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第三产业对就业影响的分析【字数:11087】

一般来说,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值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来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并且对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选取1980-2016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数据,利用Eviews8.0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之后将得到的平稳序列,再利用AIC准则进行模型定阶,建立ARIMA模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适应性检验与平稳性检验,以此来说明我们所建立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最后利用建立的模型对2017-2018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进行预测并且建立VAR模型分析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相应的合理的建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研究现状 3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4
第二章 江苏省第三产业的时间序列分析 5
2.1 概述 5
2.2 模型假定 5
2.2.1 ARIMA模型 5
2.2.2 VAR模型 6
2.3 数据的预处理 6
2.3.1 原始序列时序图 7
2.3.2 平稳化处理 7
2.4 模型的建立 10
2.4.1 模型识别与定阶 10
2.4.2 模型的适应性检验 12
2.4.3 模型预测 13
2.5 小结 13
第三章 VAR模型构建 14
3.1 模型的构建 14
3.1.1 样本数据的选取 14
3.1.2 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 14
3.2 VAR模型滞后期选择 15
3.3 计量分析 16
3.3.1 VAR模型估计结果 16
3.3.2 模型稳定性检验 16
3.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17
3.4 小结 18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19
4.1 结论 19
4.2 建议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三产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初始时,但第三产业开始具备完整理论体系还是近百年的事情。 在1935年之初,由费希尔教授最先将此概念“第三产业”提出,等到1957年时,克拉克称之为“服务导向型产业”,并在此时发现了克拉克定律。衡量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现已成为第三产业。
早在1992年6月就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国务院明确了对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的解释。决定中提到,在三个产业的增长速度方面,第三产业要坚决不能低于另外两个产业。与此同时,决定中还提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目标,要在不久的时间内,努力实现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要达到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就业率也一样要达到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同年10月,党在十四大提出,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胡乱的发展,要对症下药。要想加快发展的步伐,需要从三个层面来考虑,分别是国家层面,集体层面和个人层面。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要全面调动人民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性。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现代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加快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才能扩大就业范围和就业人数,缓解就业压力,保证社会安定。1978年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第三产业也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198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22.3%,十年之后的1990年,该比例增加了10%左右,达到了32.4%。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也持续增大,截止到2015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以及超过一半,达到了50.2%。我国此时也正在将由工业主导的经济向第三产业主导的经济快速转变。
在“十二五”这段时间,江苏省对产业内部框架的调整有效的实现了“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达到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8%,年均提升1.4个百分点的伟大成果,让“十二五”时期成为江苏省发展史上转型发展进步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之一。在“十三五”的新时期下,江苏省以党的精神,国家主席习主席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重要纲领深入贯彻落实,特别是总书记在对江苏省进行考察访问期间所提出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努力推动江苏经济迈上新台阶。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拉动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普遍成为政府衡量区域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将有助于政府认清江苏省第三产业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水平,能够有效地引导和促进江苏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式步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前期实施地刺激政策仍在消化,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经历着转型、调整时期的困难。产业是经济研究的核心,社会的生产活动与经济生活同样都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持。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更离不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江苏省一直都是人口大省和经济强省。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江苏省一直排在全国前列,在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滞后,江苏省的一些传统要素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继而面临的是一系列产业结构矛盾,产业结构迫切的需要进行转型,迫切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转变。产业结构转型的重点在于在一个地区是否具有一定优势和发展空间,能不能够遵循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第一产业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将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在总产出中所占据的比重将不断提高,直至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第一个层面是就业层面,1980年江苏省就业人数为2800万人左右,其中三个产业的就业总人数是1987.28、546.48、287.27万人,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70.4% 、19.4%和10.2%。在改革开放初始时,第一产业是就业人数占比最多的产业。但之后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之下,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发生了巨大翻转。截止到2016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从1980年的70.4%急剧下降到17.7%,下降幅度之大令人瞠目,另外两个产业的占比在2016年分别为43%和39.3%。第二个层面是经济层面,1980年江苏省GDP是319.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是92.42、167.41、58.15亿元。到2016年总产值是76086.1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为4077.18、33550.54、38458.45亿元。占据的GDP比例分别为5.4%、44.1%和50.5%,此时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的已经变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图1.1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较为平稳缓慢,增长幅度较低,然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以一种指数爆炸的增长方式快速发展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