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gdp增长与就业人数的关系研究【字数:12066】
江苏省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带中的佼佼者,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高水平。产业与就业的协调发展已然成为当下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1978年至2017年的江苏省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其三次产业GDP增长与就业人数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趋势分析、ADF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相关模型并分析得出结论。从长远角度看,第一产业对就业人数的带动性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对就业人数的带动性持续上涨,且近几年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超过第二产业。但总体来看,三次产业对就业人数的增加均未呈现出稳步前进的发展态势。因此,江苏省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来协调产业与就业的发展关系,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也能充分就业。
目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3
1.3.1 研究思路 3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江苏省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关系的实证分析 4
2.1 分析方法及名词介绍 4
2.1.1 ADF检验 4
2.1.2 协整检验 4
2.1.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
2.2 指标的选择及数据的准备 5
2.3总量变化情况详述 5
2.3.1对江苏省总量GDP与江苏省总就业人数进行分析 5
2.3.2对江苏省GDP增长率与总就业人数增长率进行分析 6
2.4关于总量数据及其存在的关系的计量检验 7
2.4.1关于总量GDP与总就业人数的ADF检验 7
2.4.2关于总量GDP与总就业人数的协整检验 8
2.4.3关于总量GDP与总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9
2.5分三次产业的GDP及就业人数关系的计量检验 9
2.5.1 分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ADF检验 9
2.5.2 分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协整检验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5.3 分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12
2.6对三次产业GDP与就业结构变动情况的实证分析 13
2.6.1对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之间的分析比较 13
2.7结论 17
3.建议措施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致谢 24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江苏省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带中的佼佼者,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高水平。产业与就业的协调发展已然成为当下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江苏省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来协调产业与就业的发展关系,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也能充分就业。本文利用统计方法对江苏省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探讨产业结构与就业人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对江苏省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合理利用统计方法对三次产业GDP和就业人数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出并解决产业升级与就业问题之间的不协调性,有利于实现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就业机制的完善,对促进江苏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实践意义:多种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熟悉对本人在统计方法实际操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及自己的看法,宽阔了我的眼界。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翻阅相关文献后,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三次产业与就业人数的相关研究,国内学者以及海外学者均在不同的平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1)国外学者中对这方面研究得最早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但是把这一切进行归纳整理并得出结论的人则是克拉克,他提出“劳动力向产业之间的转移总是流向收益较高的产业”的理论,使得这一理论最终成型,且被称作“配第克拉克定理”。
2)西蒙库茨涅兹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他在研究三次产业与就业的关系时,将农业视作第一产业,工业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则是服务业,最终库茨涅兹提出“农业的从业人数与产值的占比都出现明显下降。工业产值上涨的同时,就业人数只有略微的提升。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比远远超过产值占比,体现出了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的著名理论。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李仲生2003年对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做出了研究,他发现,虽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就业率却不尽如人意【3】。于是我们就会联想到三次产业与就业之间一定存在某种特殊的关系。因而许多国内学者对此发表了各种各样的学术研究方案,主要方法可分为三类:趋势分析、回归分析、协整分析。
1)第一类是趋势分析,如俞晓晶2010年对江苏省产业与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我国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值得借鉴【6】。葛晶晶2015年通过三次产业就业增长率对产业与就业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出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抑制了就业,但是就业总量呈上升趋势,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总量起着积极影响【15】。
2)第二类是回归分析,因为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很多,所以他们使用的回归模型也大不相同。譬如曹杏2015年运用回归分析对三次产业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进行研究,总结出第一产业对就业人数没有影响【4】。第二产业对就业人数是负影响,第三产业对就业人数是正影响。王忠平和史常亮2010年利用回归分析对江苏省三次产业与就业人数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三次产业均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推测一、二产业部门劳动力比重将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不断上升但与北上广以及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严重差距【9】。陈大红2007年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分析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之间的关系,得出三次产业产值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关系【17】。
目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3
1.3.1 研究思路 3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江苏省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关系的实证分析 4
2.1 分析方法及名词介绍 4
2.1.1 ADF检验 4
2.1.2 协整检验 4
2.1.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
2.2 指标的选择及数据的准备 5
2.3总量变化情况详述 5
2.3.1对江苏省总量GDP与江苏省总就业人数进行分析 5
2.3.2对江苏省GDP增长率与总就业人数增长率进行分析 6
2.4关于总量数据及其存在的关系的计量检验 7
2.4.1关于总量GDP与总就业人数的ADF检验 7
2.4.2关于总量GDP与总就业人数的协整检验 8
2.4.3关于总量GDP与总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9
2.5分三次产业的GDP及就业人数关系的计量检验 9
2.5.1 分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ADF检验 9
2.5.2 分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协整检验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5.3 分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12
2.6对三次产业GDP与就业结构变动情况的实证分析 13
2.6.1对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之间的分析比较 13
2.7结论 17
3.建议措施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致谢 24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江苏省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带中的佼佼者,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高水平。产业与就业的协调发展已然成为当下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江苏省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来协调产业与就业的发展关系,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也能充分就业。本文利用统计方法对江苏省三次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探讨产业结构与就业人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对江苏省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合理利用统计方法对三次产业GDP和就业人数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出并解决产业升级与就业问题之间的不协调性,有利于实现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就业机制的完善,对促进江苏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实践意义:多种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熟悉对本人在统计方法实际操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及自己的看法,宽阔了我的眼界。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翻阅相关文献后,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三次产业与就业人数的相关研究,国内学者以及海外学者均在不同的平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1)国外学者中对这方面研究得最早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但是把这一切进行归纳整理并得出结论的人则是克拉克,他提出“劳动力向产业之间的转移总是流向收益较高的产业”的理论,使得这一理论最终成型,且被称作“配第克拉克定理”。
2)西蒙库茨涅兹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他在研究三次产业与就业的关系时,将农业视作第一产业,工业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则是服务业,最终库茨涅兹提出“农业的从业人数与产值的占比都出现明显下降。工业产值上涨的同时,就业人数只有略微的提升。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比远远超过产值占比,体现出了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的著名理论。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李仲生2003年对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做出了研究,他发现,虽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就业率却不尽如人意【3】。于是我们就会联想到三次产业与就业之间一定存在某种特殊的关系。因而许多国内学者对此发表了各种各样的学术研究方案,主要方法可分为三类:趋势分析、回归分析、协整分析。
1)第一类是趋势分析,如俞晓晶2010年对江苏省产业与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我国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值得借鉴【6】。葛晶晶2015年通过三次产业就业增长率对产业与就业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出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抑制了就业,但是就业总量呈上升趋势,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总量起着积极影响【15】。
2)第二类是回归分析,因为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很多,所以他们使用的回归模型也大不相同。譬如曹杏2015年运用回归分析对三次产业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进行研究,总结出第一产业对就业人数没有影响【4】。第二产业对就业人数是负影响,第三产业对就业人数是正影响。王忠平和史常亮2010年利用回归分析对江苏省三次产业与就业人数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三次产业均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推测一、二产业部门劳动力比重将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不断上升但与北上广以及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严重差距【9】。陈大红2007年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分析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之间的关系,得出三次产业产值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关系【1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