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农业产值的比较研究【字数:8857】

摘 要农业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研究农业在我国各省市的分布以及产值情况有利于发现本国农业发展的弊端,更好的了解本国各省市农业分布不平衡的现状。本文采用2017年我国31个省市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及服务业各产值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得出各省区农业产值的分布状况,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个地区之间的综合排名。最后对我国的各省市农业产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目 录
1.引言 1
1.1 各省市农业产值比较研究的意义 2
1.2国内外农业现状的研究 2
2.研究方法的简述 5
2.1聚类分析 5
2.1.1聚类分析原理与说明 5
2.2因子分析法 5
2.2.1因子分析原理及基本思想 5
2.2.2因子分析步骤 5
2.2.3因子分析的计算过程 5
3.各省市农业产值的比较研究 7
3.1数据收集 7
3.2结果分析 8
3.2.1系统聚类法欧氏距离法 8
3.2.2图表分析 8
3.3因子分析对各省农业产值因素的比较实证分析 10
3.3.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10
3.3.2因子相关性的检验和公共因子的确定 11
3.4 因子分析表达式 12
3.5计算因子得分 13
3.6各省市的综合评价 14
4.我国农业产值的比较中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 16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1.引言
自古以来,农业就是人类对抗自然威胁和生存的根本,没有农业的发展则不会有人类的存在。
放眼国外,目前世界农业发达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土地辽阔、农业科技先进的国家。农业产值是全球唯一人均粮食年产量突破1吨的国家,同时农业进出口也是全球第一。农厂种植一直以来是美国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当下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历年的农业产值多达三千亿美元,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日本作为亚洲的小国家,土地资源极其有限。但是日本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技术突飞猛进。甚至多项农业指标超过发达国家。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水,所以渔业十分的富饶。日本的渔获大量出口其他国家,更有甚者日本水产品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制造行业的10%。众所周知德国以机械化闻名于世,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更是全球之最。在德国只有百分之二的人口从事农业工作,但是德国的农业产值居于世界前列,效率高的机械化生产以及信息化的技术使得德国的农业产值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也是一个农业种植国家,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农业为国家之根本。现如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几个省份更是中国农业出产量最大的几个省份,占据了中国农业的半壁江山,但是西藏,新疆、内蒙几个省份的农业产值却是相比少之又少,与农业发达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我国31个省、市农林牧副渔业的产值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进而发现我国农业发展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1.1 各省市农业产值比较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伴随着农业的改革,农业产值是国家在农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上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先后经历了小农经济到土地承包制再到农业国有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产值有了一个飞跃的提升,在政府的领导下,袁隆平等一系列农业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得中国的农业产量飞速攀升,从此人民不再为吃不饱而烦恼。但是随之而来社会也出现了各种矛盾。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土地的耕地面积不断缩减,土地流失率不断增加、工业的开发、房地产的建设不断抢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我国土地耕种面积越来越少,粮食紧张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如何有限的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对农业的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都同等重要。政府看到我国日益凸显的农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生产的政策来保证人们的饮食资源问题。这些政策缓解了人们粮食危机,而且最近几年我国并没有遭遇到天灾,农业产值也得以保障,经过一系列的保护,农业产量比之以往年份稳步上升。农业产量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和平,只有人们丰衣足食社会才会稳定,社会才会进步。中国政府在农业上的政策更是服务于广大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民,只有农民的收入得到了保障,农业产值才能得到保障,中国13多亿的人口,农民占据了绝大多数人口,我国的农业产值依靠着广大农民,所以我国的农业产值与农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各省市农业产值是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的问题。
1.2国内外农业现状的研究
目前世界农业发达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等。美国作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国家领土面积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的发展也让美国傲视群雄。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农场作为农业产值的主要产值地,并且运用高科技的技术,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就能栽种大片面积的粮食,与中国的农业水平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并且运用了飞机的喷洒技术,更能高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日本属于岛国,农业用地资源有限,不适合大规模的种植水稻。德国作为科技强国,科技一直以来是其世界的名片,农业科技更是领先全球,因此德国的农业技术也是居世界前列。放眼国内,中国农业以秦岭为界,秦岭以北的西北部地区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年降水量十分有限,故农业的生产以小麦为主,农业产值也不高。但是畜牧业发展较好,中国大部分牛羊等畜牧业依托其土地资源,发展高于其他省份。西部地区缺水干旱渔业资源也十分有限。相比较富饶的江南等地,以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为例,年均降雨量远高于其他省份,所以以种植水稻为主。更何况江南等地位于平原地带经济发达,依靠其机械化的种植,农业产量一直远高于其他省份。但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是我国的直辖市,农业用地资源紧张,这也就造成了农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张溥2013年对中国农业产值影响因素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得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的影响[1]。丰娜娜2016年对西藏各地区灌溉水平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方法,得到西藏各地区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对农业产值是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罗海平2014年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结构与增长效益利用偏离份额法,得到中国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得到持续增强,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能格局与结构面临调整。口粮安全保障变得脆弱,粮食主产区竞争潜能和实际竞争力存在严重偏离,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3]。王力2013年对农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到随着经济增长,以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为表征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的结论[4]。冀县卿,钱忠好2010年对中国农业增长的源泉:基于农地产权结构视角利用经验事实及面板数据,得到改革开放后我国农地产权结构沿着不断强化农民土地产权的方向演进的结论[5]。赵娜2011年对中部六省开放型农业的比较以江西省为例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得到中部地区开放型农业发展不均衡,山西农业比较劣势十分明显,湖北、湖南和安徽的开放型农业各项指标都比较均衡,江西开放型农业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且还有巨大发展潜力[6]。张浩2011年对我国农业产值结构的预测利用回归分析,得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产值预测值,将它们换算成比例,就可以得到产值结构的预测值[7]。李倩2017年对东京与北京大都市区农业生产功能比较利用简单定量分析及实证分析的方式,得到不同经济基础、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农业发展模式、政策背景以及城市区域规划都可能会对不同大都市区农业生产功能演变的差异性造成影响[8]。谷少鹏2017年对中美农业机械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基于产业层面的分析利用GL指数与GHM分析法,得到规模经济、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程度促进中美农业机械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品差异、外商资本阻碍中美农业机械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的结论[9]。莫利民2018年对意大利绿色农业旅游资源结构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到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0]。王俊飞2014年对欧盟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与演变利用实证分析,得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的单一属性逐渐向多功能性拓展的结论[11]。苏会2018年对西安市农业投入与产出效率利用因子分析以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到物力投入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推动了西安市的农业产值提高,而人力投入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度有待提升,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尤为重要[12]。黄毅,邓志英2018年对自然灾害、农业增长与农民收入——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面板数据利用截面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到自然灾害变化率对农业产值增速和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具有负面影响,而且区域间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性,自然灾害对东西部农业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速影响的差异分别是10倍和80倍[13]。林卿2015年对福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值增长的关系利用实证研究,得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值增长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也就是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会促进农业产值增长,而农业产值增长也会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结论[14]。李国璋,周琦在2007年对我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因素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得到化肥施用量是我国农业增产的主最主要因素。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动力的推动作用逐步提高[1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