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研究[20191219194615]
摘要
本文根据1996-2009年的相关历史数据作为样本,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文化产业发展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Granger因,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Granger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相关结论,本文就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文化产业经济增长效应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目录
1.引言 1
1.1本文研究背景 1
1.2文献综述 1
1.3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
1.3.1研究思路 2
1.3.2研究方法 3
2.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关系的定性分析 4
2.1文化产业概念 4
2.2我国文化产业现状 4
2.3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5
3.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实证分析 8
3.1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 8
3.2实证分析 9
3.2.1平稳性检验 9
3.2.2 Johansen协整检验 10
3.2.3误差修正模型 11
3.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2
4.结论与建议 14
4.1结论 14
4.2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引言
1.1本文研究背景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然而它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被正式提出却是在2000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时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一布局、两目标: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两个目标即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中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期目标。相较于十七大报告,文化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例如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不够充分、文化产品与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抑制了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需要就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作出研究,从而能够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促进经济的增长。
1.2文献综述
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的实证理论还没有全面的理论框架,但我们可以从国内一些学者所作出的研究中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一定的了解。
当前,国内对文化产业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国家层面的。边璐、张璞、张江朋(2013)、陆立新(2009)和成学真、李玉(2013)等根据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边璐、张江朋(2013)将文化产业分为三类:公共文化业、文艺娱乐及科研业以及其他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经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没有对文化产业起积极地促进作用,而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却有提升作用,并且其他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更大 。陆立新(2013)采用了1990-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文化产业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认为文化产业投资对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成学真、李玉(2013)指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相反,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经济的发展通过财政的支持来促进 。除了采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外,有些学者还采用了其他方法,如王乾厚(2008)、王国志、张爱娜(2007)和李增福、刘万琪(2011)。王乾厚(2008)通过构建生产函数,说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很低的 。王国志、张爱娜(2007)把2002年投入产出表整合成5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对其主要参数进行分析,认为文化产业还没有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部门,但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李增福、刘万琪(2011)将文化产业分为三层,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得出文化产业,特别是其相关层,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
部分专家对省际层面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比如王婧(2008)和王林、顾江(2009),运用面板数据来构建计量模型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王婧(2008)对31个省市进行研究发现,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性支出和文化产业机构数目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有正向影响,而政府的财政扶持对文化产业经济贡献则有负向影响 。王林、顾江(2009)的研究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存量、资金流入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产业增长的影响不大 。成石清、李健健、龚芳(2010)用协整检验对湖南省地区进行分析,发现文化产业中机构数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从业人员的数量和文化产业总产出对经济增长却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
综和以上文献,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是较低的,并且文化产业的不同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有些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有些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所以本文研究了文化产业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在文化产业内部寻找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从而可以对这些方面多加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最终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
1.3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在总结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有关文化产业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为论文提供一定的学术和理论基础,并运用前人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1996年至2009年期间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章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关系的定性分析主要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第三章实证分析,是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的定量分析,主要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四章结论与建议,总结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1.3.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介绍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以及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对原始序列进行对数变换消除异方差,再将所选择的变量进行ADF检验,筛选并留下可以通过ADF检验的变量。然后对筛选后的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是否存在短期波动的影响,如果具有协整关系则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关系的定性分析
2.1文化产业概念
2004年,我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指出,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高收入弹性、高增值、强辐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产业特性。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创造性,同时要与其他的各种投入相结合,最后为全社会提供各种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可细分为以下6类:(1)图书馆业;(2)群众文化业;(3)艺术业;(4)文化市场;(5)文物业;(6)教育科技动漫及其他.同时,有些学者在研究时也会把文化产业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相关层和外围层。但是当时的文化产业可以细分为9类,从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这样方便于分析。
2.2我国文化产业现状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的不断改革,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逐渐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呈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由图1可以看到,1996-2009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呈不断上升趋势,在1996-2001年间上升的速度比较慢,2002-2009年间上升速度明显加快,文化产业得到很好的发展;由图2可以看到,GDP一直处于不断上升趋势;所以由此可以得到图3,199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1.8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8.34%,到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037.7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5.66%。但是由于1996-2001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发展较慢而GDP一直在增加,所以这段时间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段时间内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发展还比较缓慢,之后2002-2009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步入轨道,发展速度加快,因此比重也呈上升趋势,文化产业发展逐渐呈现良好的态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3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