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__上海市的实证研究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__上海市的实证研究[20191219194628]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能否拥有充足的能源供给以及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选取了1990年-2011年上海市能源消费总量(EC)和生产总值(GDP)为原始序列,对其差分之后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之后再做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上海市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大,但是从长期来看,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会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也会导致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同时,不管是能源消费还是经济增长,第二产业都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结论,本文进一步结合上海市的发展实情,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要使上海市的能源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必须从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节能降耗、政府调控以及开发新能源、利用新能源着手展开。这样,才能促进上海市的能源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目 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2
1.3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2
1.4研究现状4
2.理论方法介绍6
2.1平稳性检验6
2.2协整性检验7
2.3 误差修正模型7
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8
3.上海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0
3.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描述性分析10
3.1.1能源消费描述性分析10
3.1.2经济发展描述性分析11
3.1.2评价指标12
3.2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分析15
3.2.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15
3.2.2协整检验16
3.2.3误差修正模型17
3.2.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9
4.结论及建议20
4.1结论20
4.2建议20
参考文献22
致谢 24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 能源发展背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所谓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能源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和需求不断扩大,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能否拥有充足的能源供给以及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市的能源消费与日俱增。上海市2011年的能源消费总量11270.48万吨标准煤为1990年能源消费总量3191.06万吨标准煤的3.5倍。全市电力消耗从1990年的264.74亿千瓦时上升到2011年的1339.62亿千瓦时,增长了四倍。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其中工业消费都是能源消费的主导力量。上海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同时,其能源效率逐步提高,1990年的能源消费强度为4.08吨标准煤/万元,而2011年的能源消费强度为1.40吨标准煤/万元,只是1990的三分之一。
目前,上海市的能源消费主要用于生产消费,用于生活消费的能源相对较少。从历年的数据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大概占总消费量的1%左右,且逐年减少;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的主导力量,虽然所占比重有所减小,但是都保持在总能耗的50%以上;第三产业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能耗比例逐年上升,这也体现了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在逐步转型中。
1.1.2 经济发展背景
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社会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1990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81.66亿元,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上升到19195.69亿元,22年间增长了23倍。从1992年至2007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幅为12.63%。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236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12784美元,增长了9倍。并且,从历年的数据来看,从1990年至2006年,人均生产总值每上升1000美元会用2至5年的时间,但是从2007年开始,人均生产总值每年会上升大概1000美元,这也说明了上海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首次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政策方向。“十一五”期间,上海市进一步提出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方针。1990年,第一产业产值为34.24亿元,占总产值的4.4%;第二产业产值为505.60亿元,占总产值的64.7%,其中工业占60.1%;第三产业产值为241.82亿元,占总产值的30.9%。到2011年,第一产业产值为124.94亿元,占总产值的0.7%;第二产业产值为7927.89亿元,占总产值的41.3%,其中工业占37.6%;第三产业产值为11142.86亿元,占总产值的58.0%。从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数据变化来看,第一产业得到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正在向低能耗高效率的方向发展;而第三产业从原来的30.9%发展到现在的58.0%,从数据来看,的确得到了优先发展。
1.2研究意义
能源和经济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素,能源的有效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消费量过快增长和能源低效率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是科学进行能源需求预测的需要,最终目的是使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上海市的经济十分发达,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刺激了能源消费的急速增长,使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日渐突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是科学进行能源需求预测的需要,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目的是为上海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3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对上海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三个方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了上海市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该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和评价。
第二章为理论方法的介绍。主要介绍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一系列理论分析方法。
第三章为上海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本章又分为二节:第一节是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大致阐述近年来上海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情况以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第二节就是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分析,该小节试图分析两者之间的总体情况。
第四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从各个方面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提出建议。
图1-1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图:
图1-1 研究思路图
1.4 研究现状
对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国内外研究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下面本文针对国内、国外的一些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
1.4.1 国外文献综述
Kraft,J和Kraft,A(1978)最早开创性的分析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利用美国1947年-1974年的数据,发现GNP到能源消费存在单项因果关系[1]。但Akarca and Long(1980)指出,如果把间隔时间改为两年,Kraft-Kraft的结论就值得怀疑[2]。Yu和Choi(1985)采用标准Granger检验方法,发现韩国GDP对能源消费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存在其GDP到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3]。Hwang和Gum(1992)在对台湾地区能源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中,得出能源与经济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4]。Yu和Jin(1992)研究了美国1947-1990年间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很明显[5]。Stem(1993)建立了一个自回归模型包含GDP、劳力、资本和能源消费四个变量,对没过1947-199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格兰杰单向因果关系[6]。Masih and Masih(1996)分析了部分国家1955年-1990年的数据,结果显示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在印度表现为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在印度尼西亚表现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在巴基斯坦则表现为双向因果关系[7]。Glasure and Lee(1997)分别利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和标准的Granger 检验方法,对韩国与新加坡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时,两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运用标准的Granger 方法检验时,发现韩国的数据不存在因果关系, 而新加坡则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8]。Asafu-Adjaye(2000)的研究显示了1973年-1995年间,印度与印度尼西亚两国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菲律宾和泰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9]。Narayan 和Smyth(2008) 研究了G7 国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和实际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能源消费对实际GDP存在单向因果关系[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5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