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字数:13278】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收入差距问题尤其是我国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不同阶层的流动,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受制于东西部地区的环境、文化、历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在这一进程中,如果不妥善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会严重制约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本文将以浙江省作为东部地区的代表,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选择国家统计局与两省统计局公开的1978年至2017年间的城镇居民收入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应用对比分析和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来解析我国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差距整体上从1978年到2006年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到2017年呈逐步下降趋势,预计今后五年这一差距将维持不变。本文通过对收入差距成因的分析,提出完善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大西部教育投资等建议,希望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3研究思路 3
2.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现状 4
2.1 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总论 4
2.2浙江省、陕西省之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较 4
2.3 浙江省、陕西省各自内部城市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7
2.3.1浙江省内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比较 7
2.3.2陕西省内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比较 8
3.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 10
3.1可支配收入组成分析 10
3.2陕西省六组经济数据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分析 11
3.3浙江省六组经济数据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分析 14
3.4两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展望 17
4.总结与建议 19
4.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总结 19
4.2建议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1978年至今,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历经了40年的改革开放。40年的沧海桑田,人们从物质匮乏的年代,到如今我国各类工业品、商品服务畅销海外的新时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到如今成为世界的工厂;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当今的中国正以全新的面貌面对世界,面向未来。
与此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也难以避免的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阶层贫富差距拉大,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当中,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各方专家学者对于这些问题潜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参考和方案。
收入差距问题中,城乡收入不平衡问题相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产业及农业相关产业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靠第二产业及工业相关产业和第三产业及服务业相关产业。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动力主要依靠于第二、第三产业提供,所以对于居民来说,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收益也明显好于从事第一产业。而中国的城镇化才走到一半——2018年全国城镇化率刚近60%,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所以我国农业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很大。鉴于此,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必然存在的,这也在各类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中得以印证。城市化进程还没有结束,日后当大批农民,农民工转化成城镇居民,他们融入城市的方式,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新市民的收入与老市民的收入差距问题是本文在意的,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经济学中适当的贫富差距可以促进经济竞争,从而激励经济的良序发展的,但是过度的贫富差距是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当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是不健全的制度,不平等的发展机会,这更加有可能会加剧阶层之间矛盾冲突。对此应该给予这个社会问题以高度重视,及时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而努力妥善的处理这个问题,使得人们能够有平等的机会去分享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果,最终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达到共同富裕的世纪目标。
1.2 文献综述
魏瑶(2009)把各省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并选取特定四年为典型来分析这三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三年中上海,浙江,山东等29个省市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作为依据,提出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基本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分别是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2]
胡晶晶、 黄浩(2013)基于19972013年这21年间的全国省级地区的数据,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寻找影响中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因素。,包括二元经济结构、财政政策、城市化、工业化、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及城市人口政策。[3]
季晓旭(2016)以20022014年省级地区的数据为基础,运用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房价、老龄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城乡收入的差矩,并指出有效控制房价上涨和老龄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调节城乡收入分配差距。[4]
蔡书凯、李靖(2016)将城乡一体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乡分离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城乡互动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城乡统筹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是城乡一体发展阶段。研究分析显示中国的城乡一体发展正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他们选取长三角地区的 41 座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该改变现行的城乡一体化政策,实施区域差异化策略。[5]
张原,薛青梅,胡冰(2017)从收入差距、经济增长、资源配置效率、社会公平与稳定四个方面,构建收入分配差距适度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陕西省为例,进一步指出了上述四个方面的相互影响关系。[6]
谭永生(2018)通过分析我国现在处于的国民收入状态,并进行了国际化比较,建议通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等措施,积极把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扩大。[8]
王森(2018)利用20132016年省级的数据研究分析指出,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反向的作用,并据此给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合理建议。[9]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3研究思路 3
2.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现状 4
2.1 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总论 4
2.2浙江省、陕西省之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较 4
2.3 浙江省、陕西省各自内部城市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7
2.3.1浙江省内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比较 7
2.3.2陕西省内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比较 8
3.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 10
3.1可支配收入组成分析 10
3.2陕西省六组经济数据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分析 11
3.3浙江省六组经济数据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分析 14
3.4两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展望 17
4.总结与建议 19
4.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总结 19
4.2建议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1978年至今,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历经了40年的改革开放。40年的沧海桑田,人们从物质匮乏的年代,到如今我国各类工业品、商品服务畅销海外的新时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到如今成为世界的工厂;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当今的中国正以全新的面貌面对世界,面向未来。
与此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也难以避免的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阶层贫富差距拉大,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当中,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各方专家学者对于这些问题潜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参考和方案。
收入差距问题中,城乡收入不平衡问题相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产业及农业相关产业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靠第二产业及工业相关产业和第三产业及服务业相关产业。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动力主要依靠于第二、第三产业提供,所以对于居民来说,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收益也明显好于从事第一产业。而中国的城镇化才走到一半——2018年全国城镇化率刚近60%,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所以我国农业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很大。鉴于此,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必然存在的,这也在各类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中得以印证。城市化进程还没有结束,日后当大批农民,农民工转化成城镇居民,他们融入城市的方式,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新市民的收入与老市民的收入差距问题是本文在意的,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经济学中适当的贫富差距可以促进经济竞争,从而激励经济的良序发展的,但是过度的贫富差距是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当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是不健全的制度,不平等的发展机会,这更加有可能会加剧阶层之间矛盾冲突。对此应该给予这个社会问题以高度重视,及时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而努力妥善的处理这个问题,使得人们能够有平等的机会去分享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果,最终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达到共同富裕的世纪目标。
1.2 文献综述
魏瑶(2009)把各省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并选取特定四年为典型来分析这三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三年中上海,浙江,山东等29个省市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作为依据,提出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基本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分别是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2]
胡晶晶、 黄浩(2013)基于19972013年这21年间的全国省级地区的数据,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寻找影响中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因素。,包括二元经济结构、财政政策、城市化、工业化、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及城市人口政策。[3]
季晓旭(2016)以20022014年省级地区的数据为基础,运用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房价、老龄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城乡收入的差矩,并指出有效控制房价上涨和老龄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调节城乡收入分配差距。[4]
蔡书凯、李靖(2016)将城乡一体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乡分离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城乡互动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城乡统筹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是城乡一体发展阶段。研究分析显示中国的城乡一体发展正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他们选取长三角地区的 41 座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该改变现行的城乡一体化政策,实施区域差异化策略。[5]
张原,薛青梅,胡冰(2017)从收入差距、经济增长、资源配置效率、社会公平与稳定四个方面,构建收入分配差距适度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陕西省为例,进一步指出了上述四个方面的相互影响关系。[6]
谭永生(2018)通过分析我国现在处于的国民收入状态,并进行了国际化比较,建议通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等措施,积极把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扩大。[8]
王森(2018)利用20132016年省级的数据研究分析指出,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反向的作用,并据此给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合理建议。[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