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字数:11698】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卓有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加快。经济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产业的竞争。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整体的经济竞争力强弱都取决于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常熟市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之中,成为我国经济百强县之一。不断兴起的工厂、外资企业以及外来人员的不断涌入,促进着常熟市的经济增长。本文在翔实的实际资料和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发展实际,利用常熟市2002年至2017年15年间的统计数据,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 SPSS statistic 、Eviews等软件研究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对常熟市经济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优化提出实质性建议。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
2.常熟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4
2.1 经济增长的概念 4
2.2产业结构的概念与分类 4
2.3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 5
3.常熟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6
3.1常熟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6
3.2常熟市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8
4. 常熟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9
4.1数据处理 9
4.2数据分析与结论 9
5. 结论与建议 13
5.1 结论 13
5.2 建议 13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致谢 17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都纷纷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此同时,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其实是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増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形式逐渐变好,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但是对于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常熟市的位置在江苏省东南区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总面积达到1264平方千米,是苏州市的县级市之一,处于苏锡常经济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之中。该经济圈的核心是以苏州的电子产业为主,中心则是以无锡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主。改革开放前,常熟市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业。改革开放后,常熟逐步从农业转型到以纺织服装业为主业的第二产业,同时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正是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优秀的技术基础,常熟以轻纺作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了全国第一的服装批发城。同样,我们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单一化,要素流向单一以及制造业难以升级。产业结构单一化意味着城市支柱产业的简化,部分城市建设时喜欢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会把一个城市变成一座城,如服装城。如果这个行业出现危机,这座城市的经济就会瓦解。如今,中国已经开始慢慢转向高新产业发展,国内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然而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如果制造业扶持的力度持续减少,一旦资金短缺,廉价劳动力不再廉价,技术就得不到创新的机会,本属于常熟发展纺织业的一大比较优势消失时,常熟经济发展必然受挫,承担其产业结构单一的恶果,经济甚至还会倒退。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一产业,政府就会给予大量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因此,各类技术也会得到相应地引导,高科技人才也会越来越优秀。由于要素资源的流动是单向的,就会对其他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许常熟的经济水平正在提高,但实际上这种繁荣是一种危险的发展。因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原有的竞争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无论一个行业多么强大,它都将面临世界各地不同行业或类似行业的竞争。为了快速发展,常熟市结合自身比较优势,选择起点低、回报快的低端制造业,积累资金。为了获得更多的福利,工人被迫加班,通过增加工时和创造利益,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错误的,应该通过优化技术创新和管理手段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来节约成本,而不是压榨工人的劳动力或降低产品质量。
本文基于常熟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及三大产业的发展特点,研究常熟市近15年的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为了解决常熟市面临的经济增长的压力,就必须研究出影响经济的最大因素,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0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经济学家纷纷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关系。钱纳里采用将结构因素引到经济增长模型中的非平衡分析方法,从而更有利的解释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库兹涅茨发现,经济增长是部门的变化与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过程,如果将部门的变化纳入一个框架, 就可以实现平衡。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的基础上,收集和汇编了多个国家的数据,得出结论: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逐步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步增加,各部门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的变化也是朝着这个趋势发展 [2]。罗斯托也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部门变化的过程 [3]。帕西内蒂经济增长的分析中同样是加入了结构的变化,通过各部门生产力与资源的合理分配的分析,从而得出结构的变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霍夫曼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开创性的研究,他提出了工业部门分类方法,并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信息产业与资本信息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提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理 [5]。
杨治教授在其著作《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书中,首先介绍了产业结构理论,其次研究了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同中国经济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来看的增长。他提出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要综合考虑振兴与淘汰哪些产业,以便更合理地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6]。王琳认为只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才能显著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7],葛新元、王大辉等人发现经济增长的13%是由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的[8]。关春玉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路劲发现,首先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使农业完成从量到质的变化,进一步让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化,实现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提高经济的增长能力[9]。孙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进行分析,认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过程与高级化过程对总产出有促进作用[10];汪再非[11]和李懿洋[12]都运用灰色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王锐先基于各个省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地区差异严重影响经济的增长,后基于吉林省的统计数据研究得出产业结构高级化,能良好地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增长 [13]。石良平运用多年来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的三次产业的变动情况,通过建立回归模型,首先分析了三大产业与我国GDP的关系,又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与GDP之间的关系[14]。张旭华更加详细的统计了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得出只有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改善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从而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 [15]。王耀中,李礼使用19772001年期间的湖南省数据,研究发现湖南省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产业是工业,而并非是第三产业[16]。
目 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
2.常熟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4
2.1 经济增长的概念 4
2.2产业结构的概念与分类 4
2.3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 5
3.常熟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6
3.1常熟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6
3.2常熟市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8
4. 常熟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9
4.1数据处理 9
4.2数据分析与结论 9
5. 结论与建议 13
5.1 结论 13
5.2 建议 13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致谢 17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都纷纷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此同时,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其实是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増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形式逐渐变好,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但是对于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常熟市的位置在江苏省东南区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总面积达到1264平方千米,是苏州市的县级市之一,处于苏锡常经济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之中。该经济圈的核心是以苏州的电子产业为主,中心则是以无锡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主。改革开放前,常熟市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业。改革开放后,常熟逐步从农业转型到以纺织服装业为主业的第二产业,同时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正是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优秀的技术基础,常熟以轻纺作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了全国第一的服装批发城。同样,我们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单一化,要素流向单一以及制造业难以升级。产业结构单一化意味着城市支柱产业的简化,部分城市建设时喜欢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会把一个城市变成一座城,如服装城。如果这个行业出现危机,这座城市的经济就会瓦解。如今,中国已经开始慢慢转向高新产业发展,国内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然而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如果制造业扶持的力度持续减少,一旦资金短缺,廉价劳动力不再廉价,技术就得不到创新的机会,本属于常熟发展纺织业的一大比较优势消失时,常熟经济发展必然受挫,承担其产业结构单一的恶果,经济甚至还会倒退。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一产业,政府就会给予大量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因此,各类技术也会得到相应地引导,高科技人才也会越来越优秀。由于要素资源的流动是单向的,就会对其他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许常熟的经济水平正在提高,但实际上这种繁荣是一种危险的发展。因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原有的竞争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无论一个行业多么强大,它都将面临世界各地不同行业或类似行业的竞争。为了快速发展,常熟市结合自身比较优势,选择起点低、回报快的低端制造业,积累资金。为了获得更多的福利,工人被迫加班,通过增加工时和创造利益,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错误的,应该通过优化技术创新和管理手段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来节约成本,而不是压榨工人的劳动力或降低产品质量。
本文基于常熟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及三大产业的发展特点,研究常熟市近15年的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为了解决常熟市面临的经济增长的压力,就必须研究出影响经济的最大因素,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0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经济学家纷纷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关系。钱纳里采用将结构因素引到经济增长模型中的非平衡分析方法,从而更有利的解释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库兹涅茨发现,经济增长是部门的变化与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过程,如果将部门的变化纳入一个框架, 就可以实现平衡。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的基础上,收集和汇编了多个国家的数据,得出结论: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逐步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步增加,各部门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的变化也是朝着这个趋势发展 [2]。罗斯托也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部门变化的过程 [3]。帕西内蒂经济增长的分析中同样是加入了结构的变化,通过各部门生产力与资源的合理分配的分析,从而得出结构的变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霍夫曼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开创性的研究,他提出了工业部门分类方法,并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信息产业与资本信息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提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理 [5]。
杨治教授在其著作《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书中,首先介绍了产业结构理论,其次研究了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同中国经济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来看的增长。他提出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要综合考虑振兴与淘汰哪些产业,以便更合理地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6]。王琳认为只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才能显著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7],葛新元、王大辉等人发现经济增长的13%是由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的[8]。关春玉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路劲发现,首先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使农业完成从量到质的变化,进一步让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化,实现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提高经济的增长能力[9]。孙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进行分析,认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过程与高级化过程对总产出有促进作用[10];汪再非[11]和李懿洋[12]都运用灰色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王锐先基于各个省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地区差异严重影响经济的增长,后基于吉林省的统计数据研究得出产业结构高级化,能良好地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增长 [13]。石良平运用多年来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的三次产业的变动情况,通过建立回归模型,首先分析了三大产业与我国GDP的关系,又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与GDP之间的关系[14]。张旭华更加详细的统计了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得出只有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改善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从而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 [15]。王耀中,李礼使用19772001年期间的湖南省数据,研究发现湖南省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产业是工业,而并非是第三产业[1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