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古文渊鉴的魏晋文章评点

内容《古文渊鉴》是由康熙帝御选,徐乾学等编注的大型古文选本。选文多是实用性很强的政府公文。此选本共计六十四卷,收录上迄春秋下至宋末的文章,依据时代次序编排。魏晋时期选文主要分布在卷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和卷二十四。康熙和参与编选的十二位大臣除自己针对具体文章发表评论,还引用不少前代诸贤的评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章评点。魏晋时期入选文章共计八十二篇,其中五十三篇有评语。选文在魏朝、蜀国、吴国、西晋、东晋各代数目分布不尽相同,其中西晋总数最多。本文从选文分布、编选文体、文学思想、选文标准等方面分析选文和评点。在整体把握评点的基础上,归纳并分析评点中涉及的宗经、雅正、重情、文气论等文学批评理论。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古文渊鉴》的魏晋文章评选 1
(一)评选人 1
(二)选文的分布 2
(三)《古文渊鉴》魏晋选文文体概说 4
(四)“治国理政”的选录标准 6
三、《古文渊鉴》魏晋文章评语中的文学批评理论 6
(一)“宗经”的文学批评理论 6
(二)“雅正”的文学批评理论 7
(三)“重情”的文学批评理论 8
(四)“文气”论 8
四、结语 9
附录 10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简论《古文渊鉴》的魏晋文章评点
一、引言
古文作为正统文学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不缺乏优秀的选本,较为出名的古文选本有《古文观止》等。时代背景存在差异,这导致选文的标准也有较大差距。《古文观止》是为学塾提供文学读本。《古文渊鉴》是清圣祖御选大型古文选本。以此可见其并不同于一般古文选本。《古文渊鉴》由序文、凡例、选文和评点组成。徐乾学《御选古文渊鉴凡例》说:“乃赐御批,标诸篇首。微文奥义,昭揭万古。于以阐扬理道,则翼赞乎经籍;于以敷陈政事,则裨益夫治体。寻其旨趣,固足以启发神智;稽其故实,亦足以增长见闻。诚训世之要编,觉民之钜典。”从此段引文足以见其选文的标准和要求。其中魏晋时期选入的古文选本分布在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共计八十二篇。西晋时期选文三十四篇。东晋时期选十二篇。其中涉及诏、疏、书、表、议、论等文体类型。魏晋时期的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文大部分符合盛世“精纯古雅”的选文标准。如卷二十一《孔子庙之碑》臣英曰:“鸿文足以与钜典相配,”足以见正统文学观念之痕迹。在《求存问亲戚疏》臣正治曰:“情辞恳恻之中,时见锋颖天才秀拔,八斗非虚。”由此又可窥见正统文学观念下也有对个人性情和才华之认可。清代文坛就文体而言,古文之外,尚有骈文和八股文。作为最高统治者御选的古文选本,《古文渊鉴》不仅有实用价值,并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全文所载正文共1386篇,康熙批语1391节,徐乾学等大臣批语1096节,引录宋元明清学者文士120人批语。魏晋文章八十二篇,其中有评点文章五十三篇。摘抄评语分布在二十一卷至二十四卷,有九十九句左右。
二、《古文渊鉴》的魏晋文章评选
(一)评选人
《古文渊鉴》是由康熙敕修大型古文选本、文学总集。所选文本皆体现出其“尊孔重儒,推崇程朱”的治国理念。康熙执政生涯中,理学是其念念不忘的思想根基和决策指南。康熙接受汉文化自幼年开始,谙服朱熹对儒学的阐发和解释。在其执政期间努力将理学的理想原则一步一步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这些措施对维护清朝统治和社会稳定皆发挥着积极作用。康熙在《御选古文渊鉴序》说:“ 如论说之类,以疏解为主,始于《易》者也;奏启之类,以宣述为义,始于《书》者也;赋颂之类,以讽喻为指,始于《诗》者也;传序之类,以记载为事,始于《春秋》者也;引而申之,触类而通之,虽流别各殊,而镕裁 有体。可以鼓吹六经者,汇为正集,即间有瑰丽之篇,要皆归于古雅旁采诸子,录其要论,以为外集 。夫帝王之道,质文互用,而大化以成;圣贤之业,博约并施,而性功以备 。是书也,虽未足以尽文章之胜,于圣人游艺之旨,亦庶乎其有当也夫!”序言体现其重视儒家经术之学,且认为“论说”“奏启”“賦颂”“传序”皆是以儒家经典文本为源流。“即在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此言是康熙重视程朱理学的佐证。康熙接受传统文化影响,并将其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除康熙之外还有十二位文学大臣,如宋德宜、吴正治、陈延敬、王鸿緖、张英、徐乾学、高士奇、杜讷等参与编选。他们的编选皆是以康熙思想为本。且每篇文章开始,皆是康熙眉批为先,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徐乾学在《御选〈古文渊鉴〉凡例》说:“乃赐御批,标诸篇首”,大臣的评点多是对康熙观点加以发挥。
徐乾学、张英、杜讷、高士奇等参选的十二位大臣皆是清廷重要文学侍从。其中张英、高士奇、杜讷皆是朝中高官。孟子所谓:“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大抵如此。评选者帝王、文臣的身份,决了此选本集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身。
(二)选文的分布
《古文渊鉴》入选的魏晋文章共八十二篇。其中有评点的文章五十三篇。入选的文本中三国时期魏朝入选二十二篇。其中有魏文帝《禁母后干诏书》《鹈鹕集灵芝池诏》,明帝《正嗣统诏》《论封禅诏》《郎吏分受四经三礼诏》,王朗《节省奏》,卫觊《谏明帝疏》,杨阜《谏明帝营作宫室疏》,高堂隆《谏兴役疏》,蒋济《中书专任》有评点。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的选文十四篇。蜀汉烈昭帝《为汉中王上言献帝》,诸葛亮《出师表》《自表后主》《与李丰教》,吴大帝《让孙皎书》,景帝《答张布诏》,诸葛恪《上孙奋笺》有评点。西晋选文三十四篇。武帝《定祀典诏》《答司马孚等诏》《下郡国巡行诏》《藉田诏》《听郑冲至仕诏》,元帝《遗贺循书》《周觊辞职诏》,明帝《定东宫仪制诏》,康帝《答有司请改服御膳诏》,穆帝《下王洽诏》,简文帝《百官诏》、《答殷浩书》,杜预《春秋左氏序》,荀勖《省吏议》,庾峻《论宜敦礼让表》,刘寔《崇让论》,刘毅《陈九品八损疏》,傅咸《陈世俗奢侈书》《上论劾王戎事》,李密《陈情表》,陈寿《定诸葛亮故事表》,虞溥《奖训诸生诰》,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阎缵《陈保傅太孙疏》,陆机《辨亡论上》《五等论》,刘琨《劝进表》有评点。东晋选文十二篇,干宝《晋纪总论》,庾亮《让中书监表》,荀崧《请置博士疏》,范宁《罪王何论》,蔡谟《止庾亮北伐议》,王羲之《止殷浩再举北伐书》、《遗谢安书》有评点。以下是选文的大致分布概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