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真性视角下农家乐农味的探析以江宁区五朵金花为例(附件)【字数:18386】
摘 要 在新农村的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国家政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得比较火热,一个个农家乐拔地而起,但是随着这些农家乐火热开张的同时,新的问题应运而生,同质化、商业化严重,乡村特征不明显,许多农家乐失去了传统的味道。本论文的研究部分主要有4个步骤,第一,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研究,将前人言论中的乡村旅游的原真性推导出来,即最真实、最原生态的,能够激起游客回忆和乡愁的因素;第二,通过调查问卷分别找出游客对传统农家乐在听觉、人文、自然、体验、数量尺度要素方面的认知,并作出对比,发现游客认为听觉类要素更能体现出乡村特征的原真性;第三,将游客对乡村特征原真性因素感知与不同年龄的个体以及不同乡村经历的个体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不同时代的人拥有着不一样的乡村经历,不同乡村经历的人对于乡村特征原真性的感知也是不同的;第四,通过走访调查,探寻“五朵金花”现有的能体现乡村特征原真性的资源,将其与第一、第二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找出不足。最后得出“五朵金花”在乡村原真性开发建设方面的结论,即一、提升农家乐自然景观的原真性价值;二、提升农家乐民俗文化的原真性价值;三、提高农家乐管理者及当地村民的原真性保护意识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2研究意义 1
1.2相关概念 2
1.2.1原真性概念 2
1.2.2农家乐概念 2
1.2.3“农味”概念 2
1.2.4地方感概念 3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4
2.1研究综述 4
2.1.1国内外原真性理论研究综述 4
2.1.2国内外乡村性研究综述 5
第三章 农家乐概况 7
3.1我国农家乐发展概况 7
3.1.1我国农家乐发展优势 7
3.1.2我国农家乐发展现状 7
3.1.3我国农家乐发展问题 7
3.2南京市农家乐发展条件 8
3.2.1江宁区“五朵金花”发展概况 8
3.2.2江宁区“五朵金花”发展问题 8
第四章 农家乐所提供资源的供需关系 10
4.1前人对乡村特征原真性理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认知 10
4.2南京江宁区“五朵金花”乡村特征资源与前人理论要求的对比 10
4.3样本的基本资料 11
4.4游客对乡村特征原真性的认知 12
4.4.1游客对乡村特征听觉要素的认知 13
4.4.2游客对乡村特征人文类要素的认知 13
4.4.3游客对乡村特征自然类要素的认知 13
4.4.4游客对乡村特征体验类要素的认知 14
4.4.5游客对乡村特征要素数量和尺度的认知 14
4.5游客对乡村特征原真性因素认知与个体差异分析 16
4.5.1乡村特征原真性的年龄认知差异 16
4.5.2乡村特征原真性的不同乡村经历人群差异分析 18
4.6南京江宁区“五朵金花”乡村特征资源与游客需求对比 20
4.6.1乡村特征听觉要素的供给 20
4.6.2乡村特征人文类要素的供给 20
4.6.3乡村特征自然类要素的供给 21
4.6.4乡村特征体验类要素的供给 22
4.6.5乡村特征要素数量和尺度方面的供给 23
第五章 农家乐发展战略 25
5.1“农”特色开发原则 25
5.1.1因地制宜原则 25
5.1.2可持续发展原则 25
5.1.3乡村建设同步原则 25
5.1.4重视游客需求原则 25
5.2“农”特色开发对策研究 26
5.2.1提升农家乐自然景观的原真性价值 26
5.2.2 提升农家乐民俗文化的原真性价值 26
5.2.3提高农家乐管理者及当地村民的原真性保护意识 26
结束语 27
致 谢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30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改革开放后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口号的提出也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作用也着墨甚多,由此可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庄被高楼所替代,逐渐远离大自然的人们变得更青睐于乡村旅游,农家乐就是乡村旅游的最典型的产物。
自2014年起法定节假日的实施,也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出游的机会,自驾游的出行方式最受欢迎,于是,城市周边的农庄、果园就成了城市居民的首选旅游之地。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农家乐群体中,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安徽的柳溪山庄、乌镇的乌村、浙江安吉的深溪村等,这些转型成功的村庄在市场效益方面取得了令人眼红的成绩,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盯上了乡村旅游这块“香馍馍”,加上自习主席上台以来,以一个十分强硬的态度来解决社会腐败问题,从官僚到地方,进行了一次“大换血”,一些高档酒店的生意日渐惨淡,有不少也转型开起了农家乐,大量的社会资本纷纷涌入乡村旅游。农家乐越来越多,然而质量却层次不齐,一方面,很多农家乐只是穿上了“农”的盔甲,其本质就是将一个饭店从城内搬到了城外;另一方面,一些村民依靠自身条件所建立的农家乐,其乡村文化其实已经失真。农家乐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农味却越来与淡,游客往往没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农家乐的发展现状是乡村文化失真的一个缩影,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失真,还有人文环境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其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商业化进程或多或少都破坏了乡村文化的原生性,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游客的需求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人们对于农味的追求可能也发生了改变。生搬旧时的传统乡村生活方式可能也无法受到大众的欢迎。若农家乐的供给能够在时代发展的前提下保存其原真性且能恰当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既能拓宽游客面,还能顺带着带动该地一系列其他项目的发展,相信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将会更美好。
实践意义:以南京江宁区的“五朵金花”为案例地来进行调查,找出目前乡村
旅游中“农”特色的供给情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找出目前旅游市场上对“农”特色的认知和需求特点。使得经营者能够了解目前游客的需求,从而能对目前的农家乐的一些农特色产品进行完善,这样就能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农家乐的回头客也会越来越多。
1.2相关概念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2研究意义 1
1.2相关概念 2
1.2.1原真性概念 2
1.2.2农家乐概念 2
1.2.3“农味”概念 2
1.2.4地方感概念 3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4
2.1研究综述 4
2.1.1国内外原真性理论研究综述 4
2.1.2国内外乡村性研究综述 5
第三章 农家乐概况 7
3.1我国农家乐发展概况 7
3.1.1我国农家乐发展优势 7
3.1.2我国农家乐发展现状 7
3.1.3我国农家乐发展问题 7
3.2南京市农家乐发展条件 8
3.2.1江宁区“五朵金花”发展概况 8
3.2.2江宁区“五朵金花”发展问题 8
第四章 农家乐所提供资源的供需关系 10
4.1前人对乡村特征原真性理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认知 10
4.2南京江宁区“五朵金花”乡村特征资源与前人理论要求的对比 10
4.3样本的基本资料 11
4.4游客对乡村特征原真性的认知 12
4.4.1游客对乡村特征听觉要素的认知 13
4.4.2游客对乡村特征人文类要素的认知 13
4.4.3游客对乡村特征自然类要素的认知 13
4.4.4游客对乡村特征体验类要素的认知 14
4.4.5游客对乡村特征要素数量和尺度的认知 14
4.5游客对乡村特征原真性因素认知与个体差异分析 16
4.5.1乡村特征原真性的年龄认知差异 16
4.5.2乡村特征原真性的不同乡村经历人群差异分析 18
4.6南京江宁区“五朵金花”乡村特征资源与游客需求对比 20
4.6.1乡村特征听觉要素的供给 20
4.6.2乡村特征人文类要素的供给 20
4.6.3乡村特征自然类要素的供给 21
4.6.4乡村特征体验类要素的供给 22
4.6.5乡村特征要素数量和尺度方面的供给 23
第五章 农家乐发展战略 25
5.1“农”特色开发原则 25
5.1.1因地制宜原则 25
5.1.2可持续发展原则 25
5.1.3乡村建设同步原则 25
5.1.4重视游客需求原则 25
5.2“农”特色开发对策研究 26
5.2.1提升农家乐自然景观的原真性价值 26
5.2.2 提升农家乐民俗文化的原真性价值 26
5.2.3提高农家乐管理者及当地村民的原真性保护意识 26
结束语 27
致 谢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30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改革开放后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口号的提出也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作用也着墨甚多,由此可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庄被高楼所替代,逐渐远离大自然的人们变得更青睐于乡村旅游,农家乐就是乡村旅游的最典型的产物。
自2014年起法定节假日的实施,也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出游的机会,自驾游的出行方式最受欢迎,于是,城市周边的农庄、果园就成了城市居民的首选旅游之地。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农家乐群体中,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安徽的柳溪山庄、乌镇的乌村、浙江安吉的深溪村等,这些转型成功的村庄在市场效益方面取得了令人眼红的成绩,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盯上了乡村旅游这块“香馍馍”,加上自习主席上台以来,以一个十分强硬的态度来解决社会腐败问题,从官僚到地方,进行了一次“大换血”,一些高档酒店的生意日渐惨淡,有不少也转型开起了农家乐,大量的社会资本纷纷涌入乡村旅游。农家乐越来越多,然而质量却层次不齐,一方面,很多农家乐只是穿上了“农”的盔甲,其本质就是将一个饭店从城内搬到了城外;另一方面,一些村民依靠自身条件所建立的农家乐,其乡村文化其实已经失真。农家乐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农味却越来与淡,游客往往没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农家乐的发展现状是乡村文化失真的一个缩影,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失真,还有人文环境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其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商业化进程或多或少都破坏了乡村文化的原生性,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游客的需求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人们对于农味的追求可能也发生了改变。生搬旧时的传统乡村生活方式可能也无法受到大众的欢迎。若农家乐的供给能够在时代发展的前提下保存其原真性且能恰当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既能拓宽游客面,还能顺带着带动该地一系列其他项目的发展,相信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将会更美好。
实践意义:以南京江宁区的“五朵金花”为案例地来进行调查,找出目前乡村
旅游中“农”特色的供给情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找出目前旅游市场上对“农”特色的认知和需求特点。使得经营者能够了解目前游客的需求,从而能对目前的农家乐的一些农特色产品进行完善,这样就能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农家乐的回头客也会越来越多。
1.2相关概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