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以理工为例【字数:15302】

摘 要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他们渴望成才,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拥有健康的身心是他们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心理领域。因此,以为样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本文从大学生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态度、大学生校园生活状况、大学生面对问题时求助对象及调节方式、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大学生近期睡眠情况及与父母沟通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大学生对目前生活状态抱有良好的态度;对大学生校园生活基本满意;遇到问题更亲睐于求助朋友或自己解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大学生近期睡眠情况及与父母沟通情况良好;大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评估界定模糊;极少数大学生可能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一些心理疾病有模糊的认知,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加强相关教育与引导;大部分大学生依旧对就业形势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认为就业对自我心理健康压力并没有过大;大学生认为学校在增加师资力量同时增加一些软件硬件设施来辅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完善心理健康活动的建设。
目 录
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文献综述1
1.3研究思路4
2. 相关概念及问卷设计 5
2.1相关概念5
2.2问卷设计5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实证分析6
3.1背景分析6
3.1.1性别分析6
3.1.2年龄分析6
3.2大学生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态度分析7
3.2.1自信度分析 7
3.2.2满意度分析 7
3.2.3孤独程度分析8
3.2.4压力程度分析8
3.3大学生校园生活状况分析9
3.3.1与周围人相处模式分析9
3.3.2大学生校园生活影响因素分析9
3.4大学生面对问题时求助对象及调节方式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析10
3.4.1求助对象分析10
3.4.2自我调节方式分析10
3.5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11
3.5.1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了解情况分析11
3.5.2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分析12
3.6大学生近期睡眠情况及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分析12
3.6.1睡眠情况分析12
3.6.2与父母沟通频率分析13
3.7大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评估及重视度分析13
3.7.1心理健康自我评估分析14
3.7.2重视度分析14
3.8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分析14
3.8.1与人交往的意愿度分析15
3.8.2选择朋友的特征分析15
3.8.3朋友有心理问题采取的措施分析16
3.8.4担心朋友会不会不喜欢自己的程度分析16
3.9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程度分析16
3.9.1对抑郁症、躁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了解程度分析16
3.9.2对当代大学生轻生自虐现象的态度分析17
3.10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分析18
3.10.1心理健康的人具有最典型的特征分析18
3.10.2决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分析18
3.10.3出现过的心理状态分析19
3.11就业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20
3.11.1对当前专业就业形势的态度分析20
3.11.2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20
3.12希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分析21
结论及政策建议22
4.1结论22
4.2政策建议23
4.2.1建立健全建档建册制度,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23
4.2.2关注关爱心理问题学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3
4.2.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业就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感23
参考文献24
致谢25
附录26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成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上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担负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其面临的心理压力明显大于社会上其他人员。新世纪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出,学习就业压力、情感受挫、人际交往等一系列问题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现代大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还未凸现出来。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目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并且提出来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研究调查发现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学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进一步加深相关理论的探究,所以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文献综述
潘丽红、文石汉、何锦流(2006)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学生生活事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被测试大学生中大部分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但有10.7 %的学生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充分发挥院校心理咨询的作用、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
马英、高海英(2006)为了解长春工业大学2006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并运用SPSS统计处理分析得出结论:该校一年级大学生存有显著的心理问题且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许多问题源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因素。给出对策:第一学校教育中应着重于“五学”教育。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第二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第三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学生咨询观念[2]。
李幼子、顾丽丽、王亚、杜洋、梁多宏(2008)为探讨心理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影响,采用自编的自杀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和临床医学三个专业的23个班级共568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自杀意念在医学生中有一定的发生率,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3]。
李锐锋、邹清华(2009)在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和就业心理的现状及其成因,提出建议: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第二要全方位地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构建值得他们信赖的心灵港湾。第三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就业心理指导,引导学生安排好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明确学习目标[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