科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培养”。范丽丽提到:“合作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合唱、打击乐器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查阅关于音乐活动与幼儿能力发展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音乐活动与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关于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
查阅近几年关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研究者对此研究甚多,笔者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将研究结果加以整理:
1.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查阅相关文献时,笔者发现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甚少,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音乐
活动中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曹阳提到:“为了让幼儿获得合作的快乐,体验成功与喜悦,幼教工作者应当借助音乐游戏这一幼儿喜欢的活动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合作,并增强他们合作的自信心,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杨华认为:“打击乐器”作为音乐活动的一种形式,强调节奏感、整体音响形象等艺术特点,使得幼儿既能够通过感受音乐美,培养其积极乐现、活泼开朗的个性性格,又能够通过感受团队学习与合作的快乐,强化合作意识,不断提高合作能力。”王琼说到:“艺术活动能够从多方面渗透对幼儿的教育,而其中的通过幼儿间的相互配合完成动作表演的集体舞,既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张晓静认为:“幼儿对歌唱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十分强烈,选择体现合作精神的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培养他们在歌唱活动中乐于合作的精神很有必要。”
2.其他活动中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培养
(1)游戏中的幼儿合作
潘书提到:“从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及意识。”
(2)户外活动中的幼儿合作
胡艳说:“户外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户外活动的幼儿,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
(3)区域活动中的幼儿合作
黄俏甜认为:“区角活动让幼儿彼此间地位平等,能自由交流、讨论,有助于发展合作交往的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4)美术活动中的幼儿合作
庄紫娟说到:“美术活动多数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合作。而合作画的关键是要作画的人之间默契的配合。”
笔者从音乐活动对幼儿能力发展的研究、不同方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幼儿的音乐教育,认识到了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上,研究者从音乐教育、户外游戏、美术活动等不同角度论述,认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策略。无论是幼儿音乐活动还是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者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实际,所提出的建议也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然而相关研究中,关于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少之又少。在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缺乏合作的意识,有合作意识的幼儿也未能进行很好的合作,教师也未能起到良好地引导作用。笔者希望通过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理论和现状研究,尝试总结出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可以应用到实践的教育方法。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案
1.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选择苏州市三所幼儿园,再以“随机取样”的形式在三所幼儿园各年龄班选一个班作为观察对象。
2.收集资料的方式是访谈和事件取样。把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的对话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音乐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行为以白描的方式记录下来。
3.在资料收集后,对此进行分类分析,力图形成扎根理论。
4.研究的结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者确定本研究需要观察的具体内容,并且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
2.观察法:在这项研究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法,在没有其他控制变量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对不同类型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现场观察并以白描的形式记录下来。
3.访谈法:在自然观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和教师的访谈。
四、调查现状与分析
笔者深入幼儿园调查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教师与幼儿的音乐活动以及与他们访谈的分析,幼教工作者绝大部分已经认识到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作用,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谈论到音乐活动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部分教师认识到其间的密切联系,极少教师将其付诸实践。关于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仍旧处于摸索阶段,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还比较少。对音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相关经验的总结,也不能较为广泛地运用。以下是笔者在幼儿园真实的所见所闻。
(一)音乐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现状
1.音乐活动中教师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认识
笔者对苏州三所幼儿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问题式访谈:其中一所公办幼儿园,两所私立幼儿园;访谈对象为40名教师。
图一显示,认识到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教师有29位,占总体的72%;未认识到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教师有11位,占总体的28%。这说明随着幼儿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对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图一:意识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教师占总人数的比例
图二显示,在这29位教师中,只有11位教师将其付诸了实践,占其总体的38%。虽然教师对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认识在不断加强,但能把理论联系实际,付诸于行动的少之又少。理论在不断更新中,然而教师们的实践却不能够和理论的发展相契合。
图二:付诸行动占有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总人数的比例
2.音乐活动中教师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
根据笔者在幼儿园中的观察,发现:
第一,幼儿园教师在日常音乐活动的选择上,往往考虑到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幼儿的安全性,多选择歌唱活动,其他形式很少见到。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开展了关于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音乐活动,但主要集中在歌唱和韵律活动中,奏乐活动相对较少,欣赏活动中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基本见不到。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下,教师的教学手段也相对比较单一。
第二,在实际音乐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合作性的培养处于主导地位,忽视幼儿的实际需求。不同年龄段和班级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的方式基本相同,没有专门针对一个年龄段而开展具有这个年龄阶段特点的音乐活动。比如:在歌唱活动中,无论小班、中班或者大班,教师都让幼儿通过男女对唱,分组唱等形式,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重复强调幼儿间的合作,通过灌输式训练,机械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孩子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处于一个被动合作的状态中。
第三,幼儿园关于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优秀音乐活动还是存在的,但这些精彩的教学活动一般只呈现于公开课和教师优秀课的评比中,在日常音乐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仍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
案例一则:狮王进行曲
在该活动中,教师采用了音乐欣赏—故事解析—节奏图谱解析—空手打节奏—配器分组练习—幼儿集体分声部合奏—师幼点评的活动流程。通过音乐欣赏结合故事解析激发幼儿的兴趣;活动中幼儿不光用耳朵听也能用眼睛看,根据教师的提醒随着图谱空手打节奏,幼儿间相互协调;在乐器选择上,幼儿之间相互协商,教师合理引导;表演阶段,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适当引导,让幼儿寻找解决的办法,分析怎样合作才能让音乐听起来更美;最后评析阶段幼儿的表现出乎意料。整个过程师幼互动处于愉悦的状态,活动效果显而易见。
这是一次非常优秀的打击乐活动。活动安排紧凑有序,活动层次的转换流畅自然,同时教师对活动的掌控力也很出色。整个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幼儿的相互协商讨论以及多种方法的运用,幼儿不仅学习到了要怎样和别人合作,更加体验到了活动中合作的快乐,激发了幼儿与别人合作的愿望。然而这次活动是为了参加苏州市正在进行的优秀公开课评比。在幼儿的日常音乐活动中,这样优秀的活动基本是没有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进入幼儿园,笔者对幼儿园所进行的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进行了观察记录,对相关教师与幼儿进行了随机访谈。笔者从教师认识和实践的层面尝试总结了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认识不明确
笔者与大班主班教师的一次访谈记录:
笔者:怎么会想到设计《八只小狗抬花轿》这个活动呢?
教师:这个月的大主题就是“动物王国”,要选择与动物相关的歌曲。
笔者: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都想对唱和表演,怎么匆匆结束活动?
教师:第一受时间的限制,第二在表演中,活动会混乱,幼儿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笔者:那您尝试过在设计活动时把音乐活动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吗?
教师:这倒没有特别考虑过,其实合唱、集体表演都有合作的因素。
根据笔者与幼儿教师的问题访谈和随机访谈,幼教工作者大部分认识到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作用,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谈论到音乐活动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较少教师将其付诸实践。教师对此认识比较浅薄,一方面说明幼儿园的引导不够,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自身不够重视,理论水平和实践意识薄弱。
2.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
音乐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但大部分是歌唱活动,较少见到奏乐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而在各类音乐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也较单一。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给他们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而且音乐活动包含着较多规则,例如节奏、韵律、团体的合作等,因此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重要的途径。笔者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关于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较少。研究者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实际,所提出的建议也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通过对苏州三所幼儿园的音乐活动进行观察记录,有针对性地与教师访谈,分析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从教师意识和实践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幼儿园音乐活动合作能力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相关研究现状 1
(一)概念界定 1
(二)音乐活动与幼儿能力发展的研究 2
(三)关于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 2
三、研究过程 4
(一)研究方案 4
(二)研究方法 4
四、调查现状与分析 4
(一)音乐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现状 4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
五、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建议 8
(一)意识明确化,理论实践化 8
(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丰富化 8
(三)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 12
六、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未来社会日益需要人们具备合作的品质。只有能够与人合作,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重视通过各个领域培养儿童合作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呵护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合作意识等。学前期正是形成各种合作素质的关键期,是对儿童进行合作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幼儿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音乐是一种人际交流的方式。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人们能够通过音乐彼此沟通,进而建立感情上的和谐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音乐交往,能够给他们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而且音乐活动包含着较多规则,例如节奏、韵律、团体的合作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从而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在音乐活动的多种形式都是以幼儿合作的方式展开的,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媒介。实践中,多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只是纯粹的音乐教育,例如教会幼儿一首歌,教会幼儿一支舞蹈等。类似这种灌输式的音乐教育,并没有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明确地向着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目标做持之以恒的努力,那么幼儿只是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但没有很好地把音乐当做与人友好合作的工具。
在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缺乏合作的意识,有合作意识的幼儿也未能进行很好的合作。教师实际可以借助合唱、舞蹈、打击乐等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却忽略了。笔者从文献收集,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方两个角度,分析如何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是必要的,是有意义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者选择该题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幼儿园音乐教育、合作、幼儿合作能力是本论文中的高频词,对这几个词语的界定显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1.幼儿音乐教育:通过有组织的节奏和旋律,启发儿童(3—7岁儿童)的思想感情和心智,使之逐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从而达到塑造人生个性目的的过程。
2.合作: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组合在一起,通过相互的配合实现共同目标。
3.幼儿合作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的协调、协作能力,是合作行为的重要保障。
(二)音乐活动与幼儿能力发展的研究
音乐活动的类型包括歌唱,节奏,乐器,欣赏四种类型,幼儿接受多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成长。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提出音乐活动对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例如,董霞说:“在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有着其他学科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培养”。范丽丽提到:“合作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合唱、打击乐器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查阅关于音乐活动与幼儿能力发展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音乐活动与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关于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
查阅近几年关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研究者对此研究甚多,笔者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将研究结果加以整理:
1.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查阅相关文献时,笔者发现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甚少,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音乐
活动中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曹阳提到:“为了让幼儿获得合作的快乐,体验成功与喜悦,幼教工作者应当借助音乐游戏这一幼儿喜欢的活动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合作,并增强他们合作的自信心,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杨华认为:“打击乐器”作为音乐活动的一种形式,强调节奏感、整体音响形象等艺术特点,使得幼儿既能够通过感受音乐美,培养其积极乐现、活泼开朗的个性性格,又能够通过感受团队学习与合作的快乐,强化合作意识,不断提高合作能力。”王琼说到:“艺术活动能够从多方面渗透对幼儿的教育,而其中的通过幼儿间的相互配合完成动作表演的集体舞,既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张晓静认为:“幼儿对歌唱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十分强烈,选择体现合作精神的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培养他们在歌唱活动中乐于合作的精神很有必要。”
2.其他活动中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培养
(1)游戏中的幼儿合作
潘书提到:“从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及意识。”
(2)户外活动中的幼儿合作
胡艳说:“户外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户外活动的幼儿,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
(3)区域活动中的幼儿合作
黄俏甜认为:“区角活动让幼儿彼此间地位平等,能自由交流、讨论,有助于发展合作交往的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4)美术活动中的幼儿合作
庄紫娟说到:“美术活动多数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合作。而合作画的关键是要作画的人之间默契的配合。”
笔者从音乐活动对幼儿能力发展的研究、不同方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幼儿的音乐教育,认识到了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上,研究者从音乐教育、户外游戏、美术活动等不同角度论述,认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策略。无论是幼儿音乐活动还是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者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实际,所提出的建议也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然而相关研究中,关于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少之又少。在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缺乏合作的意识,有合作意识的幼儿也未能进行很好的合作,教师也未能起到良好地引导作用。笔者希望通过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理论和现状研究,尝试总结出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可以应用到实践的教育方法。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案
1.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选择苏州市三所幼儿园,再以“随机取样”的形式在三所幼儿园各年龄班选一个班作为观察对象。
2.收集资料的方式是访谈和事件取样。把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的对话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音乐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行为以白描的方式记录下来。
3.在资料收集后,对此进行分类分析,力图形成扎根理论。
4.研究的结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者确定本研究需要观察的具体内容,并且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
2.观察法:在这项研究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法,在没有其他控制变量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对不同类型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现场观察并以白描的形式记录下来。
3.访谈法:在自然观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和教师的访谈。
四、调查现状与分析
笔者深入幼儿园调查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教师与幼儿的音乐活动以及与他们访谈的分析,幼教工作者绝大部分已经认识到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作用,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谈论到音乐活动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部分教师认识到其间的密切联系,极少教师将其付诸实践。关于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仍旧处于摸索阶段,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还比较少。对音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相关经验的总结,也不能较为广泛地运用。以下是笔者在幼儿园真实的所见所闻。
(一)音乐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现状
1.音乐活动中教师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认识
笔者对苏州三所幼儿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问题式访谈:其中一所公办幼儿园,两所私立幼儿园;访谈对象为40名教师。
图一显示,认识到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教师有29位,占总体的72%;未认识到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教师有11位,占总体的28%。这说明随着幼儿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对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图一:意识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教师占总人数的比例
图二显示,在这29位教师中,只有11位教师将其付诸了实践,占其总体的38%。虽然教师对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认识在不断加强,但能把理论联系实际,付诸于行动的少之又少。理论在不断更新中,然而教师们的实践却不能够和理论的发展相契合。
图二:付诸行动占有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总人数的比例
2.音乐活动中教师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实践
根据笔者在幼儿园中的观察,发现:
第一,幼儿园教师在日常音乐活动的选择上,往往考虑到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幼儿的安全性,多选择歌唱活动,其他形式很少见到。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开展了关于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音乐活动,但主要集中在歌唱和韵律活动中,奏乐活动相对较少,欣赏活动中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基本见不到。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下,教师的教学手段也相对比较单一。
第二,在实际音乐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合作性的培养处于主导地位,忽视幼儿的实际需求。不同年龄段和班级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的方式基本相同,没有专门针对一个年龄段而开展具有这个年龄阶段特点的音乐活动。比如:在歌唱活动中,无论小班、中班或者大班,教师都让幼儿通过男女对唱,分组唱等形式,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重复强调幼儿间的合作,通过灌输式训练,机械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孩子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处于一个被动合作的状态中。
第三,幼儿园关于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优秀音乐活动还是存在的,但这些精彩的教学活动一般只呈现于公开课和教师优秀课的评比中,在日常音乐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仍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
案例一则:狮王进行曲
在该活动中,教师采用了音乐欣赏—故事解析—节奏图谱解析—空手打节奏—配器分组练习—幼儿集体分声部合奏—师幼点评的活动流程。通过音乐欣赏结合故事解析激发幼儿的兴趣;活动中幼儿不光用耳朵听也能用眼睛看,根据教师的提醒随着图谱空手打节奏,幼儿间相互协调;在乐器选择上,幼儿之间相互协商,教师合理引导;表演阶段,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适当引导,让幼儿寻找解决的办法,分析怎样合作才能让音乐听起来更美;最后评析阶段幼儿的表现出乎意料。整个过程师幼互动处于愉悦的状态,活动效果显而易见。
这是一次非常优秀的打击乐活动。活动安排紧凑有序,活动层次的转换流畅自然,同时教师对活动的掌控力也很出色。整个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幼儿的相互协商讨论以及多种方法的运用,幼儿不仅学习到了要怎样和别人合作,更加体验到了活动中合作的快乐,激发了幼儿与别人合作的愿望。然而这次活动是为了参加苏州市正在进行的优秀公开课评比。在幼儿的日常音乐活动中,这样优秀的活动基本是没有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进入幼儿园,笔者对幼儿园所进行的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进行了观察记录,对相关教师与幼儿进行了随机访谈。笔者从教师认识和实践的层面尝试总结了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认识不明确
笔者与大班主班教师的一次访谈记录:
笔者:怎么会想到设计《八只小狗抬花轿》这个活动呢?
教师:这个月的大主题就是“动物王国”,要选择与动物相关的歌曲。
笔者: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都想对唱和表演,怎么匆匆结束活动?
教师:第一受时间的限制,第二在表演中,活动会混乱,幼儿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笔者:那您尝试过在设计活动时把音乐活动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吗?
教师:这倒没有特别考虑过,其实合唱、集体表演都有合作的因素。
根据笔者与幼儿教师的问题访谈和随机访谈,幼教工作者大部分认识到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作用,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谈论到音乐活动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较少教师将其付诸实践。教师对此认识比较浅薄,一方面说明幼儿园的引导不够,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自身不够重视,理论水平和实践意识薄弱。
2.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
音乐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但大部分是歌唱活动,较少见到奏乐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而在各类音乐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也较单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