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整分析的我国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关系研究

协整分析的我国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关系研究[20191219195136]
摘 要
本文首先利用EVIEWS软件对9月份我国股指期货IF1310合约价格和沪深300指数5分钟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到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关系,最后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二者的关系作进一步探究。通过分析可知以IF1310合约为样本的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股指期货的当期波动和模型前期误差均对沪深300指数的当期波动有显著影响,通过进一步探究得到,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之间具有单边的因果关系。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协整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目录
1.引言 1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4
2.协整、误差修正模型简介 6
2.1 协整 6
2.2 误差修正模型 6
3.实证分析 8
3.1 变量选择与样本数据说明 8
3.1.1变量的选取与命名 8
3.1.2样本数据选取及说明 8
3.2 对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数据的协整检验 8
3.2.1 IF1310合约价格与沪深300指数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8
3.2.2 IF1310与沪深300指数时间序列的单整检验 9
3.23协整检验 10
3.3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1
3.4 因果关系检验 12
4.结论与建议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我国于2010年4 月 16日正式推出股指期货,作为我国重要的新型金融期货品种,沪深300股指期货不仅丰富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产品,也为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引进了新的做空机制,推动了一直以来较为滞后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无论是商品期货还是金融期货,对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两者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比较感兴趣的领域,尤其是以期现货价格之间关系的研究最为普遍。本文以我国上市的股指期货合约和沪深300指数为对象,主要研究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关系,试图以最基础的角度,揭示期现货市场的关系,为学者的期现货价格引导关系与投机套利策略等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基础,也为其他市场参与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若要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先要对股指期货与股票价格指数有所了解。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股票市场行情的统计数据,它是由证券交易所或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出成分股,并依据特定的测算公式对成分股进行计算编制而成。自1884年查理斯·道首次编制股票指数以来,随着编制的样本与计算方法的不断丰富完善,股票指数目前已经成为投资者、新闻界、政界领导人参考的重要指标。且随着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的诞生与迅速推广,股票指数对于整个证券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作用越发显著。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一起发布了反映股 市总体行情的统计指数,即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的诞生绝不仅仅只是让我国证券市场有了第一个反应市场全貌的指数,其更重要的内涵在于尽快推出以其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产品,从而结束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单边市的局面,在完善证券市场的道路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股指期货作为一个证券衍生产品,它与其它主要证券产品一样,都是顺应投资者需要,促进证券市场进步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在汇率和利率的大幅波动,并导致股票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做空,投资者无能为力,只能让损失不断扩大,因此股票投资者非常需要能够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顺应投资者的需要,也为了更好的完善投资体系,美国首次发行了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股指期货在创立之初凭借其特有的优势,迅速的在世界各国推广起来。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现在的股指期货已经成为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金额,股指期货均已超越利率与汇率期货位列第一,在金融期货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证券业相比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起步较晚,而沪深300股指期货也是在最近几年才推出,虽然发行的时间不长,但却已经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不仅投资者对这个有效避险的交易品种具有很高的热情,众多的学者也对这个结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期货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在此之前,我国推出商品期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国内外期货领域学者对我国的商品期货也已经进行过非常深入与广泛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不仅对我国引进股指期货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也为后来对股指期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次我国股指期货的诞生,不仅吸引了大批期货领域的学者进行研究,很多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和学者也加入到研究当中,针对我国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的研究也算是金融研究领域的新兴事物,而且随着越来越多诸如采用高频数据等创新分析方法的出现,对我国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的价格及波动关系的研究也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股票价格指数作为股指期货合约的标的物,两者之间必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股指期货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证券市场参与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时间的推进,对股指期货研究的侧重点也在不断变化。在股指期货产生的初期,很多学者对股指期货的运行效率产生了质疑,国外学者K. Lai and M. Lai(1991) 认为判定市场是否有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市场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大量的学者都是从研究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联关系并以此衡量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开始,踏上了对二者的关系做更加深入的研究的道路。由于样本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学者们在结论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就目前而言,对于股指期货与股票价格指数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期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与互动关系的研究。Wahab Lashgari( 1993) 以日收盘数据检验S&P500和FTSE 100指数期货,发现现货价格更加有可能领先期货价格。Kim Szakmary和Schwarz (1999) 应用VAR模型对S&P500、MMI和NYSE composite三种指数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在期货市场上S& P500具有领先趋势,而MMI指数则在现货市场起到引导与推动的作用。在国内研究者中,任燕燕、李学( 2006) 通过建立VAR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市场信息的反映上,股指期货比现货显得更快捷有效。陈焱、李萍、刘涛(2013) 通过作相关性检验等,发现期现货市场之间实现了信息互动,上期的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具有引导作用,而股指期货价格在价格发现中有较小的影响,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误差修正的调整过程中,股指期货没有显著的影响。在众多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对这两者关系的研究是以价格为对象的,也有一些学者从另外的角度对两个市场的关系进行过分析。李晨、冯继妃(2011) 通过对期现货两市场收益率的分析,发现股指期货和股票价格指数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不是双向的,股指期货不仅具有领先优势,而且在对市场信息的反应上也显得更为迅速。
第二,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均衡与波动关系。针对这一课题,Ghosh(1993) 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S&P500指数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在短期关系中,股指期货价格对于股票现货价格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在国内研究者中,武宁(2011) 研究发现,股指期货与股票价格指数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股指期货的当期波动对股票指数的当期波动影响显著;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还表明股指期货是现货的成因,现货的波动对股指期货的冲击不大,而股指期货的波动则对现货的冲击很大。在我国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夏天(2008)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JJ协整分析等方法,对日本股指期货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具有较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就长期而言,股指期货价格是股票价格指数变化的成因。在最近的研究者中,顾京等(2013) 采用高频数据,运用新颖的分析方法,对长期的交易数据做了深入研究,发现在刚推出股指期货的时候,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并不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与此同时股指期货也没有体现出价格发现的功能,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期现货市场之间开始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这个结论也描述出了我国股指期货从刚推出到成熟稳定过程中的整体动态变化情况。其实以上学者们结论,不仅存在于股指期货领域,在远远早于股指期货推出的商品期货领域,已经有着大批学者通过不同方面的研究,发现商品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普遍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与广泛的研究。我们从这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商品期货还是金融期货,期货与现货这种长期均衡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但是也有少数学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葛勇,叶德磊(2008) 以早期的仿真交易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却显示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而股指期货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也只是存在比较微弱的引导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3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