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建设背景的农村物流保障体系设计(附件)
随着城乡一体化趋势与互联网的推广和应用,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对推动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大环境进行研究,对国内外的物流发展现状进行探究并且对发达国家经验进行借鉴,以江苏省特色乡镇的建设情况为依据进行分析特色乡镇与农村物流关系。通过对农村物流体系构成要素的定量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最终得出农村物流体系的不足并进行优化,并最终设计出绿色环保的农村物流保障体系。关键词 农村物流,物流保障体系,特色乡镇
目 录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3
2 相关理论概述 4
2.1 农村物流及特点 4
2.2 农村物流体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5
2.3 特色乡镇发展理论 5
3 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 6
3.1 农村物流体系的现状 6
3.2 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 8
4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物流的发展 8
4.1 江苏省特色乡镇目标定位、建设现状、物流要求等 8
4.2 特色乡镇与农村物流体系的互动分析 10
4.3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物流调查分析 10
4.4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物流存在问题 12
5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国外农村物流现状分析及借鉴 13
5.1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国外农村物流现状分析 13
5.2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国外农村及农村物流借鉴 14
6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的农村物流发展对策以及保障体系设计 15
6.1 江苏省农村物流的保障体系构成要素的模糊综合评价 15
6.2 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对策 17
6.3 农村物流保障体系设计 18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从上世纪80年代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直至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小城镇大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特色乡镇推进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特色乡镇的建设及其发展扩大了需求,服务业也随之发展,衍生出信息业、医疗、养老、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拉动了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从而稳固了农业基础,改善民生及深化改革。因而需要对特色乡镇的建设方式方法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探究。特色乡镇的建设对转变其发展模式、建设新型城镇化1、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新一届领导人将农业的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提出“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重要决定,将三农问题进行了总结,最需要加强农业基础,最需要扶持农村发展,最需要加快农民收入。并且在会中提出关于农村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原则,并同时指出三农问题的焦点所在。
我国大多数人都生长在农村,所谓三农即“农村、农民、农业”,所以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农村作为三农之一,因此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解决三农问题最需要考虑到并解决城乡的矛盾,深化城镇化建设从而推进现代化进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物流产业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其重要作用。我国目前高度重视农村物流尤其是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适应社会的发展。2011年,温家宝提出需要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支撑来进行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城镇化的建设。再加上特色乡镇的兴起与发展同时促进着经济的发展,但是有些特色乡镇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更加需要对应的农村物流体系来予以保障。但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并且时间短,更需要合理的物流平台,提供高效的服务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收益,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物流问题亟待解决,关于农村物流体系的探究极其迫切。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我国物流发展缓慢尤其体现在农村更为明显,无论是物流基础设施还是物流的相关技术都相当落后,物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急需解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标志,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国家物流体系首先要加大农村物流保障体系的建设。基于特色乡镇建设的这样的背景,运用当代物流相关的知识与概念,调查分析国内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的要点,查阅相关书籍找出农村物流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特点,借鉴国外物流发展经验。研究如何在特色乡镇的建设背景下提出农村物流的保障体系,建设适应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保障体系。
1.1.2 研究意义
当前,农产品的流通不畅,对于农民增加收入很是不利。降低流通成本、增加收益、提高效率需要一个畅通,迅捷并且有保障的农村物流体系。商品流通与特色乡镇的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便捷与可靠的商品流通环境下建设特色乡镇,特色乡镇的建设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加速建设农村物流体系,解决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就业,给农民及回乡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商品流通是生产和销售的桥梁,一方面服务于生产,另一方面引导生产与销售,促进生产和销售的、人与产品、高科技人才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一些农产品流通成本很高,也因从城市向农村流通的商品不够丰富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农村的物流保障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在特色乡镇的建设背景下建设农村物流保障体系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第二章:理论概述。主要是通过文献查阅相关农村物流及其特点,农村物流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还包括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中特色乡镇的发展理论。
目 录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3
2 相关理论概述 4
2.1 农村物流及特点 4
2.2 农村物流体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5
2.3 特色乡镇发展理论 5
3 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 6
3.1 农村物流体系的现状 6
3.2 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 8
4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物流的发展 8
4.1 江苏省特色乡镇目标定位、建设现状、物流要求等 8
4.2 特色乡镇与农村物流体系的互动分析 10
4.3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物流调查分析 10
4.4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物流存在问题 12
5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国外农村物流现状分析及借鉴 13
5.1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国外农村物流现状分析 13
5.2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下的国外农村及农村物流借鉴 14
6 特色乡镇建设背景的农村物流发展对策以及保障体系设计 15
6.1 江苏省农村物流的保障体系构成要素的模糊综合评价 15
6.2 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对策 17
6.3 农村物流保障体系设计 18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从上世纪80年代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直至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小城镇大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特色乡镇推进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特色乡镇的建设及其发展扩大了需求,服务业也随之发展,衍生出信息业、医疗、养老、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拉动了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从而稳固了农业基础,改善民生及深化改革。因而需要对特色乡镇的建设方式方法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探究。特色乡镇的建设对转变其发展模式、建设新型城镇化1、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新一届领导人将农业的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提出“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重要决定,将三农问题进行了总结,最需要加强农业基础,最需要扶持农村发展,最需要加快农民收入。并且在会中提出关于农村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原则,并同时指出三农问题的焦点所在。
我国大多数人都生长在农村,所谓三农即“农村、农民、农业”,所以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农村作为三农之一,因此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解决三农问题最需要考虑到并解决城乡的矛盾,深化城镇化建设从而推进现代化进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物流产业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其重要作用。我国目前高度重视农村物流尤其是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适应社会的发展。2011年,温家宝提出需要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支撑来进行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城镇化的建设。再加上特色乡镇的兴起与发展同时促进着经济的发展,但是有些特色乡镇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更加需要对应的农村物流体系来予以保障。但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并且时间短,更需要合理的物流平台,提供高效的服务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收益,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物流问题亟待解决,关于农村物流体系的探究极其迫切。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我国物流发展缓慢尤其体现在农村更为明显,无论是物流基础设施还是物流的相关技术都相当落后,物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急需解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标志,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国家物流体系首先要加大农村物流保障体系的建设。基于特色乡镇建设的这样的背景,运用当代物流相关的知识与概念,调查分析国内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的要点,查阅相关书籍找出农村物流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特点,借鉴国外物流发展经验。研究如何在特色乡镇的建设背景下提出农村物流的保障体系,建设适应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保障体系。
1.1.2 研究意义
当前,农产品的流通不畅,对于农民增加收入很是不利。降低流通成本、增加收益、提高效率需要一个畅通,迅捷并且有保障的农村物流体系。商品流通与特色乡镇的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便捷与可靠的商品流通环境下建设特色乡镇,特色乡镇的建设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加速建设农村物流体系,解决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就业,给农民及回乡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商品流通是生产和销售的桥梁,一方面服务于生产,另一方面引导生产与销售,促进生产和销售的、人与产品、高科技人才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一些农产品流通成本很高,也因从城市向农村流通的商品不够丰富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农村的物流保障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在特色乡镇的建设背景下建设农村物流保障体系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第二章:理论概述。主要是通过文献查阅相关农村物流及其特点,农村物流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还包括特色乡镇建设背景中特色乡镇的发展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