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万峰林”旅游场开发与营销(附件)

摘 要在2017年召开的两会上,“旅游”这一词在会上被各人大代表屡屡提及,中央2月份发布的“一号文件”中,也多处直接提及旅游,就大力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做出重要部署,由此可见旅游业将会迎来利好。但在这样好的政治环境下,旅游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有商家在这样的大市场营销环境中别出心裁,合理的市场开发以及营销手段使游客流连忘返。相反,背道而驰的景区也不少,为了博取游客量,对景区过度的开发,破坏了原有的美,很大程度上减低了消费者心中的满意度,致使景区形象一落千丈。兴义万峰林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著名的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赞叹其“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虽有着这样的美誉,但是万峰林景区的旅游知名度并不高。因为交通与营销理念的问题,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未被大众所认知,处于“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尴尬境地。本文则是通过对旅游营销理论知识的阐述,针对万峰林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提升万峰林旅游形象与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贵州省全域旅游的整体发展,彰显“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特色旅游。
Key words: Wanfenglin ;market development;marketing strategy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选题意义 1
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2.3研究方法 3
2 相关概念界定 4
2.1旅游相关概念 4
2.2旅游营销相关概念 4
3 兴义万峰林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分析 5
3.1当前我国的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5
3.2宏观环境 6
3.2.1政治法律环境 6
3.2.2经济环境 6
3.2.3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 7
3.2.4科学技术环境 8
3.3微观环境 8
3.3.1万峰林概况 8
3.3.2竞争者分析 9
4 兴义万峰林旅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场开发困境分析 11
4.1品牌知名度低,推广力度不大 11
4.2地理位置偏僻 12
4.3旅游产品单一 12
4.4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人员服务欠缺 13
4.5移动旅游市场终端,旅行社合作密切度不高 13
5 兴义万峰林旅游市场营销对策 14
5.1加大推广力度,树立品牌意识 14
5.2整合优化资源 14
5.3增加产品线,丰富游览线路 15
5.4旅游目的地体验营销 15
5.5加强渠道建设 16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旅游已成为大众广受追捧的消费方式。各旅游景点为吸引游客,推出多变的旅游方式,使旅游线路呈现出多样化格局。本文撰写的目的是通过对兴义万峰林旅游市场开发进行现状分析,了解其市场动态提出营销建议。更好地发掘特色旅游吸引消费者,将营销理论与市场实践相结合把喀斯特地貌特色文化旅游推向全国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为国内外游客所熟知。
1.1.2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近年来,得益于良好的发展大环境,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旅游市场的开发与营销中,部分景区存在开发不合理、营销观念滞后、旅游品牌形象不够鲜明等问题阻碍着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保护良好的旅游环境,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旅游营销应围绕市场环境,分析存在的优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出可行的旅游营销策略,推动旅游营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实践意义:随着当下旅游业发展的不断升温,优越的喀斯特自然景观迫切得到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兴义万峰林以当地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典型代表,有着较大的文化旅游发展优势。通过研究万峰林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优化万峰林旅游形象、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兴义市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1.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旅游市场的开发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是在这个时期只是一些简单的设计或者是评估与旅游相关的项目或是设施,而在这一时期内国外最早进行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是的英国和法国。具体的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是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与需要,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求,至今逐渐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开发模式。而国外旅游市场营销的研究,英国的F.W奥格威所著的《旅游活动》拉开旅游营销研究的序幕。
美国学者Ute Jamrozy(2007)提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演化模型,认为生命系统理论适应旅游市场营销,营销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这一模式下跟踪市场动态应更加注重旅游市场的绿色营销,关系营销,责任营销等。
罗奈斯(2010)研究发现有许多针对旅游营销研究人员和营销人员进行调查,但最重要的区域是旅游的消费行为,品牌推广、网络营销和战略营销〔1〕。
西班牙学者莫斯米尔.韦森特(2011) 研究提出了一种多指标为营销网站的实用性。主要的假设是,目的地营销网站的有用性将积极与旅游目的地的统治地位。
意大利学者Maria .Simeon(2015) 提出了一些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坎帕尼亚地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分析。认为创建好的旅游环境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文化和旅游规划,因此构成价值,进一步进行旅游营销。
1.2.2国内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旅游产业才逐渐的兴起,当时并不具备任何的产业特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作为外交事务的一部分存在。不久后邓小平同志对旅游业做出重大的指示,使得旅游业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旅游市场开始高速发展,国内逐渐开始更加的重视旅游市场的开发,在旅游市场的开发中,宗教旅游,红色旅游,山地旅游等成为了特色旅游市场中广受欢迎的路线。关于旅游营销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才在国内出现。
黄文霞(2009)认为在旅游营销中,文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难以被替代,并运用了文化营销的视角针对旅游较为发达的三个地区进行分析。
古广胜(2012)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有待提升。应合理利用创意营销,将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王太东(2012)提出旅游项目,基础设施,自然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和服务等打造一个极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张培,喇明清(2015)通过"保底返还、增值分成"的模式突破体制的束缚;从品牌认知、经济增长、产业联动三个方面构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估体系,对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营销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通过查找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国内外旅游营销研究现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知。营销理论相关体系的研究框架在国内已经基本形成,在开发与营销方面着重提出利用好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结合,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打造中国特色旅游。而国外的旅游营销现状研究则是通过实证分析进行,建立模型跟踪市场动态,将旅游营销运用到具体的旅游目的地的实践当中。相比于国外,国内的旅游营销研究在旅游目的地的实际运用中,缺少可操作性和具体实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10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