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__var模型

苏州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__var模型[20191219194020]
摘要
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虽然苏州的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差距,因此要研究苏州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代表性,本文通过选取第三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代表性变量,基于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协整分析,研究了苏州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进行了检验。
苏州第三产业一开始就对苏州的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而到了第15期之后才趋于稳定,也就是1993年之后,苏州经济增长发展快速进入稳定阶段,这和苏州人均生产总值的发展情况也是相吻合的。而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发展也是有影响的,从第二期开始对第三产业有正面影响。第12期开始,也就是1990年之后,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趋于稳定,同样这个结论也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情况相吻合。由此可知,苏州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显著,而且是互相促进的关系。针对以上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苏州具体情况来看,必须有效的发挥两者的相互正面的影响,从而促进苏州经济的健康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第三产业经济增长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目 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1
1.3研究现状2
1.4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4
2.理论方法介绍5
2.1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5
2.2var模型6
2.3脉冲响应函数 6
3.苏州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8
3.1苏州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概况 8
3.2建立var模型11
3.2.1数据处理 11
3.2.2平稳性经验 11
3.2.3建立变量的var模型12
3.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3
3.3.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13
3.3.2 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的脉冲响应13
4.结论及建议14
4.1结论14
4.2建议14
参考文献16
致谢 171.绪论
1.1研究背景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除传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直接拉动大量经济增长、提供大量岗位,提高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且也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运行质量。
今年2013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52%,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向中后期推进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一阶段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逐步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而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更是如此,本文以苏州为例说明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苏州地区的经济增长迅速,2011年苏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16.99 亿元,苏州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75%,在2011年中国的平均水平之上。虽然近期苏州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由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转向了第三产业。但是有数据显示,在2011年,美国第三产业占总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7%,日本也有74.6%,欧洲地区的几个主要国家也都超过70%。所以,苏州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依然比较低,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除此之外,苏州的产业结构还表现出一些与其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特征,例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等。这些都是必须认真研究并需要切实加以解决的。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前文可知,虽然苏州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在发展的层次上,还是面临着不少的挑战,这就需要对苏州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从苏州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认识整个经济系统。在现在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重心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到第三产业是必然的趋势,这就使得政府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政策比以往更重要。因此,本文预计通过实证分析,为政策层面如何调控苏州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最终实现苏州经济健康快速增长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
1.3研究现状
以“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为主题的研究有很多,以时间序列为模型或者以var模型的研究也不少。最早的文章已经难以追溯,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各种研究。
1.3.1关于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回顾
鲍默尔和富克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第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第三产业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加拿大学者格鲁伯和沃克对加拿大第三产业增长的原因及第三产业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关于第三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定性分析,如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二是定量分析,如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预算与预测分析等。
李江帆(1994) 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律上,认为第三产业的宏观规模逐渐增大,是服务需求上升律和服务供给上升律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的概率规律性。[1]
周国华、杨利(2001)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市第三产业发展对全市社会经济成长的贡献,并针对长沙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经济效益低、新兴行业发展缓慢、产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沙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主导行业进行了选择。同时提出了多渠道融资以增加投入,促进第三产业自我发展机制创新及强化第三产业管理机构,切实加强法制建设等结构优化对策。[2]
魏作磊(2003)对美国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构成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52年来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的一些基本规律:美国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主要是由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社会服务业推动的,而传统的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对第三产业比重增长的推动力在减弱。第三产业几乎吸纳了美国全部的新增劳动力。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中,吸纳新增劳动力能力较强的行业为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业和社会服务业。[3]
廖敏(2006)以时间序列的数据变动分析为主,运用比较指数法与投入产出方法相结合,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确定江苏省未来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发展行业,对促进江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供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江苏省第三产业及其内部行业发展提出理论依据和参考思路。[4]
吴瑾、张红伟(2010)认为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会通过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收入分配三大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反之,经济增长也会通过这三大影响机制对第三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因而第三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能使消费需求总量得到迅速放大,使国民生产总值中消费需求部分的比例上升,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会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技术的创新又会促使产业结构发生调整,随之出现新产品、新的消费领域和增长点,进一步引起第三产业结构发生变动。[5]
宁能斌(2011) 以义乌市的第三产业结构为例,从三次产业产出的总体结构特点和演变规律来看,义乌市第一产业的发展趋势符合一般城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规律,第二、第三产业的特征不同于一般城市,表现在第二、第三产业呈现出交替超越的过程。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比较接近中等发展国家的水平,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传统行业的增加值将较低的增长速度增加,其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批发和零售业的主导地位依然巩固;房地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上升,但与金融业相比,上升的比例要低,未来住宅消费将成为推动该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金融业将实现较快的发展,其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房地产业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对第三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个人金融服务将实现大的突破,金融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6]
靖学青(2011)在产业内部结构方面,按照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 对1980年代以来上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和升级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 上海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比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第二层次比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第三层次比重存在比较弱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上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过程中升级趋势明显。[7]
1.3.2对以往文献的总结
国内和国外学者对于第三产业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深究其原因,是因为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容复杂,对这两者进行研究的时候,不论是收集相应的数据,还是建立理想的模型,都可以说是是比较困难的。然而现在各种定量分析工具已经技术成熟,比如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协整分析等。而且现有的对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大多是对整个国家或者一个省的数据的分析,少有对一个地区的数据的分析。所以,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分析工具,对苏州第三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