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字数:14341】

摘 要目前,上海民营经济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高质量发展是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的最新指向。本文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基于对高质量发展深刻内涵的理解,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数据包络法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研究,研究表明上海民营经济主要由上海生产总值、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这两个指标决定,在计算2006-2017年上海市民营经济综合得分时,结果得到综合得分随着年份逐年增长,2006-2010年综合得分为负数,2011-2017年综合得分为正数。由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可知,2013-2017年来19家上海民营经济上市企业,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的企业约15家,规模效益递减的企业约2家,规模效益递增的企业约1家。
Key Words: Private economy; Factor analysi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3 研究思路 3
2.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4
2.1 相关理论 4
2.2 研究方法介绍 4
2.2.1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4
2.2.2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5
3.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分析 7
3.1 指标选取 7
3.2 描述统计分析 8
3.2.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8
3.2.2 从业人员 8
3.2.3 总产值 9
3.2.4 就业人员年均工资 9
3.3 综合评价研究 10
3.3.1 适度性检验 10
3.3.2 公因子提取 10
4.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微观分析 14
4.1 指标与样本的选取 14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14
4.1.2 样本的选取 14
4.2 描述统计分析 15
4.2.1 总资产 16
4.2.2 营业成本 16
4.2.3 总费用 17
4.2.4 现金流入量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5 职工薪酬 19
4.2.6 员工人数 19
4.2.7 营业收入 20
4.2.8 营业税金及附加 21
4.2.9 净利润 22
4.3 DEA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2
5.结论与政策建议 28
5.1 结论 28
5.2 政策建议 28
5.2.1 增强自主品牌意识 28
5.2.2 创造良好灵活企业氛围 28
5.2.3 加大创新要素的投入 29
5.2.4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下,上海的民营经济取得了较好发展,2018年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为32679.87亿元,相对于2017年增长了6.6%,2018年全国实现生产总值为900309亿元,相对于2017年增长了6.6%。上海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的3.63%,且上海市的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国增速持平。然而,上海市经济数量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诸如,创新要素投入不足,企业氛围不够活跃,品牌意志不明确等,这些粗放式经济模式将制约着上海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上海民营经济在提供就业创新发展方面为上海经济提供了很多机遇,逐渐发挥着主导力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上海正处于民营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高质量发展是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的最新指向,意味着民营经济发展要从以往单纯的追求经济总量、经济增速逐渐转向追求经济、社会、质量等均衡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深刻的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对推动上海民营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献综述
肖立伟(2018)在上海金融动态中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的再降低、市场环境的公平、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融资难融资贵的缓解、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保护、政策执行力加强等方面提出了27条解决措施[1]。
杨仁娟(2018)、汤亮(2018)、姜微、姚玉洁(2018)、孟继志(2018)认为上海的民营经济现状是:贡献大、活力足、成长快。提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2][3][4]。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工作“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结合东方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上海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5]。
刘彩云、谢锐(2018)、俞晓晶(2018)认为上海作为国内最具商业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应积极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以打造强势品牌集群为目标,着力提升对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支撑度和美誉度[6][7]。黄铮(2018)认为全力建设上海“四大品牌”特色承载区,打响“四大品牌”主要体现为“三个回归”,企业自身需要具备品牌意识,在服务和产品上加强管理及模式上的创新,为上海餐饮体验打造更好的品质感受。行业协会要担当起桥梁作用[8][9]。
陈建华(2017)认为上海民营经济保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发展态势,占上海区域增加值比重的四分之一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途径,促进上海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一要尊重和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尝试允许民营经济进入一些传统垄断性行业。二要降低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创造更为适宜的发展土壤。三要改善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11]。
翟青(2017)提出民营经济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和国有经济相比较,进入500强的民营企业始终占据弱势,2016年数量上约为41%的民企的营业收入只占到500家企业的20%多。针对上海民营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国际环境进行分析,对于上海民营企业的政策劣势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上海民企发展的政策思路[12]。
龚秀芳、赵倩玉(2017)针对民营制造业 100 强与民营服务业100 强总量指标对比分析,主要经济指标包括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研发费用总额、从业人数等几个方面。研究者提出发展建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税收制度,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构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促进民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13]。龚秀芳、赵倩玉(2016)根据2016年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和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50强的2015年度经营业绩数据,通过对两类企业的经济总量指标、平均指标、集中度指标、人均效益和资本效益指标进行横向比较[1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