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的互联网+”发展模式研究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3
1.2.1消费者基本研究理论 3
1.2.2行业基本研究理论 3
1.2.3政府视角基本研究理论 4
1.3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4
1.3.1研究框架 4
1.3.2创新点 5
2. “互联网+”发展的多维视角分析 5
2.1多维视角的基本理论 5
2.1.1个体消费者视角 5
2.1.2传统行业视角 6
2.1.3互联网政府视角 6
2.2“互联网+”发展的多维视角具体分析 6
3. 多维视角下“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构建 8
3.1个体消费者视角“互联网+”发展模式 9
3.1.1消费者视角因子方法体系构建 9
3.1.2消费者视角“互联网+”发展模式构建 10
3.2行业视角“互联网+”发展模式 11
3.2.1行业视角发展模式因素提出 11
3.2.2行业“互联网+”模式的构建 12
3.3政府视角“互联网+”发展模式 13
3.3.1以“互联网+”为治理对象的发展模式 14
3.3.2“互联网+”作为治理工具 16
3.4社会发展视角的综合描述 16
4. 物流行业模式分析-以河南鲜易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7
4.1案例背景 18
4.2产业模式 18
4.3产业模式分析 19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互联网革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改变着世界的形态。在人们的生活方面,移动互联网下的手机应用软件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除了即时聊天之外,人们可以用手机购物消费、出行、支付、医疗乃至未来更加方便、人性化的功能。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家居、生活服务、洗车、旅游等方面随着线上平台、手机APP的兴起逐渐改变。大众点评、美团网、饿了么等餐饮使消费者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美食,同时帮助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滴滴打车、实时公交,可以让人民避免等待,准时打到公交、出租车,减少出租车的空驶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兴起让人们的支付更加快捷,减少纸币的流通。传统制造行业,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正在发挥优势,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在这种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不断突破和应用创新的前提下,为了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与传统产业、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部门的融合,我国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如何探索出“互联网+”发展的新模式,就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源自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5SHC007)“互联网+”进程中政府面对有益新生事物的反应机理及促进机制研究,主要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下“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1)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风起云涌,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应用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应对新一轮经济变革带来的挑战,纷纷鼓励信息技术变革和应用模式创新,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及《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英国的《信息经济战略2013》、德国的工业4.0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强在新兴科技领域的前瞻布局,以谋求抢占制高点、强化新优势【1】。中国作为大型发展中国家,传统行业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后劲不足。必须发挥现有条件和先发优势,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加快发展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信息经济,凭借自身的“互联网+”模式打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
(2)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互联网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改变。网上购物商城使人们不用逛街直接等衣服送到家,不愿去饭店吃饭可以直接网上下单叫快餐,外出旅游人可以先在当地预定公寓,出行时可以先在网上约车,不用在路边等候。2105年中国本地类生活服务的O2O市场规模达到36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7%。在经历了2015年的资本寒冬与市场整合之后,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将进入全新的服务与质量提升阶段,预计规模将达到4487.7亿元人民币【2】。
图1.1 2016-2018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规模预测
我们惊叹于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这些便捷,但这只是刚刚开始。互联网提供的服务会更加的多元化,而且互联网时代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而是服务背后的人性化设计。当人们在使用这些服务的时候,一个基于人们行为的数据库正在形成,这些数据会指引应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怎样个性的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务。这是未来的互联网服务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当社会中存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弱势群体,像老人等无法与互联网接轨的人群,如何让他们享受到新时代的便捷也是未来互联网服务的挑战。所以探索未来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就显的尤为关键。
1.2 文献综述
1.2.1 消费者基本研究理论
在消费者接受行为方面,2014年赵凌云在《面向服务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及推荐模型研究》中指出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通过网络平台对消费者的消费和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从消费者的信息中挖掘消费者的偏好、行为倾向、行为习惯等特征,以及群体消费行为中存在的复杂共性和相互影响,进一步把握顾客的需求,建立个性化的消费者服务体系,有很强的经济和现实意义【3】。在服务经济的背景下,用户导向已经成为主流,企业更多提供的是基于产品和服务结合的解决方案。消费者的感知获得价值将会影响消费行为。2014年徐潇在《移动软件产品的用户接受研究》中研究表明用户的偏好是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年龄越大越不易形成新的偏好,也就的是年龄对技术经历、技术兴趣和感知易用性有显著影响【4】。
Davis在1989年的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指出人们对一种产品的接受态度受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13】。随着采纳行为的持续研究,2003年Gefen引入习惯变量。研究表明,习惯对感知有用和易用性有正向作用【14】。2006年Ifinedo又将用户特征引入模型,结果表明用户特征以可以影响感知易用和有用性【15】。
1.2.2 行业基本研究理论
在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型发展方面,王新宇在2016年发表的文章《如何完成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中提到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之痛在于病急乱投医,盲目建设自己的电商平台和网络销售,而忘了企业本身的行业优势。真正的转型应该是对企业的产业链了如指掌之后把企业自身网络化。这种网络化是行业和企业自发的对互联网的全面认识、整体运营方案、关键细节的执行、效果检测等形成的另一种标准,或者是企业文化,应该是骨子里的互联网化意识,一种态度【6】。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3
1.2.1消费者基本研究理论 3
1.2.2行业基本研究理论 3
1.2.3政府视角基本研究理论 4
1.3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4
1.3.1研究框架 4
1.3.2创新点 5
2. “互联网+”发展的多维视角分析 5
2.1多维视角的基本理论 5
2.1.1个体消费者视角 5
2.1.2传统行业视角 6
2.1.3互联网政府视角 6
2.2“互联网+”发展的多维视角具体分析 6
3. 多维视角下“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构建 8
3.1个体消费者视角“互联网+”发展模式 9
3.1.1消费者视角因子方法体系构建 9
3.1.2消费者视角“互联网+”发展模式构建 10
3.2行业视角“互联网+”发展模式 11
3.2.1行业视角发展模式因素提出 11
3.2.2行业“互联网+”模式的构建 12
3.3政府视角“互联网+”发展模式 13
3.3.1以“互联网+”为治理对象的发展模式 14
3.3.2“互联网+”作为治理工具 16
3.4社会发展视角的综合描述 16
4. 物流行业模式分析-以河南鲜易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7
4.1案例背景 18
4.2产业模式 18
4.3产业模式分析 19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互联网革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改变着世界的形态。在人们的生活方面,移动互联网下的手机应用软件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除了即时聊天之外,人们可以用手机购物消费、出行、支付、医疗乃至未来更加方便、人性化的功能。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家居、生活服务、洗车、旅游等方面随着线上平台、手机APP的兴起逐渐改变。大众点评、美团网、饿了么等餐饮使消费者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美食,同时帮助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滴滴打车、实时公交,可以让人民避免等待,准时打到公交、出租车,减少出租车的空驶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兴起让人们的支付更加快捷,减少纸币的流通。传统制造行业,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正在发挥优势,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在这种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不断突破和应用创新的前提下,为了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与传统产业、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部门的融合,我国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如何探索出“互联网+”发展的新模式,就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源自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5SHC007)“互联网+”进程中政府面对有益新生事物的反应机理及促进机制研究,主要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下“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1)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风起云涌,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应用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应对新一轮经济变革带来的挑战,纷纷鼓励信息技术变革和应用模式创新,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及《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英国的《信息经济战略2013》、德国的工业4.0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强在新兴科技领域的前瞻布局,以谋求抢占制高点、强化新优势【1】。中国作为大型发展中国家,传统行业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后劲不足。必须发挥现有条件和先发优势,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加快发展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信息经济,凭借自身的“互联网+”模式打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
(2)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互联网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改变。网上购物商城使人们不用逛街直接等衣服送到家,不愿去饭店吃饭可以直接网上下单叫快餐,外出旅游人可以先在当地预定公寓,出行时可以先在网上约车,不用在路边等候。2105年中国本地类生活服务的O2O市场规模达到36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7%。在经历了2015年的资本寒冬与市场整合之后,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将进入全新的服务与质量提升阶段,预计规模将达到4487.7亿元人民币【2】。
图1.1 2016-2018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规模预测
我们惊叹于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这些便捷,但这只是刚刚开始。互联网提供的服务会更加的多元化,而且互联网时代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而是服务背后的人性化设计。当人们在使用这些服务的时候,一个基于人们行为的数据库正在形成,这些数据会指引应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怎样个性的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务。这是未来的互联网服务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当社会中存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弱势群体,像老人等无法与互联网接轨的人群,如何让他们享受到新时代的便捷也是未来互联网服务的挑战。所以探索未来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就显的尤为关键。
1.2 文献综述
1.2.1 消费者基本研究理论
在消费者接受行为方面,2014年赵凌云在《面向服务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及推荐模型研究》中指出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通过网络平台对消费者的消费和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从消费者的信息中挖掘消费者的偏好、行为倾向、行为习惯等特征,以及群体消费行为中存在的复杂共性和相互影响,进一步把握顾客的需求,建立个性化的消费者服务体系,有很强的经济和现实意义【3】。在服务经济的背景下,用户导向已经成为主流,企业更多提供的是基于产品和服务结合的解决方案。消费者的感知获得价值将会影响消费行为。2014年徐潇在《移动软件产品的用户接受研究》中研究表明用户的偏好是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年龄越大越不易形成新的偏好,也就的是年龄对技术经历、技术兴趣和感知易用性有显著影响【4】。
Davis在1989年的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指出人们对一种产品的接受态度受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13】。随着采纳行为的持续研究,2003年Gefen引入习惯变量。研究表明,习惯对感知有用和易用性有正向作用【14】。2006年Ifinedo又将用户特征引入模型,结果表明用户特征以可以影响感知易用和有用性【15】。
1.2.2 行业基本研究理论
在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型发展方面,王新宇在2016年发表的文章《如何完成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中提到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之痛在于病急乱投医,盲目建设自己的电商平台和网络销售,而忘了企业本身的行业优势。真正的转型应该是对企业的产业链了如指掌之后把企业自身网络化。这种网络化是行业和企业自发的对互联网的全面认识、整体运营方案、关键细节的执行、效果检测等形成的另一种标准,或者是企业文化,应该是骨子里的互联网化意识,一种态度【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