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影响因子研究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影响因子研究[20191219200701]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居民的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结构改善不同步。本文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1995-2011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潜在因素,并进一步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对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分析后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居民消费需求总量快速增长,但城乡消费差距呈扩大趋势;消费需求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有主要消费因子、次要消费因子和弱消费因子,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子有主要消费因子和次要消费因子。从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得出,城乡居民的消费的重点都从生存型消费支出转向享受型方面的消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略慢于城镇居民。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消费结构因子分析法影响因子江苏省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相关文献梳理 2
2.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 3
2.1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 3
2.2消费需求总量快速增长,但城乡消费差距呈扩大趋势 3
2.3消费需求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 4
2.4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 4
3.江苏省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5
3.1因子分析法的理论介绍 5
3.2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潜在因素分析 5
3.3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潜在因素分析 8
4。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比较分析 9
4.1食品消费比较 9
4.2江苏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比较 10
4.3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比较 11
5.对策与结论 13
5.1改善城乡消费结构的对策 13
5.2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各样的消费数据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人们消费的内容、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消费需要的满足状况。居民消费作为社会商品总消费的主体部分,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是社会再生产循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投资、消费、出口)之一。随着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娱乐、文化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和国外消费方式的影响,我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将不断变化和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从追求温饱逐渐转向追求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实现温饱到实现小康生产,进而达到初步富裕的生活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增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虽然江苏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也有较快增长,但是居民消费需求不旺,消费倾向下降,再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失业人数的逐渐增多,出口总额的逐渐减少,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都在有形无形中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如何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加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改善江苏居民的消费现状,亟待研究。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迈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不同步,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收入、消费、社会保障和医疗方面等问题,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生活的安定。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相对来说具有代表性。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研究和认识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对于研究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变动情况,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居民整体消费质量,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江苏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率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3相关文献梳理
国内外学术界讨论了多种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杜森贝里(1968)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受过去收入与消费的影响,这是由于消费习惯的“惯性”所致,被称为消费的“不可逆性”。凯恩斯(1936)提出了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对消费者而言,当期实际收入是当期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心理上的消费倾向 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弗里德曼(1957)提出关于消费的持久收入假说,他把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把消费分为持久消费与一时消费,认为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消费者的现期收入决定,而取决于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无关。王伏虎、路正南(2001)提到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不仅是现期收入,还有收入和支出的预期。陈力(2011)提出,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对本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有著的正效应;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就业结构对城乡消费支出差距有显著负效应;住房对城乡消费支出差距有正效应,但并不显著。因此,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就业结构等。杨宁宁、赵喜仓(2010)讲到,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不仅有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扩大,还有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也 影响居民的即期消费,买房和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居民消费增速下降;消费升级层次分化明显及传统消费观念同样影响居民消费支出。除此之外,消费价格、消费制度、文化素质和消费环境等等同样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马晓旭,2007)。
二元经济结构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城乡二元消费结构是我国居民消费最重要的特点。赵秀丽、叶蔚和侯咏梅(2000)指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城市化水平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活水平的又一相关指标;再次,地理环境和消费观念也是一个原因,城镇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农村相比生活服务设施较齐全,交通便利,医疗条件好,文娱生活丰富,同时城镇居民文化水平较高,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消费观念更新快。王克林、刘建平(2011)运用多阶段模型分析地区消费差异,研究 18个市(县、区)之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都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对广东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跨地区差异的大部分可由模型解释。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吴国松(2012)研究表明,江苏农村居民当前的消费水平至少滞后城镇居民约8年左右,城乡居民的享受型消费特征差异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开始稳步提升,耐用品日渐普及;由于收入水平及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消费观念,从而限制了消费扩大,阻碍了消费结构的优化。蒲艳萍、韩英锋(2004)以河北省为例,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弹性在不断变动之中,农村消费还处于生存型阶段,河北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全国城镇的总体消费结构无明显差异。赵秀丽、叶蔚和侯咏梅(2000)建立非线性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弹性系数分析居民的消费结构。龙志和(2001)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入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彭必源、黄宏磊(2009)以消费结构变动度、平均消费倾向等为参数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湖北省城镇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倾向不同,城镇消费结构升级缓慢。
2.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2.1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
凯恩斯认为当期实际收入是当期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根据1995-2011年江苏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附录1)处理分别得出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增长率,并根据处理结果做出以下(图一、图二)消费与收入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图。
图一:1996-201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增长率
图二:1996-2011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与收入增长率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2012》
通过比较图一和图二可以发现:(1)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增长率变动趋势比较接近,消费增长率略低于收入增长率。由于中国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当时江苏经济也受一定的打击,江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由1997年的11%跌到1998年的4%,而此时的消费增长率也大大减少(由1997年的12%跌到1999年的2%,下降了十个百分点),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的敏感程度较强。(2)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也较大,从整体上看消费增长率滞后于收入增长率。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农村居民在1998年和1999年消费呈负增长,农村居民形成消费习惯、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都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也使农村居民不敢大胆消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3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