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
江苏省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2019121920050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崛起,我国人口流动也随之迅猛增加。流动人口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江苏省作为沿海地区的先行者,尤其是以苏南地区为主的经济带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因此分析近年来流动人口状况显得很有意义。本文以研究江苏省流动人口为例,根据切实的资料及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等相关理论和统计方法,分析当前流动人口的分布特征,研究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探讨流动人口对地区经济的利弊,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江苏省 流动人口 分布特征 社会经济
一、引言
依据国内学者的观点,流动人口是指未经户籍管理机构许可的非正式自发性迁移人口,流动人口不具有暂住地户口,但他们滞留时间有长有短,长则多年,短则几天,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口登记地达半年的人群,本文依靠全国普查的标准,以离开户籍地半年的迁移人口作为研究的流动人口类群。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为22143万,占总人口的16.5%,而2000年流动人口为10175万,占总人口的8.2%,也就是说在十年间我国流动人口就增加了近12000万,整整番了一番。流动人口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这一问题日趋明显,每年春运的庞大规模足以说明我国流动人口在当代社会经济下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人口迁移是我国迁移人口的主要特征,这不仅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也推进了城市市场化体制改革,并且有效的打破了长久以来城市与农村间的二元结构,对于促进城乡经济有着显著意义,因此,全面了解流动人口状况是很有必要的。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流动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无可厚非,那么这些庞大的流动人口到底具有怎样的个体以及分布特征?其与社会经济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我们还需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
我们一般将流动人口视为一种生产因素,流动人口基本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地域性流动特征十分明显,江苏省在全国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近几年来江苏省已成为全国人口迁移活跃省份,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工业化进程非常明显,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流动人口所做的贡献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这为江苏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江苏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模式的转型对我国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迁移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江苏省的人口规模、空间分布等发生了显著改变,因此深入分析江苏省社会经济现状;发现其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的政策建议,对于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的人口数据以及各项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公安厅、流动人口管理局资料及有关调查问卷等。主要利用2001-2010年间江苏省人口及经济的相关指标数据,结合相关的统计方法,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再合理分析得出结论。
三、江苏流动人口概况
1.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我们通常把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苏北这三个区域,苏南包括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苏北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江苏经济在三个地区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步性,同样流动人口在13个地级市之间的分布也很不均匀,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在全省1803万的流动人口中苏南地区有1395万人,占全省流动人口的77.38%,苏中地区为188万人,占10.43%,苏北地区为220万人,占12.20%。
1: 苏南、苏中、苏北经济数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崛起,我国人口流动也随之迅猛增加。流动人口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江苏省作为沿海地区的先行者,尤其是以苏南地区为主的经济带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因此分析近年来流动人口状况显得很有意义。本文以研究江苏省流动人口为例,根据切实的资料及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等相关理论和统计方法,分析当前流动人口的分布特征,研究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探讨流动人口对地区经济的利弊,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江苏省 流动人口 分布特征 社会经济
一、引言
依据国内学者的观点,流动人口是指未经户籍管理机构许可的非正式自发性迁移人口,流动人口不具有暂住地户口,但他们滞留时间有长有短,长则多年,短则几天,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口登记地达半年的人群,本文依靠全国普查的标准,以离开户籍地半年的迁移人口作为研究的流动人口类群。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为22143万,占总人口的16.5%,而2000年流动人口为10175万,占总人口的8.2%,也就是说在十年间我国流动人口就增加了近12000万,整整番了一番。流动人口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这一问题日趋明显,每年春运的庞大规模足以说明我国流动人口在当代社会经济下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人口迁移是我国迁移人口的主要特征,这不仅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也推进了城市市场化体制改革,并且有效的打破了长久以来城市与农村间的二元结构,对于促进城乡经济有着显著意义,因此,全面了解流动人口状况是很有必要的。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流动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无可厚非,那么这些庞大的流动人口到底具有怎样的个体以及分布特征?其与社会经济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我们还需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
我们一般将流动人口视为一种生产因素,流动人口基本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地域性流动特征十分明显,江苏省在全国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近几年来江苏省已成为全国人口迁移活跃省份,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工业化进程非常明显,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流动人口所做的贡献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这为江苏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江苏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模式的转型对我国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迁移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江苏省的人口规模、空间分布等发生了显著改变,因此深入分析江苏省社会经济现状;发现其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的政策建议,对于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的人口数据以及各项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公安厅、流动人口管理局资料及有关调查问卷等。主要利用2001-2010年间江苏省人口及经济的相关指标数据,结合相关的统计方法,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再合理分析得出结论。
三、江苏流动人口概况
1.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我们通常把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苏北这三个区域,苏南包括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苏北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江苏经济在三个地区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步性,同样流动人口在13个地级市之间的分布也很不均匀,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在全省1803万的流动人口中苏南地区有1395万人,占全省流动人口的77.38%,苏中地区为188万人,占10.43%,苏北地区为220万人,占12.20%。
1: 苏南、苏中、苏北经济数据
指标 | 苏南 | 苏中 | 苏北 | |||
2009 | 2010 | 2009 | 2010 | 2009 | 2010 |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19111.48 | 21154.19 | 5685.31 | 6390.12 | 6346.29 | 7196.89 |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 | 111.7 | 113.2 | 114.0 | 113.3 | 113.8 | 113.8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