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下的淮通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优化设计(附件)
物联网为物流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物流园区这一综合所有物流业务的物流形态。本文从物联网环境下物流园区发展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要介绍;对淮通物流园区实地考察,结合淮通物流园区现有的运营模式,运用PEST分析方法对其现存概况进行分析、总结以及提出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的优化措施,最后通过分析其方案的可行性来确定方案是否可行。物联网可以对物流园中各项活动进行不断地优化,提高现有业务的利润点的同时,还能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创建新利润源泉,其对我国很多的物流园区具有示范作用。关键词 物联网,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现状分析,优化措施,可行性分析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物流园区模式运营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4
2 物联网环境下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相关理论 6
2.1 物联网的概念 6
2.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6
2.3 物流园区的概念 7
2.4 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 7
3 物联网环境下淮通物流园区运营模式案例分析 8
3.1 淮通物流园区介绍 8
3.2 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淮通物流园区现有运营模式 11
4 物联网环境下淮通物流园运营模式优化设计 17
4.1 运用物流信息平台优化淮通物流园区运营模式 17
4.2 物联网环境下淮通物流园区运营过程中突发事件处理流程优化 22
4.3 物联网环境下淮通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 23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逐渐增长,号称“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层面,而其中物流园区则是整个物流行业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对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而言,1998年深圳首次实施建设物流园区到后来的2009年,整整10年,物流行业掀起两次建设规划大浪潮 [1]。
于2009年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文 献 29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逐渐增长,号称“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层面,而其中物流园区则是整个物流行业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对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而言,1998年深圳首次实施建设物流园区到后来的2009年,整整10年,物流行业掀起两次建设规划大浪潮 [1]。
于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特别说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逐步呈现下滑趋势,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到严重制约,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快现代物流的稳步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当代物流体系,使得物流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共同进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及物流业发展的内容其中包含有物流园区的发展。物流园区应该怎样运营管理,一定会成为中国物流行业提升的一个重点项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读》里道明我国拥有的物流园区总体经营水平落后,其重点是园区的规划布局不恰当以及思路不清晰,政府以及企业需要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整治,做到合理利用仅有的土地资源,制止胡乱开发以及反复建造导致的浪费,所有的改革都表示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园区快要进入大规模的信息数字化建设。此外,“物联网”紧跟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发展的步伐不断进步[2],其已经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对于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立起到很大的促进效果。
淮通物流有限公司是江苏省物流行业的重要推动项目还是淮安市着重支持的企业。物流园区地处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深圳东路2号,其投入资金总计2.3亿元,计划使用地面积为18.58万平方米。淮通物流园区的主要业务是从事综合物流,是公路运输、信息查找、装卸搬运、场地出租和货物存储的集合体,依靠现有仓库资源,发展各项物流活动环节,计划建立中的各种类型的交易市场,将于2010年内建好后开始运作,让其成为淮安的“物流超市”以及江苏北部最为大型的物流服务网络。
在此背景下,淮通物流园区需要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运营模式出来,不仅能优化园区现有业务,提高现有业务的利润点之外,还能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创建新利润源泉,其对我国很多的物流园区具有示范作用。
1.2 国内外物流园区模式运营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物流园区的历史不算久远,而我国物流园区也是近几年兴起的。在这个大环境下,国内外对于物联网环境下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优化设研究特别少,现在这方面的少量研究也很分散,针对性弱。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从物联网环境下研究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的相关文献很少,但是从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及其他角度研究的文献却有不少成果,都能够成为此次探究的关键参考资料。
研究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物流园区的规划、物流运输路径的选择、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等等。而比较常见的是定量探究,大多数集中于物流园区的规划、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定性方面的研究就比较少见,主要在于园区的战略选择、功能设计和政府指导等方面。
Li Zhang(Baotou Teachers College, China)在区域物流系统和物流园区的规划系统的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3];
Weber (1929)、Beckman (1968)、Drezner (1995)等建立了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4];
DHall(1997)、Daganzo (2004)构建了关于货运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5];
Noritake和Krinura (2006)运用基于离散点技术研究了港口的最优选址以及规模[6];
Eiichi Taniguchi 、 Michihiko Noritake 等运用双层规划模型来研究物流园区的选址优化,其上层规划模型考虑干线运输与市内配送的总费用,下层模型考虑路网中的交通状况,并用遗传算法进行了解答[7]。
在国际上德国和日本是对物流园区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德国釆用联邦政府统筹规划的制度,即政府是物流园区的规划者和审批者,并且在建设以后供给很多的优惠策略对物流园区的发展进行支持;在物流园区经营管理方面,德国主张企业化的经营模式,整个园区是一个大企业,其中的入驻机构可看作成会员企业,自负盈亏;日本在物流园区的构建方面融入了自己的特点,政府把土地卖给投资商,然后由企业或者是株式会社来开发管理,政府充分想到物流园区是一项投入大、利润回报期很长的工程,会要求银行提供减少利息或免除利息贷款。
欧洲的很多国家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论点[8],他们认为物流园区应该让第三方即中立机制进行经营管理,这些机制能够是公共的也能够是个人的[9]。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物联网在我国物流业里主要使用于技术实践方面,比如智能追踪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物流配送体系等。我们国家的物流园区的理论丰富,展现出多学科相互交错的趋势,在这方面的文献有:
李红卫,刘艳(2011)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到“建立物流园区的信息传输中心的基础是在于物联网技术,主要是优化云计算数据中心,完成物流园区的数据分享”[10];
薛飞(2010)尝试将物联网和物流园区的建立相结合,并使用物联网在不一样的物流园区之间组建一个互相作用的网络结构[11];
3.2 运用P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物流园区模式运营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4
2 物联网环境下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相关理论 6
2.1 物联网的概念 6
2.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6
2.3 物流园区的概念 7
2.4 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 7
3 物联网环境下淮通物流园区运营模式案例分析 8
3.1 淮通物流园区介绍 8
3.2 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淮通物流园区现有运营模式 11
4 物联网环境下淮通物流园运营模式优化设计 17
4.1 运用物流信息平台优化淮通物流园区运营模式 17
4.2 物联网环境下淮通物流园区运营过程中突发事件处理流程优化 22
4.3 物联网环境下淮通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 23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逐渐增长,号称“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层面,而其中物流园区则是整个物流行业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对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而言,1998年深圳首次实施建设物流园区到后来的2009年,整整10年,物流行业掀起两次建设规划大浪潮 [1]。
于2009年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文 献 29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逐渐增长,号称“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层面,而其中物流园区则是整个物流行业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对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而言,1998年深圳首次实施建设物流园区到后来的2009年,整整10年,物流行业掀起两次建设规划大浪潮 [1]。
于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特别说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逐步呈现下滑趋势,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到严重制约,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快现代物流的稳步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当代物流体系,使得物流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共同进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及物流业发展的内容其中包含有物流园区的发展。物流园区应该怎样运营管理,一定会成为中国物流行业提升的一个重点项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读》里道明我国拥有的物流园区总体经营水平落后,其重点是园区的规划布局不恰当以及思路不清晰,政府以及企业需要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整治,做到合理利用仅有的土地资源,制止胡乱开发以及反复建造导致的浪费,所有的改革都表示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园区快要进入大规模的信息数字化建设。此外,“物联网”紧跟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发展的步伐不断进步[2],其已经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对于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立起到很大的促进效果。
淮通物流有限公司是江苏省物流行业的重要推动项目还是淮安市着重支持的企业。物流园区地处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深圳东路2号,其投入资金总计2.3亿元,计划使用地面积为18.58万平方米。淮通物流园区的主要业务是从事综合物流,是公路运输、信息查找、装卸搬运、场地出租和货物存储的集合体,依靠现有仓库资源,发展各项物流活动环节,计划建立中的各种类型的交易市场,将于2010年内建好后开始运作,让其成为淮安的“物流超市”以及江苏北部最为大型的物流服务网络。
在此背景下,淮通物流园区需要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运营模式出来,不仅能优化园区现有业务,提高现有业务的利润点之外,还能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创建新利润源泉,其对我国很多的物流园区具有示范作用。
1.2 国内外物流园区模式运营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物流园区的历史不算久远,而我国物流园区也是近几年兴起的。在这个大环境下,国内外对于物联网环境下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优化设研究特别少,现在这方面的少量研究也很分散,针对性弱。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从物联网环境下研究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的相关文献很少,但是从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及其他角度研究的文献却有不少成果,都能够成为此次探究的关键参考资料。
研究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物流园区的规划、物流运输路径的选择、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等等。而比较常见的是定量探究,大多数集中于物流园区的规划、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定性方面的研究就比较少见,主要在于园区的战略选择、功能设计和政府指导等方面。
Li Zhang(Baotou Teachers College, China)在区域物流系统和物流园区的规划系统的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3];
Weber (1929)、Beckman (1968)、Drezner (1995)等建立了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4];
DHall(1997)、Daganzo (2004)构建了关于货运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5];
Noritake和Krinura (2006)运用基于离散点技术研究了港口的最优选址以及规模[6];
Eiichi Taniguchi 、 Michihiko Noritake 等运用双层规划模型来研究物流园区的选址优化,其上层规划模型考虑干线运输与市内配送的总费用,下层模型考虑路网中的交通状况,并用遗传算法进行了解答[7]。
在国际上德国和日本是对物流园区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德国釆用联邦政府统筹规划的制度,即政府是物流园区的规划者和审批者,并且在建设以后供给很多的优惠策略对物流园区的发展进行支持;在物流园区经营管理方面,德国主张企业化的经营模式,整个园区是一个大企业,其中的入驻机构可看作成会员企业,自负盈亏;日本在物流园区的构建方面融入了自己的特点,政府把土地卖给投资商,然后由企业或者是株式会社来开发管理,政府充分想到物流园区是一项投入大、利润回报期很长的工程,会要求银行提供减少利息或免除利息贷款。
欧洲的很多国家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论点[8],他们认为物流园区应该让第三方即中立机制进行经营管理,这些机制能够是公共的也能够是个人的[9]。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物联网在我国物流业里主要使用于技术实践方面,比如智能追踪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智能化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物流配送体系等。我们国家的物流园区的理论丰富,展现出多学科相互交错的趋势,在这方面的文献有:
李红卫,刘艳(2011)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到“建立物流园区的信息传输中心的基础是在于物联网技术,主要是优化云计算数据中心,完成物流园区的数据分享”[10];
薛飞(2010)尝试将物联网和物流园区的建立相结合,并使用物联网在不一样的物流园区之间组建一个互相作用的网络结构[11];
3.2 运用P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