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绩效提升和价值创造探讨供应链管理机制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信息的飞速发展与经济的日益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化,商业竞争不再仅仅是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创造更大的股东价值并占领最具竞争力的市场地位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并通过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等方式实现供应链整合。随着供应链概念的提出,供应链管理机制已慢慢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将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评价,并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三个问题;接着对绩效提升、价值创造以及供应链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归类,并罗列出不同供应链管理机制带来不同绩效提升和价值创造;最后以宝洁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机制为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上文提出的三者对应关系进行论证,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机制,绩效提升,价值创造,价值链
目录
1 绪论 5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5
1.2 研究方法 5
1.3问题的提出 5
2 国内外现状研究 6
2.1 绩效评价 6
2.2 价值创造 7
3 供应链管理机制概述 7
3.1供应链管理机制的定义 7
3.2 供应链管理机制的内容 8
3.2.1产品设计管理机制 8
3.2.2市场运营管理机制 8
3.2.3生产制造管理机制 8
3.2.4销售管理机制 9
3.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 9
3.4供应链管理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12
4绩效提升与供应链管理机制 12
4.1供应链外部整合机制提升物流绩效 13
4.2供应链内部整合机制提升营业绩效 13
4.3供应链客户整合机制提客户服务绩效 14
5价值创造与供应链管理机制 15
6供应链管理机制、绩效提升、价值创造 15
7案例分析 16
7.1采购管理机制 16
7.2库存管理机制 17
7.3销售管理机制 17
7.3.1“宝玛模式” 17
结论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的飞速发展与经济的日益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化,商业竞争不再仅仅是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创造更大的股东价值并占领最具竞争力的市场地位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体系,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和资源优化来发展企业间的协作关系,并通过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等方式实现供应链整合。随着供应链概念的提出,供应链管理机制已慢慢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近年的研究可以了解,供应链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供应链绩效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其次,供应链绩效的内容定义不是系统性的,往往侧重于将成本或顾客满意度计入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而忽视产品质量等指标也非常重要。因此,以科学制定重要指标为基础,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对于供应链绩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供应链更好地为核心企业服务,有必要从绩效提升和价值创造方面探索供应链管理机制,以促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竞争力的培育。这是本文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1.2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CNKI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以及相关网站等方式搜集到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总结,深入了解供应链管理机制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与绩效提升、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撰写本文。
(2)案例分析法
本文选取了宝洁企业为案例,对其供应链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找出了绩效提升、价值创造以及供应链管理机制之间的对应关系,实证与理论相结合,更具说服力。
1.3问题的提出
1:供应链管理机制与绩效提升、价值创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什么样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可以带来什么样的绩效提升与价值创造?
3:利用案例对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2 国内外现状研究
2.1 绩效评价
(1)物流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的研究。Banks R L(1979)选取了三个标准来对物流绩效绩效衡量:业务绩效、顾客的重要性以及改进的时间/成本。Levy(1995)的论文中选取了两个重要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物流绩效:订单完成率以及库存平均水平。Anthony R(2002)等人选取了115家意大利公司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在众多公司中,传统的成本绩效指标(如库存成本指标和生产率指标)以及新型的非成本指标(例如质量、反应时间绩效与灵活性)之间的显著差异。Andersen B(2003)等一方面将评价指标划分成了金融和非金融两个领域,另一方面将策略、战略、运营三个层面与评估指进行联系。刘秉镰等 (2003)从财务、顾客、学习创新及内部经营创新绩效评估四个方面建立了“3+1”物流公司绩效分析评估指标。 赵君田等 (2007)认为应该从生存、发展、盈利三个能力方面来评估绩效。并且,选取了几个可行性评价指标:客户获取、保留、满意率,客户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要评估物流绩效,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杨俊等人(2009)将无形资源(特别是管理技能和合作伙伴支持)确定为主要价值驱动因素,与后端集成一起改善公司绩效,强调全球供应链环境中管理和关系资源非常重要。
(2)从物流功能角度评价物流绩效的研究。多数研究物流绩效的早期学者们都使用单一的财务评估指标来评估物流绩效(Cohen 等,1988; Arntzen 等,1995)。Ganeshan R(2001)数据收集工具选择了他自己开发出来的“时间分配表”,并选择药品批发企业进行调研,在实证基础上选取了仓储、订货、收货等13个评价指标,并以此制定了相应的绩效评价标准。Chen Y C 等(2002)特别强调了具有核心作用的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而是物流成本。Haas D A(2003)提出了根据联合运输的特点来评估物流成本,进而选择不同的多式联运方案的想法。他还认为运输成本应根据订单规模、不同方案的利率差异、运输网络设计等内容来衡量。潘文荣(2005)基于物流库存、订单处理、物流包装、物流运输、财务、信息等多环节功能角度提出了评价指标。 王炳勋等 (2009)基于对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采购、配送、流通加工、库存、信息等功能以及布局设施、服务质量列入一级评价指标,并以此建立了一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余杭(2010)等人选取服务水平、运输及配送成本作为一级指标,选取顾客满意度、满载率、包装、流通加工成本等作为次要指标,构建了一套适合新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5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