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管理对组织采购行为意图之影响
近几年来,工业化社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于是导入绿色意识观察采购商评选供货商的影响效果。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得到的整合性组织采购行为模式为理论架构,探讨关系质量、绿色供应链管理对组织采购行为意图的影响。使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SPSS统计软件分析量化数据,发现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皆达到可接受值,代表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式有良好的配适度。执行差异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哪种因素较具影响力,其研究发现关系品质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对组织采购行为并无显著影响,说明对组织采购行为意图来说,关系质量、绿色供应链管理两项重要但不紧急,建议较缓发展。关键词 组织采购行为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关系质量,问卷调查法,spss分析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2
1.2 研究目的 2
第二章 基础理论 3
2.1 组织采购行为意图的相关理论 3
2.2 关系质量的定义 4
2.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5
2.4 关系品质与组织采购行为意图的相关理论 7
第三章 研究设计 8
3.1 理论研究构思 8
3.2 调查问卷设计 8
3.3 问卷统计分析 9
第四章 研究分析 9
4.1 信度分析 9
4.2 效度分析 10
4.3 差异性分析 11
4.4 回归分析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 录 19
表1 绿色供应链构成 6
表2 信度分析表 10
表3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10
表4 方差贡献率 10
表5 性别差异分析 11
表6 性别差异检验 11
表7 工作年限差异分析 12
表8 年龄差异分析 13
表9 模型摘要 13
表10 回归分析 13
图1 线性回规研究模型 14
1 绪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大多数文献探讨研究消费性商品市场的买卖关系(企业对最终消费者的商业行为,Business to Consumer ,B2C)的问题,着重最终消费者的感受与评价,鲜少探讨工业市场的买卖关系(企业对企业的商业行为,Business to Business ,B2B),直到 Robinson etal.(1967)提出RFW模型的概念【1】,组织采购行为理论才存在有力的依据。随后经常被工业市场所应用的是Webster and Wind(1972)与Sheth(1973)所发展的组织采购行为模式,然而组织采购行为相较于消费者采购行为的特色,是成交金额高、购买程序复杂且决策时间久远。
组织采购行为理论文献中,Robinson et al.(1967)所提出的组织采购决策程序八步骤、Webster and Wind(1972)所赋予组织采购行为的定义与Sheth(1973)所提出的组织采购行为模式,皆表明在工业市场买卖关系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组织采购的最终目的与最重要的决策【2】。由于采购原物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而成本过高将削减企业利润,并在全球化趋势下,替代性资源增加,企业必须确保与开创新的竞争优势(Punniyamoorthyetal,2011),因此提高供货商选择十分重要。
迈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屡屡发现气候异常变化的现象,于是人们的眼界不再局限于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经济层面,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观察各国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实际作为,美国总统欧巴马在2009年提出绿色振兴经济方案,并在CNN有线电视检视金融海啸后全球产业与科技发展趋势时,认为绿色、低碳、高资源效率已经变成竞争力的议题。同年,韩国公布推动绿色成长国家策略5年计划,而我国在2011年提出的十二五计划曾提到过,锁定七大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四大产业,皆是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声明新能源技术革命是这次新兴产业中的主角,包含风力、太阳能、水电、核电、沼气、地热,以及煤的洁净利用等。
1.2 研究目的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与动机,本文运用SPSS进行实证资料分析,探讨面板产业中绿色供应链对组织采购行为意图的影响,本文的具体研究目的是探讨关系质量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对组织采购行为意图是否有显著影响关系。
2 基础理论
2.1 组织采购行为意图的相关理论
2.1.1 组织采购行为的介绍
工业市场的组织采购行为相较于消费性商品市场,其差异在于组织采购的成交数量、交易涉及的利害关系人、商品种类、生产前置时间,顾客经营活动规模,皆比消费者采购行为来得庞大且复杂(王如心,2006)【3】。组织采购行为的定义,是指在个人及家庭消费者之外,透过组织方式达到购买目的者,且拥有独特使命或生存的理由,影响其购买动机与行为(刘水深等人,2002)【4】,亦指组织所采购的商品或服务必须符合组织的获利、信誉、顾客满意、员工需求与社会责任等多重目标。Heinritz and Farrell(1986)则认为组织采购行为不仅是为了取得所需的原物料或零组件,还包括供货商来源的掌控、采购作业的计划与安排、研究与选择等,例如:交货正确以及检验交货前商品的数量与质量【5】。
2.1.2 组织采购行为的决策程序
学者萧镜堂(1999)认为组织采购行为的决策过程偏于理性、专业性与多样性,强调质量、交期、服务、双方互惠、合理价格等原则【6】。Cardozo ( 1983 )指出组织采购程序是经由多个阶段所形成,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一个决策,其阶段可分为1.决定是否请购;2.设立预算、目标与规格;3.招标或寻找供货商;4.选择合乎要求之提案;5.提案通过;6.接受产品运输与服务;7.再购。然而,大部分学者较常引用Robinson et al.(1967)提出的组织采购决策程序八阶段: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2
1.2 研究目的 2
第二章 基础理论 3
2.1 组织采购行为意图的相关理论 3
2.2 关系质量的定义 4
2.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5
2.4 关系品质与组织采购行为意图的相关理论 7
第三章 研究设计 8
3.1 理论研究构思 8
3.2 调查问卷设计 8
3.3 问卷统计分析 9
第四章 研究分析 9
4.1 信度分析 9
4.2 效度分析 10
4.3 差异性分析 11
4.4 回归分析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 录 19
表1 绿色供应链构成 6
表2 信度分析表 10
表3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10
表4 方差贡献率 10
表5 性别差异分析 11
表6 性别差异检验 11
表7 工作年限差异分析 12
表8 年龄差异分析 13
表9 模型摘要 13
表10 回归分析 13
图1 线性回规研究模型 14
1 绪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大多数文献探讨研究消费性商品市场的买卖关系(企业对最终消费者的商业行为,Business to Consumer ,B2C)的问题,着重最终消费者的感受与评价,鲜少探讨工业市场的买卖关系(企业对企业的商业行为,Business to Business ,B2B),直到 Robinson etal.(1967)提出RFW模型的概念【1】,组织采购行为理论才存在有力的依据。随后经常被工业市场所应用的是Webster and Wind(1972)与Sheth(1973)所发展的组织采购行为模式,然而组织采购行为相较于消费者采购行为的特色,是成交金额高、购买程序复杂且决策时间久远。
组织采购行为理论文献中,Robinson et al.(1967)所提出的组织采购决策程序八步骤、Webster and Wind(1972)所赋予组织采购行为的定义与Sheth(1973)所提出的组织采购行为模式,皆表明在工业市场买卖关系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组织采购的最终目的与最重要的决策【2】。由于采购原物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而成本过高将削减企业利润,并在全球化趋势下,替代性资源增加,企业必须确保与开创新的竞争优势(Punniyamoorthyetal,2011),因此提高供货商选择十分重要。
迈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屡屡发现气候异常变化的现象,于是人们的眼界不再局限于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经济层面,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观察各国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实际作为,美国总统欧巴马在2009年提出绿色振兴经济方案,并在CNN有线电视检视金融海啸后全球产业与科技发展趋势时,认为绿色、低碳、高资源效率已经变成竞争力的议题。同年,韩国公布推动绿色成长国家策略5年计划,而我国在2011年提出的十二五计划曾提到过,锁定七大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四大产业,皆是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声明新能源技术革命是这次新兴产业中的主角,包含风力、太阳能、水电、核电、沼气、地热,以及煤的洁净利用等。
1.2 研究目的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与动机,本文运用SPSS进行实证资料分析,探讨面板产业中绿色供应链对组织采购行为意图的影响,本文的具体研究目的是探讨关系质量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对组织采购行为意图是否有显著影响关系。
2 基础理论
2.1 组织采购行为意图的相关理论
2.1.1 组织采购行为的介绍
工业市场的组织采购行为相较于消费性商品市场,其差异在于组织采购的成交数量、交易涉及的利害关系人、商品种类、生产前置时间,顾客经营活动规模,皆比消费者采购行为来得庞大且复杂(王如心,2006)【3】。组织采购行为的定义,是指在个人及家庭消费者之外,透过组织方式达到购买目的者,且拥有独特使命或生存的理由,影响其购买动机与行为(刘水深等人,2002)【4】,亦指组织所采购的商品或服务必须符合组织的获利、信誉、顾客满意、员工需求与社会责任等多重目标。Heinritz and Farrell(1986)则认为组织采购行为不仅是为了取得所需的原物料或零组件,还包括供货商来源的掌控、采购作业的计划与安排、研究与选择等,例如:交货正确以及检验交货前商品的数量与质量【5】。
2.1.2 组织采购行为的决策程序
学者萧镜堂(1999)认为组织采购行为的决策过程偏于理性、专业性与多样性,强调质量、交期、服务、双方互惠、合理价格等原则【6】。Cardozo ( 1983 )指出组织采购程序是经由多个阶段所形成,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一个决策,其阶段可分为1.决定是否请购;2.设立预算、目标与规格;3.招标或寻找供货商;4.选择合乎要求之提案;5.提案通过;6.接受产品运输与服务;7.再购。然而,大部分学者较常引用Robinson et al.(1967)提出的组织采购决策程序八阶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