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证现状的调查研究【字数:12541】

摘 要随着时代的加速发展,大学生考证的现象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大学生考证的现状以及原因令人深思,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一次考证现象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苏州大学生考证的现状进行研究,从背景、考证状况、考证原因方面来设计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考证对于苏州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很有意义的,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认为考证是为了将来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身边的同学和家长也对大学生考证有着一定的影响,学校也应该对大学生考证给予一些专业上的建议和提供一些学习的场地。最后从学生、学校和单位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理智的看待考证这个事情,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考证与否。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思路 3
2.相关概念与问卷设计 4
2.1相关概念 4
2.2问卷设计 4
3.苏州大学生考证现状调查实证分析 5
3.1背景分析 5
3.1.1性别与年级分析 5
3.1.2对考证的想法的调查分析 6
3.1.3大学生考取证书情况分析 6
3.1.4专业成绩与证书重要性分析 7
3.1.5证书与就业机会关系调查分析 7
3.1.6考证氛围调查分析 8
3.1.7学生对于考证的态度情况分析 8
3.2考证状况分析 9
3.2.1考证情况的了解分析 9
3.2.2考证的情况分析 9
3.2.3证书与专业的关系分析 10
3.2.4考证准备和时间分析 11
3.2.5报名费用和专业证书重要性分析 12
3.2.6考证部分状况以及证书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12
3.2.7学校对考证的举措分析 13
3.2.8目前专业对考证有无帮助及学校方面分析 14
3.2.9父母长辈对考证的态度分析 15
3.3考证原因分析 15
4.结论与政策建议 19
4.1结论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4.2政策建议 19
4.2.1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考证认识 19
4.2.2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 19
4.2.3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 19
参考文献 21
附 录 22
致 谢 27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从2000年开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一步放宽大学生考证的报考条件,逐步允许在校大学生报考各种证书,这成为大学生考证强有力的政策保证。根据有关部门最新数据的统计,2019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860万,比2018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足足多了40万。由于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也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当今社会现状就是既要学历,又要拥有一定的证书来证明你的技能。而考证对于大学生就业到底有没有相关影响呢?大学生对于考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近年来,大学生考证的现象越来越多,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考证大军,随着考证对大学生越来越重要,考证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考证已经不是一项是非题,而是一项多选题。种类繁多的证书需要消耗在校大学生大量的精力,随之旷课培训、高昂培训费等接踵而至。大学生考证是为了将来就业,所以考证现象普遍增多。如今大学生考证是个越来越热门的事情,可能更多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思考到自己为什么要去考证,只是觉得身边人都在做这件事,而导致自己去做了这件事情。因此,对大学生考证问题进行一次调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而本文想研究的是目前苏州大学生考证的现状,想通过这次调查来了解大学生的想法,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的看待考证这个问题,树立自己的观念,做好一定程度的规划。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让这项研究不仅拥有理论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胡成功(1997)对大学生考证热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考证行为引导的意见。大学生考证对高校教学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其开发自身的潜能;有助于知识结构的改善,在当前有利于自主择业等正面效应,也有影响正常学业,干扰学风建设等主要弊端。并对大学生考证的行为做了一定的引导,使学生的个人价值观有一定的体现[1]。
汤燕娜(2005)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进行考证现状的调查研究,并采用访谈的形式向中小型企业询问对大学生考证的看法。从这些调查分析中给出让大学生理性看待考证问题且注意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建设性意见[2]。
杨跃(2006)进行了大学生考证热的社会学分析,提出了大学教育不应成为单纯的“考证”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大学精神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通过对考证热的社会心理透析、证书的社会角色分析以及证书热的社会负面功能阐释得出如何在大学精神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的结论[3]。
杨晓、杨薇(2006)对大学生考证功利化现象进行了剖析,认为考证功利化淡化了部分大学生对精神生活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追求,影响部分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拓展与深入,导致部分大学生后劲不足[4]。
夏奕(2007)对大学生如何理性面对考证热进行了研究,根据对于相关考证误区报道的查阅,得出大学生应该考虑择业和发展离不开生涯规划,谁更早对自己进行生涯规划, 谁将更早受益的结论[5]。
郑莲敏(2007)以宁波大学为例对宁波地区大学本科生的“考证热”现象做了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校本科生考证的目的、所考的证书类型、考证的信息收集途径、考证中的投入等现状,接着又有针对性地与7家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得出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的取向:重证书,更重实际能力;实习经验胜过证书;企业呼唤综合性人才。给学生和单位都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越来越多人关注和分析这一现象[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