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字数:13841】
摘 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为了衡量新常态下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本文从工业、就业和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方面分析浙江民营经济宏观发展状况,并选取了22家上市企业运用DEA方法对浙江民营经济绩效进行微观分析。研究表明,从宏观来看浙江省工业民营资本呈稳定上升趋势,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大幅提高,私营企业就业人数持续上升,居全国前列,私营企业户数不断增加;民间投资表现活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私营企业和个体的固定资产投资日益增加。从微观来看,部分企业面临现有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其经营规模不适应问题,如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现有技术水平发挥程度不高;投入和产出不匹配问题,投入规模不恰当,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思路 3
2.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4
2.1相关概念界定 4
2.2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4
2.3数据包络分析法介绍 5
3.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分析 7
3.1浙江民营经济工业状况分析 7
3.2浙江民营经济就业状况分析 10
3.3浙江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12
3.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 15
4.浙江民营经济绩效的微观分析 18
4.1指标的选取 18
4.2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8
5.结论与政策建议 25
5.1结论 25
5.2政策建议 26
5.2.1把握全局,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 26
5.2.2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 26
5.2.3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企业升级 26
5.2.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合适转型路径 26
5.2.5企业家不断提升素质,履行社会责任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972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位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成功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2017年,浙江省GDP总量达51768亿元,民营经济大约占GDP总量的65%左右,2017年税收总额为4940.74亿元,民营经济创造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创造了超过31060亿元的生产总值,19445.9亿元的外贸出口,提供了超过五分之四的就业职位和绝大部分的新增就业岗位。浙江省较其他省市相比,它的民营经济发展兴盛、县域经济最佳,城乡差距最小。
1992年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化竞争愈来愈激烈,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促进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创造了社会财富。习主席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2016年起,我国经济发展的明显特征便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
查询浙江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出,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大幅增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20位提升到了2017年全国第6位;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前列,已上升至第5位;知识产权、专利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4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名列全国前茅,居第3位。因此,运用合理的方法探索新常态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对促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顾益康(1989)分析了浙江省私营农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和企业家崛起的原因,总结了农业企业崛起的意义和启示[1]。何荣飞(1989)分析了浙江省温州市农村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缘由,剖析了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市场的特点——市场性质民间性、市场结构完整性、市场布局群体性、市场形式多样性、市场运行开放性、市场经营开拓性以及配套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处于买方市场的市场格局,为建立商品经济市场提供借鉴[2]。林希才(1993)研究了台州市股份合作经济发展的过程及其特征,分析了股份合作经济的效应与发展动因,认为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持续发育,台州股份合作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并探讨关于如何更好的发展股份合作企业的问题[3]。张仁寿(1994)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的温州农村为考察对象,着重分析了推动温州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技术因素,例如技术变化、技术来源、传播方式和技术进步,总结了结论与启示,为人们思考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借鉴[4]。
史晋川(1998)等学者考察了浙江省民营金融业发展的近况,民营金融业发展和浙江省农村工业化历程,金融深化的关系,剖析了民营金融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觉得有必要构建完善的民营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及信托在内,并应由自发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过渡到政府引导推动型的变迁模式[5]。
曾益坤(2002)等学者阐述了浙江民营经济特点,企业面临的战略问题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障碍,针对其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方法,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6]。金雪军(2003)等学者从浙江金融业呈现的特有的“浙江金融现象”入手,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制度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对于经济建设实践提供启发[7]。
孙章陆(2010)指出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浙江民营经济高速发展,总结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他认为浙江人重商观念强,做事脚踏实地,有开放创新意识,良好的文化基因使得浙江民营经济茁壮成长;他们吃苦耐劳、执着努力、以强烈的事业心推动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又指出应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健全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始终坚持走又好又快发展之路[8]。雷结斌,谢志青(2010)认为民营经济发展有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民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为了使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必须要不断优化其发展环境,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对策建议[9]。
丁任重、孙根紧(2011)研究了新时期下中国民营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指出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所处困境,认为需要从企业组织模式、经营战略、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模式五方面进行战略转型,并从内部和外部分析了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如何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10]。王祖强(2014)研究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特点,认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对浙江省经济发展质量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发展受资源要素约束严重,“空心化”趋势明显,最后提出要加快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发展,需要从强化要素保障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开始[11]。翟玉胜(2014)从民营企业视角入手,剖析了影响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12]。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思路 3
2.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4
2.1相关概念界定 4
2.2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4
2.3数据包络分析法介绍 5
3.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分析 7
3.1浙江民营经济工业状况分析 7
3.2浙江民营经济就业状况分析 10
3.3浙江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12
3.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 15
4.浙江民营经济绩效的微观分析 18
4.1指标的选取 18
4.2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8
5.结论与政策建议 25
5.1结论 25
5.2政策建议 26
5.2.1把握全局,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 26
5.2.2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 26
5.2.3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企业升级 26
5.2.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合适转型路径 26
5.2.5企业家不断提升素质,履行社会责任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972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位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成功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2017年,浙江省GDP总量达51768亿元,民营经济大约占GDP总量的65%左右,2017年税收总额为4940.74亿元,民营经济创造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创造了超过31060亿元的生产总值,19445.9亿元的外贸出口,提供了超过五分之四的就业职位和绝大部分的新增就业岗位。浙江省较其他省市相比,它的民营经济发展兴盛、县域经济最佳,城乡差距最小。
1992年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化竞争愈来愈激烈,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促进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创造了社会财富。习主席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2016年起,我国经济发展的明显特征便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
查询浙江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出,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大幅增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20位提升到了2017年全国第6位;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前列,已上升至第5位;知识产权、专利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4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名列全国前茅,居第3位。因此,运用合理的方法探索新常态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对促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顾益康(1989)分析了浙江省私营农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和企业家崛起的原因,总结了农业企业崛起的意义和启示[1]。何荣飞(1989)分析了浙江省温州市农村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缘由,剖析了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市场的特点——市场性质民间性、市场结构完整性、市场布局群体性、市场形式多样性、市场运行开放性、市场经营开拓性以及配套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处于买方市场的市场格局,为建立商品经济市场提供借鉴[2]。林希才(1993)研究了台州市股份合作经济发展的过程及其特征,分析了股份合作经济的效应与发展动因,认为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持续发育,台州股份合作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并探讨关于如何更好的发展股份合作企业的问题[3]。张仁寿(1994)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的温州农村为考察对象,着重分析了推动温州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技术因素,例如技术变化、技术来源、传播方式和技术进步,总结了结论与启示,为人们思考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借鉴[4]。
史晋川(1998)等学者考察了浙江省民营金融业发展的近况,民营金融业发展和浙江省农村工业化历程,金融深化的关系,剖析了民营金融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觉得有必要构建完善的民营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及信托在内,并应由自发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过渡到政府引导推动型的变迁模式[5]。
曾益坤(2002)等学者阐述了浙江民营经济特点,企业面临的战略问题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障碍,针对其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方法,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6]。金雪军(2003)等学者从浙江金融业呈现的特有的“浙江金融现象”入手,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制度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对于经济建设实践提供启发[7]。
孙章陆(2010)指出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浙江民营经济高速发展,总结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他认为浙江人重商观念强,做事脚踏实地,有开放创新意识,良好的文化基因使得浙江民营经济茁壮成长;他们吃苦耐劳、执着努力、以强烈的事业心推动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又指出应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健全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始终坚持走又好又快发展之路[8]。雷结斌,谢志青(2010)认为民营经济发展有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民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为了使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必须要不断优化其发展环境,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对策建议[9]。
丁任重、孙根紧(2011)研究了新时期下中国民营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指出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所处困境,认为需要从企业组织模式、经营战略、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模式五方面进行战略转型,并从内部和外部分析了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如何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10]。王祖强(2014)研究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特点,认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对浙江省经济发展质量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发展受资源要素约束严重,“空心化”趋势明显,最后提出要加快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发展,需要从强化要素保障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开始[11]。翟玉胜(2014)从民营企业视角入手,剖析了影响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1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