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的物流网络系统规划设计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意义 1
2 淮安市物流网络现状 2
2.1 淮安地理位置状况 2
2.2 淮安市物流网络框架体系及功能定位 3
2.3 淮安市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5
2.4 淮安市物流需求预测 6
2.4.1 物流预测原则 6
2.4.2 物流预测的思路 6
2.4.3 货运量预测 6
3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述和功能 7
3.1 GIS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7
3.2 GIS数据模型及组织 10
4 GIS在物流网络配送中的应用 11
4.1 基于GIS的配送路径优化相关问题 12
4.2 路径规划问题——Dijkstra算法 13
4.3 Dijkstra算法在GIS中的实现 14
4.4 用GIS进行物流中心选址的原理 15
5 GIS与物流配送系统的结合与设计 15
6 GIS与物流网络集成流程设计 17
总结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现代物流得到越来越多发展, 在我国,现在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物流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物流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我国各级政府的政策环境对物流发展十分有利。
物流配送的路径优化对地理空间有很大的依赖性,因为它所需要的物流配送信息有相当大一部分与空间地理信息有着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因此GIS与物流网络的规划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息息相关,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已成为物流配送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GIS),融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能力,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存储、分析和处理空间地理数据,将GIS技术引入到物流配送,可以有效管理物流配送涉及的空间地理信息,诸如配送路线的选择、配送中心及配送点的定位选择、运输车辆的优化调度等问题所需要的数据信息。
因此,GIS 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中引入 GIS 技术,并结合一定的算法,实现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和配送路径的选择两个物流配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而提高物流配送过程的合理化、科学化,减少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从而实现整个淮安市物流网络的规划与优化设计,对促进淮安乃至苏北区域的物流业发展、促进苏北区域经济发展均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1.2 研究的意义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涉及到城市经济学、物流学、规划理论、系统理论等诸多学科和理论,这些学科和理论本身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利用GIS技术,结合物流配送优化方法,对配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科学决策,配送方案中的车辆路径选择进行优化,寻找切实可行的系统集成方案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有利于寻求提高物流配送决策可视化的途径,提高决策效率;有利于寻找高效的车辆路径优化方案,优化淮安市物流网络;有利于探索GIS与配送模型更好的结合方法,提高决策的可靠性。提升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的物流系统规划发展思路,指出了促进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业发展的具体途径对于淮安市物流系统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较大意义,基于GIS并结合淮安市地理位置与物流运输的基础通道以此来进行淮安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规划与设计。
2 淮安市物流网络现状
2.1 淮安地理位置状况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其范围为东经118度12分~119度36分,北纬32度43分~34度06分。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苏省会南京。全市地处淮河两岸,邻江近海, 处于全国南北分界线上。淮安在全国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更是长三角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淮安市区位如图2-1所示。
淮安独特的区位优势,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也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良好的综合运输优势和产业基础,使淮安具备发展大商贸、大物流的有利条件。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淮安迫切需要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定位,促使淮安物流业适应支撑未来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图2-1 淮安市区位图
2.2 淮安市物流网络框架体系及功能定位
根据淮安市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5),淮安物流业实现
以“3平台5体系4园区8中心”为总体发展框架体系。预计到2025年,淮安市物流业规模(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物流成本(全社会物流总费占GDP比率)由目前的17.5%降到13%。
1)3平台 分别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发展政策平台。
2)5体系 分别为商贸物流体系、产业物流体系、电商快递物流体系、港口物流体系、保税物流体系。
3)4园区 分别为淮安东南物流园区、淮安空港物流园区、淮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淮安保税物流园区。
4)8大物流中心 分别为淮安盐化工物流中心、淮安粮食物流中心、涟水物流中心、盱眙物流中心、金湖物流中心、洪泽物流中心、淮安新港物流中心和马坝物流中心。
淮安市物流网络的功能定位:
一是依托涟水机场临空产业优势,发展空港产业物流,推动快递龙头企业建设区域快递物流基地,加强保税物流服务,建设苏北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二是依托淮安综合大市场、公路枢纽、新长铁路袁北货站、西港片区,采用“一园二区”布局方案,高标准打造淮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三是依托苏北灌溉总渠、新长铁路、京沪高速等交通优势,在淮河入海航道以北、临近连淮扬镇铁路,建设淮安东南物流园区,打造电商快递物流基地,完善电商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提供大宗物资海河联运、公铁水联运等中转联运服务。?
四是立足淮安综合保税区,依托涟水空港及高速公路优势,发展保税物流,开展进口商品的保税、展销、分拨、国际电子商务等物流服务。打造辐射苏北、山东、安徽,与青岛港、上海港联动的保税物流集散中心。?
五是利用淮安新港良好的水运条件,扩大港口规模,重点建设连接苏北、苏南,辐射皖北、鲁南的内河集装箱物流集散中心,重点发展水陆、水水集装箱物流。利用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的水资源优势,依托贯通洪泽湖和高邮湖的淮河入江水道,加快金湖港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金湖港港口物流、制造业物流及商贸物流。?
2.4.1 物流预测原则
目前,由于物流量还没有进行科学定义和严格的界定,在实际的规划与建设中,采用近似或类推的方法来进行具体的需求分析。在现代物流活动中,运输活动贯穿于物流全过程,是物流的核心部分,利用社会货运量指标来衡量物流需求规模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本文将货运量作为物流预测的的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步的进入到物流配送的领域中来。对于客户来说,GIS系统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可以通过地图来表达数据。这也是GIS成为与传统方法完全不同的先进手段。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意义 1
2 淮安市物流网络现状 2
2.1 淮安地理位置状况 2
2.2 淮安市物流网络框架体系及功能定位 3
2.3 淮安市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5
2.4 淮安市物流需求预测 6
2.4.1 物流预测原则 6
2.4.2 物流预测的思路 6
2.4.3 货运量预测 6
3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述和功能 7
3.1 GIS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7
3.2 GIS数据模型及组织 10
4 GIS在物流网络配送中的应用 11
4.1 基于GIS的配送路径优化相关问题 12
4.2 路径规划问题——Dijkstra算法 13
4.3 Dijkstra算法在GIS中的实现 14
4.4 用GIS进行物流中心选址的原理 15
5 GIS与物流配送系统的结合与设计 15
6 GIS与物流网络集成流程设计 17
总结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现代物流得到越来越多发展, 在我国,现在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物流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物流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我国各级政府的政策环境对物流发展十分有利。
物流配送的路径优化对地理空间有很大的依赖性,因为它所需要的物流配送信息有相当大一部分与空间地理信息有着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因此GIS与物流网络的规划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息息相关,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已成为物流配送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GIS),融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能力,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存储、分析和处理空间地理数据,将GIS技术引入到物流配送,可以有效管理物流配送涉及的空间地理信息,诸如配送路线的选择、配送中心及配送点的定位选择、运输车辆的优化调度等问题所需要的数据信息。
因此,GIS 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中引入 GIS 技术,并结合一定的算法,实现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和配送路径的选择两个物流配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而提高物流配送过程的合理化、科学化,减少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从而实现整个淮安市物流网络的规划与优化设计,对促进淮安乃至苏北区域的物流业发展、促进苏北区域经济发展均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1.2 研究的意义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涉及到城市经济学、物流学、规划理论、系统理论等诸多学科和理论,这些学科和理论本身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利用GIS技术,结合物流配送优化方法,对配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科学决策,配送方案中的车辆路径选择进行优化,寻找切实可行的系统集成方案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有利于寻求提高物流配送决策可视化的途径,提高决策效率;有利于寻找高效的车辆路径优化方案,优化淮安市物流网络;有利于探索GIS与配送模型更好的结合方法,提高决策的可靠性。提升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的物流系统规划发展思路,指出了促进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业发展的具体途径对于淮安市物流系统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较大意义,基于GIS并结合淮安市地理位置与物流运输的基础通道以此来进行淮安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规划与设计。
2 淮安市物流网络现状
2.1 淮安地理位置状况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其范围为东经118度12分~119度36分,北纬32度43分~34度06分。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苏省会南京。全市地处淮河两岸,邻江近海, 处于全国南北分界线上。淮安在全国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更是长三角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淮安市区位如图2-1所示。
淮安独特的区位优势,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也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良好的综合运输优势和产业基础,使淮安具备发展大商贸、大物流的有利条件。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淮安迫切需要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定位,促使淮安物流业适应支撑未来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图2-1 淮安市区位图
2.2 淮安市物流网络框架体系及功能定位
根据淮安市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5),淮安物流业实现
以“3平台5体系4园区8中心”为总体发展框架体系。预计到2025年,淮安市物流业规模(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物流成本(全社会物流总费占GDP比率)由目前的17.5%降到13%。
1)3平台 分别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发展政策平台。
2)5体系 分别为商贸物流体系、产业物流体系、电商快递物流体系、港口物流体系、保税物流体系。
3)4园区 分别为淮安东南物流园区、淮安空港物流园区、淮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淮安保税物流园区。
4)8大物流中心 分别为淮安盐化工物流中心、淮安粮食物流中心、涟水物流中心、盱眙物流中心、金湖物流中心、洪泽物流中心、淮安新港物流中心和马坝物流中心。
淮安市物流网络的功能定位:
一是依托涟水机场临空产业优势,发展空港产业物流,推动快递龙头企业建设区域快递物流基地,加强保税物流服务,建设苏北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二是依托淮安综合大市场、公路枢纽、新长铁路袁北货站、西港片区,采用“一园二区”布局方案,高标准打造淮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三是依托苏北灌溉总渠、新长铁路、京沪高速等交通优势,在淮河入海航道以北、临近连淮扬镇铁路,建设淮安东南物流园区,打造电商快递物流基地,完善电商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提供大宗物资海河联运、公铁水联运等中转联运服务。?
四是立足淮安综合保税区,依托涟水空港及高速公路优势,发展保税物流,开展进口商品的保税、展销、分拨、国际电子商务等物流服务。打造辐射苏北、山东、安徽,与青岛港、上海港联动的保税物流集散中心。?
五是利用淮安新港良好的水运条件,扩大港口规模,重点建设连接苏北、苏南,辐射皖北、鲁南的内河集装箱物流集散中心,重点发展水陆、水水集装箱物流。利用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的水资源优势,依托贯通洪泽湖和高邮湖的淮河入江水道,加快金湖港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金湖港港口物流、制造业物流及商贸物流。?
2.4.1 物流预测原则
目前,由于物流量还没有进行科学定义和严格的界定,在实际的规划与建设中,采用近似或类推的方法来进行具体的需求分析。在现代物流活动中,运输活动贯穿于物流全过程,是物流的核心部分,利用社会货运量指标来衡量物流需求规模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本文将货运量作为物流预测的的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步的进入到物流配送的领域中来。对于客户来说,GIS系统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可以通过地图来表达数据。这也是GIS成为与传统方法完全不同的先进手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