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物流业提升策略研究

在全球制造产业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德国工业4.0的提出对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提出了高要求,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的概念第一次席卷全球,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已经相互依存,相互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2025》对物流业的影响进行解读,参照德国工业4.0提出我国智能制造促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其次对淮安的物流业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进行分析,结合“十三五”规划来谈智能制造对淮安物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基于《中国制造2025》对淮安物流业的提升策略。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智慧物流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2《中国制造2025》加速中国智慧物流的发展 5
2.1 加速智慧物流园区的发展 6
2.2 加速智能物流技术装备的发展 6
2.3促进物流形态的转变 9
2.4促进智慧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 10
3淮安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分析 12
3.1淮安物流业发展现状 12
3.2“十三五”规划分析 15
3.3“十三五”规划对淮安智慧物流的发展 16
4基于《中国制造2025》对淮安物流业的提升策略 17
4.1淮安智慧物流园区的发展 17
4.2淮安物流业智能设备的升级 18
4.3发展“互联网+物流”的新形态 18
4.4建立智慧物流管理系统 19
5 总 结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很大的反响,“智慧物流”随之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前,我国各城市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对我国各城市制造业提出了高要求,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产业“走出去”的新机遇。中国将对智能制造的生产模式进行加快升级,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对制造技术与设备进行专研与生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智慧物流”将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时期物流行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建立创新物流体系的核心。
《中国制造2025》是在借鉴德国的工业4.0的经验下提出的,德国版本的《中国制造2025》即工业4.0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劳动力减少;资源匮乏,能源急需提升;发展中国家技术实力不断争强;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差异化与个性化生产;保持制造业国际领先的标准化水平等问题。德国工业4.0的是在2010年通过德国科学产业经济研究联盟的倡导下开始研究的,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在2013年第一次提出工业4.0即《中国制造2025》的样版,在提出工业4.0的概念之后,智能制造,智能物流与智能工厂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卷起浪潮,《中国制造2025》的理念由此诞生。
如今,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将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目前,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跟德国工业4.0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将现在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共赢发展仍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运营模式、供应链体系等一些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来寻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内在联系与共性影响。传统的制造业与物流业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具有自己独立的运作模式,强调本身业务模式的独立发展,信息无法做到共享,因此传统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在运作环节无法做到横向的联动,因此如何将传统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各个环节之间进行有机的联动,促进彼此的发展,这就需要智能制造与制造物流之间进行横向的联动,通过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进行牵引搭桥,用制造业的发展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用物流业的发展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提出的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进行有机的串联,实现各个环节的协同服务。
本文以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来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从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运营模式出发,分析《中国制造2025》对物流业具有哪些提升作用和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的共性影响有哪些,最后提出基于《中国制造2025》对淮安物流业的提升策略,对淮安智慧物流的研究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物联网技术是发展智慧物流的关键,在国外,智能制造的发展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工业4.0称号是德国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是想通过网络信息的运用来使德国制造业发展更进一步,德国工业4.0的主要内容为:形成一个网络信息系统、着重建设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工厂、实现三大重要集成转变: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对端集成。Pappas,N.and P.Sheehan主要观点是制造业物流业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是共同发展的关系。ENGLE R F,GRANGER CWJ等人认为物流业是制造业发展的产物,二者还有一种共同利益关系,它们是共同生存的,也是存在共同好处的。[1]
在美国,工业4.0使得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制造企业加大对智能制造的研发力度,为智慧物流提供了技术基础保障,IBM公司将物流网技术应用到交通基础设施中并在2008年的时候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战略目标。 智慧物流是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的,物联网是其发展的技术基础。国外企业对物联网技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2]。如美国 IBM 公司在 2008 年 11 月率先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将感应器嵌入到各种设施、设备等物体中,实现智能感应器连接到各种大型的基础设施中去,如公路、铁路、建筑等形成庞大的物联网。亚马逊在2015年利用无人机对快递配送系统进行了革新,用智能制造下的高科技产品来代逐渐替传统的第三方配送公司,实现亚马逊对物流业的自主运营,依托于智能制造的发展来增强其核心的竞争力;沃尔玛将RFID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物流产业中;联邦快递、联邦包裹等美国的一些快递企业也同样依托于智能制造的发展,利用RFID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跟踪。工业4.0的背景下使得制造企业加大对新型技术的研发,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在欧美国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制造下的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高,智能制造反作用于智慧物流的发展,智慧物流的发展又同样促进制造企业对智能制造产品的研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6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