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为例
摘要:由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模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的扩张,城市土地资源愈发地稀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也就愈发地重要,以往的城市土地资源集约模式欠缺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考虑,仅仅考虑了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率,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本文选取了生态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这一方向,通过叙述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进展、相关理论体系以及模式选择来阐述选题。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 绪论 2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意义 3
(三)应用前景 3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一)概念界定 4
1.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4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 4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4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4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关系研究 5
三、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5
(一)研究方法 5
1.评价标准 5
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
3.指标层含义解释 6
4.评价方法 7
(二)数据来源 7
四、 实证分析 8
(一)评价区域 8
(二)评价分析 8
1.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8
2.综合评价结果 9
3.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原因分析 10
五、 结论与建议 11
(一)结论 11
(二)建议 11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1
2.加强规划管理 11
3.增强监管力度 11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土地集约利用就是指在一定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相应的劳动、物资、技术以获得土地利用最大经济效益的土地经营方法。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的不断扩张,土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利用的不断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用地的浪费、闲置和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对城市土地利用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重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法律法规为原则,改善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使城市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安排,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核心是构建相关的评价体系指标,就目前情况来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偏向于重视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土地集约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城市健康问题关注度较低。因此,本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安全因素,使社会、经济、环境这三者之间相互结合,打造环境友好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集约化用地指标评价体系。从生态安全角度评价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指导我国城市健康、快速、和谐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生态安全在集聚城市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城市生态资产的累积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现代人对城市的生态安全程度以及适宜居住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生态效益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性需要更加高度的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和维持社会基础需要,国家要求城市建设用地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这就要求城市土地必须高度集约化利用。集约利用土地是解决目前紧张的人地关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最好的方式。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人强烈的需要,各地都在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同时,发展高污染高消耗的工业产业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受损的土地资源、肮脏的空气、污染的水源不但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道伤疤,更是对人民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环节就是城市土地资源,城市土地资源是一个不完全的、开放的、循环系统。并且,和其他部分相比,城市土地资源具有很大的敏感性和依赖性,如果城市土地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就很难再生,并且会进一步加剧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的不安全性,导致整个生态系统不能够正常的运行、社会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着社会发展,人民和谐的重大事情。同时党的相关政策提出构建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振兴,民族未来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的重要福祉,必须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把关,面对现在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理念,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同社会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互结合,协同发展。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长期发展继续努力。
虽然国内外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已有的有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和城市土地集约化的实践,基本上都把土地利用的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因而,相关城市建设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忽视了城市生态效应的建设。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生态危机迫使我们必须要重视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创造一个和谐的人地环境。因此,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的发展趋势,要将城市环境生态效应和经济建设相互结合,注重空间协调与概念间的混合发展。
(二)研究意义
集约利用土地与提高生态健康水平从一定意义上看是相互矛盾的,土地集约化程度越高,使用强度越大,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强调的是在增加土地利用投入与强度过程中,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下,大部分还是注重社会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只有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稳定点,促使两者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一个良性、可持续的阶段。因此,本研究以生态安全理论为支撑,以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南京市为例,探讨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遏制粗放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现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一、 绪论 2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意义 3
(三)应用前景 3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一)概念界定 4
1.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4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 4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4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4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关系研究 5
三、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5
(一)研究方法 5
1.评价标准 5
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
3.指标层含义解释 6
4.评价方法 7
(二)数据来源 7
四、 实证分析 8
(一)评价区域 8
(二)评价分析 8
1.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8
2.综合评价结果 9
3.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原因分析 10
五、 结论与建议 11
(一)结论 11
(二)建议 11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1
2.加强规划管理 11
3.增强监管力度 11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土地集约利用就是指在一定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相应的劳动、物资、技术以获得土地利用最大经济效益的土地经营方法。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的不断扩张,土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利用的不断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用地的浪费、闲置和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对城市土地利用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重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法律法规为原则,改善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使城市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安排,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核心是构建相关的评价体系指标,就目前情况来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偏向于重视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土地集约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城市健康问题关注度较低。因此,本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安全因素,使社会、经济、环境这三者之间相互结合,打造环境友好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集约化用地指标评价体系。从生态安全角度评价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指导我国城市健康、快速、和谐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生态安全在集聚城市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城市生态资产的累积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现代人对城市的生态安全程度以及适宜居住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生态效益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性需要更加高度的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和维持社会基础需要,国家要求城市建设用地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这就要求城市土地必须高度集约化利用。集约利用土地是解决目前紧张的人地关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最好的方式。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人强烈的需要,各地都在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同时,发展高污染高消耗的工业产业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受损的土地资源、肮脏的空气、污染的水源不但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道伤疤,更是对人民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环节就是城市土地资源,城市土地资源是一个不完全的、开放的、循环系统。并且,和其他部分相比,城市土地资源具有很大的敏感性和依赖性,如果城市土地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就很难再生,并且会进一步加剧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的不安全性,导致整个生态系统不能够正常的运行、社会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着社会发展,人民和谐的重大事情。同时党的相关政策提出构建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振兴,民族未来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的重要福祉,必须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把关,面对现在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理念,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同社会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互结合,协同发展。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长期发展继续努力。
虽然国内外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已有的有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和城市土地集约化的实践,基本上都把土地利用的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因而,相关城市建设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忽视了城市生态效应的建设。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生态危机迫使我们必须要重视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创造一个和谐的人地环境。因此,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的发展趋势,要将城市环境生态效应和经济建设相互结合,注重空间协调与概念间的混合发展。
(二)研究意义
集约利用土地与提高生态健康水平从一定意义上看是相互矛盾的,土地集约化程度越高,使用强度越大,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强调的是在增加土地利用投入与强度过程中,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下,大部分还是注重社会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只有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稳定点,促使两者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一个良性、可持续的阶段。因此,本研究以生态安全理论为支撑,以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南京市为例,探讨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遏制粗放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现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