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城市的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现状的研究和建议以常德市为例
4随着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脚步加速、以及电子商务的极速发展,我国的大中小城市中都衍生出了大量的配送需求。电商公司的服务服务标准不断提高,但物流配送在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质量依然参差不齐。“最后一公里”的质量优劣决定着物流整体过程的成本和物流服务的质量。它作为城市物流中唯一和用户直接接触的环节,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用户的收货体验、邮寄需求、满意度等,都是“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益的重要参考指标。
目录
引言
引言
(一)选题背景
1.背景分析
在21世纪商务中,我们可以把电商看成一个杠杆,因为它撬起了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杠杆的支点,则是现代的物流产业。我国电子商务逐渐转入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增速逐年放缓。据国家统计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加了11.7%,全年快递业务总量为401亿件,同比增长28%;业务收入完成4950亿元,同比增长24.5%。
“十三五”依然是快递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带一路”也为物流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虽然此前各种物流企业不断出现,但其发展还是没有跟上电子商务跨越的步伐。我国群众的消费还在不断升级,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网民规模不断壮大,网上购物是当之无愧的主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断刷新,电商、物流行业飞速发展。
2.开展研究的意义
(1)研究“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
典型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仓储配货、主干网络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而前两者都不必最后与客户接触。目前,我国在这两阶段的技术建设和实际的操作验证都较成熟,只要正常运转电子商务企业及其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就能保障服务质量和运输及时性。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各个大小民营快递企业迅速崛起,顺丰、三通一达等,以及京东、苏宁为代表的自营物流,飞快地发展壮大且瓜分了市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对电商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产业,通过本钱的降低,库存布局的优化、流动资本的增多、服务的周期收缩、服务质量的进步,保证生产的高效进行。反之,生产的进行会变得很困难,电子商务再便捷,也会成为不经之说。物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那些能抓住消费者的商家才能一招制胜。
(2)对中小城市的借鉴意义
研究适合常德市实际情况的、高效合理的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已成为当前常德市电商流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参考“最后一公里”物流发展较久的美、日、德等国家的成功案例,借鉴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成功经验,通过分析常德市的最后一公里现状,找出三线城市物流发展过程中不平衡的地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发展水平近似的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意义。
(二)研究目的
1.研究原因
“最后一公里”的改进方式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企业,其适配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最后一公里配送绩效所包含的内容、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在不同的案例中依旧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城市对配送绩效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选择的末端配送模式也应当具有城市特色,不能盲目照搬。
2.研究目的
本文以常德市为例,由常德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满意度的实证调查和统计分析出发,从送货上门,自提中心以及驿站,智能柜三种模式的角度,根据配送需求,在现有配送模式的成功原因及其适配范围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消费者进行群体划分,着眼电子商物流的发展趋势,从完善智能化配送、尝试共享配送、提高配送服务、落实配送保障、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对中小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常德市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程度和现存模式,对比先进城市成功模式分析成因,集中阐述了快递企业对“最后一公里”的应对策略的三种模式,及对关于这一难题的建议。
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不是指真的一公里,而是指物流企业仅有的与客户接触的环节,在这一过程里,完成上门服务。长期以来,“最后一公里”问题作为一个难题,一直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还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当中。
二、 文献综述
(一)电商物流综述
1.物流的概念
关于物流,国内的相关概念都是从美国和日本传入的,其中商品流通学派的物流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商品物流逐渐成为国内理论界比较活跃的研究方向。国家标准关于商品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快递的概念
快递又称速递,是指按照客户的要求,在规定适当的期限内,保证快件优质、高效、快速地从发件人运送到收件人的门到门服务。快递(速递)是指快速递送文件、包裹和物品的服务。快递在整个物流市场中至关重要,这是由于其高现代化的运送手段、运送物品特征完全符合以上新出现的产品特征以及所赚取的丰厚利润,这些都使得其他物流市场望尘莫及。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对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理论综述
林岳(2013)认为其实质是电商公司的“末端”,刘丹(2013)认为是将小件商品送至个人或企业客户手中,完成到客户的最后一段距离,刘永锋(2014)认为是配送的末端,是物流企业配送人员将货物从收货人所在地网点直接配送到客户的工厂仓库或者家的过程。张锦,陈义友(2015)总结道,
“最后一公里”服务目标是客户,其本质就是物流服务链的末端配送。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物流“最后一公里”是供应链活动中紧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在末端节点将货品送到用户的手中,以使客户满意。
2.对“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综述
从配送模式上,高妮妮,卫丹,王晨晨(2017)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影响因素,目前普遍关注的点集中在自提柜和、自助提货和共同配送三个角度。樊雪梅、谢媛等人(2013)提出了 7 种有代表性的城市配送模式种,通过分析表明自营实体店配送、传统配送企业服务、共同配送企业服务为相对有效的 3 种方式。
智能柜的角度:孙辉,王向前,李慧宗(2017)等重点分析了智能快递柜的新型配送模式;卢涵青,田甜(2014)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如第三方终端节点联盟、智能快递柜、嘿客等几种配送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张会云,尚鑫(2015)等以丰巢、菜鸟驿站为例分析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詹斌,谷孜琪,李阳(2016)等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出可视化配送服务、寻源发货极速达、快递员页面评价功能、合作共用自提柜、无人机快递等创新思路。
目录
引言
引言
(一)选题背景
1.背景分析
在21世纪商务中,我们可以把电商看成一个杠杆,因为它撬起了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杠杆的支点,则是现代的物流产业。我国电子商务逐渐转入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增速逐年放缓。据国家统计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加了11.7%,全年快递业务总量为401亿件,同比增长28%;业务收入完成4950亿元,同比增长24.5%。
“十三五”依然是快递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带一路”也为物流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虽然此前各种物流企业不断出现,但其发展还是没有跟上电子商务跨越的步伐。我国群众的消费还在不断升级,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网民规模不断壮大,网上购物是当之无愧的主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断刷新,电商、物流行业飞速发展。
2.开展研究的意义
(1)研究“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
典型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仓储配货、主干网络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而前两者都不必最后与客户接触。目前,我国在这两阶段的技术建设和实际的操作验证都较成熟,只要正常运转电子商务企业及其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就能保障服务质量和运输及时性。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各个大小民营快递企业迅速崛起,顺丰、三通一达等,以及京东、苏宁为代表的自营物流,飞快地发展壮大且瓜分了市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对电商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产业,通过本钱的降低,库存布局的优化、流动资本的增多、服务的周期收缩、服务质量的进步,保证生产的高效进行。反之,生产的进行会变得很困难,电子商务再便捷,也会成为不经之说。物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那些能抓住消费者的商家才能一招制胜。
(2)对中小城市的借鉴意义
研究适合常德市实际情况的、高效合理的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已成为当前常德市电商流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参考“最后一公里”物流发展较久的美、日、德等国家的成功案例,借鉴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成功经验,通过分析常德市的最后一公里现状,找出三线城市物流发展过程中不平衡的地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发展水平近似的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意义。
(二)研究目的
1.研究原因
“最后一公里”的改进方式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企业,其适配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最后一公里配送绩效所包含的内容、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在不同的案例中依旧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城市对配送绩效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选择的末端配送模式也应当具有城市特色,不能盲目照搬。
2.研究目的
本文以常德市为例,由常德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满意度的实证调查和统计分析出发,从送货上门,自提中心以及驿站,智能柜三种模式的角度,根据配送需求,在现有配送模式的成功原因及其适配范围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消费者进行群体划分,着眼电子商物流的发展趋势,从完善智能化配送、尝试共享配送、提高配送服务、落实配送保障、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对中小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常德市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程度和现存模式,对比先进城市成功模式分析成因,集中阐述了快递企业对“最后一公里”的应对策略的三种模式,及对关于这一难题的建议。
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不是指真的一公里,而是指物流企业仅有的与客户接触的环节,在这一过程里,完成上门服务。长期以来,“最后一公里”问题作为一个难题,一直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还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当中。
二、 文献综述
(一)电商物流综述
1.物流的概念
关于物流,国内的相关概念都是从美国和日本传入的,其中商品流通学派的物流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商品物流逐渐成为国内理论界比较活跃的研究方向。国家标准关于商品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快递的概念
快递又称速递,是指按照客户的要求,在规定适当的期限内,保证快件优质、高效、快速地从发件人运送到收件人的门到门服务。快递(速递)是指快速递送文件、包裹和物品的服务。快递在整个物流市场中至关重要,这是由于其高现代化的运送手段、运送物品特征完全符合以上新出现的产品特征以及所赚取的丰厚利润,这些都使得其他物流市场望尘莫及。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对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理论综述
林岳(2013)认为其实质是电商公司的“末端”,刘丹(2013)认为是将小件商品送至个人或企业客户手中,完成到客户的最后一段距离,刘永锋(2014)认为是配送的末端,是物流企业配送人员将货物从收货人所在地网点直接配送到客户的工厂仓库或者家的过程。张锦,陈义友(2015)总结道,
“最后一公里”服务目标是客户,其本质就是物流服务链的末端配送。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物流“最后一公里”是供应链活动中紧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在末端节点将货品送到用户的手中,以使客户满意。
2.对“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综述
从配送模式上,高妮妮,卫丹,王晨晨(2017)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影响因素,目前普遍关注的点集中在自提柜和、自助提货和共同配送三个角度。樊雪梅、谢媛等人(2013)提出了 7 种有代表性的城市配送模式种,通过分析表明自营实体店配送、传统配送企业服务、共同配送企业服务为相对有效的 3 种方式。
智能柜的角度:孙辉,王向前,李慧宗(2017)等重点分析了智能快递柜的新型配送模式;卢涵青,田甜(2014)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如第三方终端节点联盟、智能快递柜、嘿客等几种配送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张会云,尚鑫(2015)等以丰巢、菜鸟驿站为例分析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詹斌,谷孜琪,李阳(2016)等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出可视化配送服务、寻源发货极速达、快递员页面评价功能、合作共用自提柜、无人机快递等创新思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dzsw/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