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环境下的苏汽物流配送优化设计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研究内容 2
2 供应链环境下配送系统概述 2
2.1 供应链概述 2
2.2 供应链配送的概念 4
2.3 供应链环境下配送与传统物流配送的区别 5
3 苏汽物流现状分析 6
3.1 苏汽物流发展现状 6
3.2 苏汽物流的配送流程基本分析 7
3.3 苏汽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2
4 苏汽物流配送优化设计思路 13
4.1 太仓分公司配送优化的目标方向 13
4.2 太仓分公司配送优化的思路 14
4.3 太仓分公司配送优化设计的内容 15
5 苏汽物流配送优化方案 15
5.1 苏汽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17
5.2 苏汽物流配送方式选择 20
5.3 苏汽物流配送路线优化 22
结 论 29
致 谢 30
参 考 文 献 3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物流行业提出的第三方物流概念慢慢的影响国内的物流状态,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国内第三方物流发展趋于完善。而进入21世纪后,传统的市场竞争将演变于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成功的供应链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配送环节是提高整个物流活动水平的关键,一个拖沓、繁乱的配送流程会影响整个物流运作的水平与效率。在供应链的环境下,实现各个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流的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希望的配送及时、库存持有量小、成本低等要求。而这些这都是传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物流企业无法做到的一点。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将日渐成为今后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从国内物流业发展至今,国家也出台了许多积极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文件:
1)2011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鼓励物流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积极给予扶持。推动有关部门、重点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物流信息的科学采集、安全管理、有效利用、深度开发、有序交换和集成应用。推进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处理好安全与协同的关系,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互通交换,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和联动,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2)2004年8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
从这些国家政策文件中都提出了运用供应链管理方法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因此,把物流配送流程放置于供应链环境下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
本课题先从分析苏汽物流公司的运作流程现状和问题入手。发现在现阶段,苏汽物流在配送方面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1)配送及时率较低。2)装车配载率低。3)库存成本高。4)配送路线没有优化。
经过分析后,针对以上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实现苏汽物流公司整个配送系统的优化。通过研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将物流企业的优化设计方法逐渐应用到苏汽物流公司的实际的物流配送管理中去,从而找到合适的配送优化的改革方案,以此来提高苏汽物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针对装车配载率低和配送及时率低的问题,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方法,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以此为物流配送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针对库存成本高的问题,结合客户所需配送货物的不同类型,选择适宜的配送方式,减少库存量;针对配送路径优化问题,考虑影响配送的各因素及约束条件下,根据路段状况,合理的设计出配送路线。
1.3 研究内容
本课题结合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研究方法,查找相关文献,探究目前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设计方法,结合苏州汽运集团物流的实际情况,对其配送环节进行优化设计。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苏州汽运集团太仓分公司物流运作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交运集团的环境,掌握交运集团现在的发展情况,分析交运集团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在的物流水平技术是否符合交运集团的发展。
2) 苏州汽运集团物流配送优化设计思路
从苏汽集团未来发展方向、当地的物流相关政策、物流技术条件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从而确定交运集团物流配送优化设计的基本目标、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并对集团物流有积极作用的优化方案。
2 供应链环境下配送系统概述
2.1 供应链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被要求放弃非核心业务,专注于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业务,由此使企业不断转型升级。而与上下游的商业伙伴联系不断紧密,合作不断加深,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也就在这种环境下孕育而生。
从最初仅仅是采购和供应的关系,如今供应链已经发展到了更是层次的含义:其围绕核心企业,整合信息流、物流、商流,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直到最后的商品销售的整个过程。是将整个产业链上所有的企业,即供应商、制造商、物流企业、销售商和终端客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模式。由此可看出,供应链中的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它们的竞争对手变成另一供应链的成员,而不再将自身供应链上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这一理念着眼于供应链各个环节和各节点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以此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最优化整合和实现链上各企业的利益的最大化。这种理念实质上是通过相互间的责任分担来共同收获利益。这种合作关系的基础是链上各企业之间达成共同目标、相互信任、信息充分的共享。
对于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国内外的各种机构和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1989年,Stevens在“Int.J.of Physical and Material Management”的19卷发表文章中详细提出了集成供应链的相关概念,在文章中他对于供应链的定义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功能集成、企业外部集成、企业内部集成,这些集成的目的是为了使部门与部门之间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达到有效消除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各种冲突与矛盾的目标;1998年,Chase等在“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Manufacturing & Services”中对供应链做出了如下的定义: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合理、高效的方法对从供应商到配送中心,最终货品配送到客户的整个物流、信息流和服务流进行管理的整个过程;而马士华认为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应该是一种将管理思想和方法相集成起来,其中涉及四个方面,包括:产品供应链(Product Supply)、物流(Logistics)、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市场需求(Market Demand);Philip则认为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并不能只用生产供应者的管理方法来解释,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整个产业链中的企业相互结合起来,集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实现提高各个企业的效益;北京工商管理学院何明坷教授认为,从实际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应当分为两个方面的集成,一方面是供应链企业内部各个功能部门之间的集成;另一方面是在整个供应链上游和下游企业之间的集成,其中集成的具体内容包括物流、商流、信息流等,具体的集成对象包括资源、组织、业务、流程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3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