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字数:10277】
摘 要在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在一步步提高。江苏省在经济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沿,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升级并优化产业结构,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江苏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本文分析了科技发展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现状,对15年间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了解江苏省科技创新指标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研究的结果对江苏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结合目前我们江苏省的一些挑战,可以总结出对江苏的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建议。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研究现状 1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科技发展指标的相关概念与数据选取 4
2.1 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及内容 4
2.2 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
2.3 科技指标的选取 4
3.江苏省科技指标的现状分析与数据处理 6
3.1 科技指标的现状分析 6
3.2 科技指标的数据处理 8
3.2.1 科技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8
3.2.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9
3.3 评价指标的数值确定 10
3.3.1 数据的标准化 10
3.3.2 科技创新的测度 10
3.4 本章小结 11
4.实证分析 12
4.1 估计全要素生产率 12
4.2 全要素生产率与科技的回归分析 14
4.2.1 控制变量的选择 14
4.2.2 回归模型的估计 14
4.3 本章小结 15
5.对策研究 16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省把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在解放以及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进行转型。然而,40年过去了,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趋于稳定,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要求。为了加快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推动能力越来越大。经济发展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越快,江苏省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比如重视科技创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尽快依靠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结构化转型,大力构建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的经济发展体系。因此,江苏省将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达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2 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发展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仍然在经济发展中占大头,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相对偏低。与其他国外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于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成为目前江苏省的挑战。在新时代的指引下,如何落实科技创新举措,才能逐渐转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可以在产业内部实现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所以,科技创新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是巨大的。
生产要素一般指传统生产要素、知识生产要素两类;传统要素一般指自然资源、劳动力;知识性生产要素一般指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等。科技创新可以直接增强知识性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运用科技创新可以逐步改变生产中用到的技术。所以如何做好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可以直接加强传统行业的技术,综合生产要素和组合要素来进行创新,最终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国内研究现状
张经强、王娇(2017)[1]提出高等学校科技产出对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有很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科技论文产出的数量的影响不显著。
陆晨宇、王帆(2019)[2]得出当下我国金融发展、科技创新这两个因素对经济发展都存在着正向影响。
高阳、程启智(2014)[3]对山东省科技投入、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觉察科技投入指标对当地GDP的增长功用不显著,反而地区经济的增长却能导致科技投入的增加。
刘林、张勇(2019)[4]对四个集聚模型的统计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与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政府科技投入成正比。
刘雪妮、彭正辉(2018)[5]写到科技金融的根本是科技创新以及金融创新的二者相互结合,能加速达成人类社会改革的生产方式。
黄露露(2018)[5]指出科技产出数量越少,福建省经济增长就越小。
黎友焕、韩树宇(2016)[7]认为,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广东省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渐变成创新。
尹向飞、段文斌(2017)[8]认为第一阶段技术进步是推动第一阶段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技术效率改良是促使第二阶段效率浮动的主要原因。从而得出结论,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较低。
杨武、杨淼、雷家骕(2018)[9]提出中美两国最近几年在创新驱动增长趋势上保持了相对一致,也就是说两国创新驱动增长的联动性也在随着时间逐渐增强。
李源(2016)[10]提出广东科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作用。
白俊红、王林东(2016)[11]认为创新能够可以推动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提高。
谢臻、卜伟(2018)[12]得出科技服务业聚集度、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
李苗苗、肖洪钧、赵爽(2015)[13]认为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显著效果。
庞瑞芝、范玉、李扬(2014)[14]提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因素不仅有创新生产阶段,还有创新支持下的经济发展阶段。
曹俊勇、韩利(2016)[15]认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有很多大的驱动作用,比如江门市科技投入对他的GDP有显著的增长效果。
从之前的文献中可以找出一个规律,我国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是非常全面的。首先,研究的范围很广泛,从省的到全国的文献都有相关的研究;其次,研究的方向很明确,分析出具体是投入还是产出影响更大;最后,提出的对策很有参考性,可以给决策者提供一个思路。
本文主要分析了科技发展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现状,对15年间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了解了江苏省科技创新指标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可以总结出对江苏的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建议。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研究现状 1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科技发展指标的相关概念与数据选取 4
2.1 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及内容 4
2.2 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
2.3 科技指标的选取 4
3.江苏省科技指标的现状分析与数据处理 6
3.1 科技指标的现状分析 6
3.2 科技指标的数据处理 8
3.2.1 科技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8
3.2.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9
3.3 评价指标的数值确定 10
3.3.1 数据的标准化 10
3.3.2 科技创新的测度 10
3.4 本章小结 11
4.实证分析 12
4.1 估计全要素生产率 12
4.2 全要素生产率与科技的回归分析 14
4.2.1 控制变量的选择 14
4.2.2 回归模型的估计 14
4.3 本章小结 15
5.对策研究 16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省把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在解放以及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进行转型。然而,40年过去了,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趋于稳定,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要求。为了加快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推动能力越来越大。经济发展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越快,江苏省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比如重视科技创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尽快依靠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结构化转型,大力构建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的经济发展体系。因此,江苏省将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达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2 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发展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仍然在经济发展中占大头,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相对偏低。与其他国外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于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成为目前江苏省的挑战。在新时代的指引下,如何落实科技创新举措,才能逐渐转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可以在产业内部实现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所以,科技创新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是巨大的。
生产要素一般指传统生产要素、知识生产要素两类;传统要素一般指自然资源、劳动力;知识性生产要素一般指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等。科技创新可以直接增强知识性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运用科技创新可以逐步改变生产中用到的技术。所以如何做好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可以直接加强传统行业的技术,综合生产要素和组合要素来进行创新,最终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国内研究现状
张经强、王娇(2017)[1]提出高等学校科技产出对中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有很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科技论文产出的数量的影响不显著。
陆晨宇、王帆(2019)[2]得出当下我国金融发展、科技创新这两个因素对经济发展都存在着正向影响。
高阳、程启智(2014)[3]对山东省科技投入、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觉察科技投入指标对当地GDP的增长功用不显著,反而地区经济的增长却能导致科技投入的增加。
刘林、张勇(2019)[4]对四个集聚模型的统计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与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政府科技投入成正比。
刘雪妮、彭正辉(2018)[5]写到科技金融的根本是科技创新以及金融创新的二者相互结合,能加速达成人类社会改革的生产方式。
黄露露(2018)[5]指出科技产出数量越少,福建省经济增长就越小。
黎友焕、韩树宇(2016)[7]认为,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广东省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渐变成创新。
尹向飞、段文斌(2017)[8]认为第一阶段技术进步是推动第一阶段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技术效率改良是促使第二阶段效率浮动的主要原因。从而得出结论,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较低。
杨武、杨淼、雷家骕(2018)[9]提出中美两国最近几年在创新驱动增长趋势上保持了相对一致,也就是说两国创新驱动增长的联动性也在随着时间逐渐增强。
李源(2016)[10]提出广东科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作用。
白俊红、王林东(2016)[11]认为创新能够可以推动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提高。
谢臻、卜伟(2018)[12]得出科技服务业聚集度、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
李苗苗、肖洪钧、赵爽(2015)[13]认为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显著效果。
庞瑞芝、范玉、李扬(2014)[14]提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因素不仅有创新生产阶段,还有创新支持下的经济发展阶段。
曹俊勇、韩利(2016)[15]认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有很多大的驱动作用,比如江门市科技投入对他的GDP有显著的增长效果。
从之前的文献中可以找出一个规律,我国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是非常全面的。首先,研究的范围很广泛,从省的到全国的文献都有相关的研究;其次,研究的方向很明确,分析出具体是投入还是产出影响更大;最后,提出的对策很有参考性,可以给决策者提供一个思路。
本文主要分析了科技发展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现状,对15年间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了解了江苏省科技创新指标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可以总结出对江苏的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