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龄化现状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字数:1477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医疗保健品和娱乐的方式在不断增加,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开放,晚婚晚育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而这些一方面使得人口中的老龄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出生率却不见增长,而这些致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近年来,在计划生育的条件下,中国已经放宽实行了“二胎政策”。但是,实行“二胎政策”在短时间内效果不会十分显著。由此,我们要正视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在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中不仅有负面影响,也有着正面影响,了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有利于把握如何使其促进经济的发展。本论文主要内容是基于江苏省老龄化现状来分析其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建议。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3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4
2.江苏省老龄化状况分析 5
2.1 江苏省人口老龄现状 5
2.2 江苏省人口特点 7
2.3 与全国情况的比较 9
3.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11
3.1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11
3.2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侧的影响 12
3.3 人口老龄化对政府老年人投入的影响 13
4.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16
4.1数据、指标选取 15
4.2 实证分析 16
4.3结论 22
5.应对江苏省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建议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6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自1969年第24届联合国大会以来,马耳他率先提出了老龄问题,并呼吁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由此,各国也越来越关注老龄化问题。然而,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科研药物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使得过去无法治疗的病症有了预防、抑制甚至是治疗的药物,减少了人们因疾病的死亡;另一方面,医疗的发展带来了人流以及避孕的方法,大大减少了新生婴儿。这些使人口老化过程更加深入。
随着老龄化的加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逐步开放二胎政策,但基于生活压力与年龄问题,短时间对于人口变化影响不大。经济不断的发展,对于基层劳动力供给方面需求将高于中高层人员需求,而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就业岗位的竞争对刚入职的毕业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就业率,进而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对于某些家庭而言,老年人将会加重家庭负担。与此同时,国家对于老年人的福利政策投入也在逐年上涨,而这些也将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但是,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加大,为迎合老年人需求,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服务项目,比如养老院,夕阳旅行团等老年人在这些方面的消费在一定程度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社会老龄化。由此看来,对于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影响需要客观的分析,而不能主观臆断。计划生育为我国国策,在此阶段我们不可能采取像战争恢复时期的生育政策。因而,在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使得生育率大幅度提高。因此正视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影响,是有必要的。
1.2 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早期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外研究主要是关于老年人口的特征,大多是回答老年人口面临的实际问题。国外老龄化的定义也在不同时期发生了变化。从1956年起,在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和经济后果》[1]中,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划分如下:年轻人,成年人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4%或更少,4%至7%,7%以上。
然后,随着世界人口,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国外提出了一些新的划分方法。在1982年,维也纳举行的“世界老龄问题会议”确定60岁的老年人年龄限制后,各国采用了以下的分法:年轻人,成年人和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该比例为5%或更低,5%至10%,和10%或更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进行大量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外研究。1956年,联合国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和经济后果》[1],总结了以往人口老龄化研究的结果。 1969年,在第24届联合国大会上,马耳他率先提出了老龄问题,并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1960年,美国老龄化问题之父克拉克塔比兹(Clark Tbitz)编辑的《老年学手册:社会经济的各方面》这一书是一本关于老年经济学的开创性著作。此后,人口老龄化的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詹姆斯舒尔茨(美国)在书中也提到,21世纪将成为一个衰老的世界,老年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1992年联合国大会第四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世界老龄问题宣言”[2],并决定将1999年定为“国际老年人年”。 1997年9月8日,第52届联合国大会再次决定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于1998年10月1日开始,主题是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这一举措表明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件大事,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所以,基于国外的研究,国内探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重要且与自身紧密联系的问题。通过研究,可以了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对自身或是家庭收支的影响,从中采取对策来使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
(2)国内文献综述
第一,关于老龄化的研究
要想了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必须清楚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趋势。郑文峰在文献[3]中提到“重新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率和死亡率迅速下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使人口迅速老龄化。同时与普建中在文献《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4]一文中一样,他们均强调了老龄化速度较快,达到的水平较高。而在文献《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5]中也提到了我国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点分别是经济薄弱和人口基数大。同时张杰,张展新在文献《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6]中也强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就老龄化速度来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在黄明安与陈钰所写文献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建议》[7]一文中提到按照联合国标准,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其中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呈现的特点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老龄化加快,同时还有两性老龄结构失衡,老龄人口中女性老龄人口数明显多于男性老龄人口数。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3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4
2.江苏省老龄化状况分析 5
2.1 江苏省人口老龄现状 5
2.2 江苏省人口特点 7
2.3 与全国情况的比较 9
3.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11
3.1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11
3.2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侧的影响 12
3.3 人口老龄化对政府老年人投入的影响 13
4.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16
4.1数据、指标选取 15
4.2 实证分析 16
4.3结论 22
5.应对江苏省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建议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6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自1969年第24届联合国大会以来,马耳他率先提出了老龄问题,并呼吁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由此,各国也越来越关注老龄化问题。然而,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科研药物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使得过去无法治疗的病症有了预防、抑制甚至是治疗的药物,减少了人们因疾病的死亡;另一方面,医疗的发展带来了人流以及避孕的方法,大大减少了新生婴儿。这些使人口老化过程更加深入。
随着老龄化的加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逐步开放二胎政策,但基于生活压力与年龄问题,短时间对于人口变化影响不大。经济不断的发展,对于基层劳动力供给方面需求将高于中高层人员需求,而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就业岗位的竞争对刚入职的毕业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就业率,进而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对于某些家庭而言,老年人将会加重家庭负担。与此同时,国家对于老年人的福利政策投入也在逐年上涨,而这些也将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但是,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加大,为迎合老年人需求,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服务项目,比如养老院,夕阳旅行团等老年人在这些方面的消费在一定程度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社会老龄化。由此看来,对于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影响需要客观的分析,而不能主观臆断。计划生育为我国国策,在此阶段我们不可能采取像战争恢复时期的生育政策。因而,在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使得生育率大幅度提高。因此正视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影响,是有必要的。
1.2 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早期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外研究主要是关于老年人口的特征,大多是回答老年人口面临的实际问题。国外老龄化的定义也在不同时期发生了变化。从1956年起,在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和经济后果》[1]中,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划分如下:年轻人,成年人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4%或更少,4%至7%,7%以上。
然后,随着世界人口,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国外提出了一些新的划分方法。在1982年,维也纳举行的“世界老龄问题会议”确定60岁的老年人年龄限制后,各国采用了以下的分法:年轻人,成年人和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该比例为5%或更低,5%至10%,和10%或更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进行大量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外研究。1956年,联合国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和经济后果》[1],总结了以往人口老龄化研究的结果。 1969年,在第24届联合国大会上,马耳他率先提出了老龄问题,并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1960年,美国老龄化问题之父克拉克塔比兹(Clark Tbitz)编辑的《老年学手册:社会经济的各方面》这一书是一本关于老年经济学的开创性著作。此后,人口老龄化的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詹姆斯舒尔茨(美国)在书中也提到,21世纪将成为一个衰老的世界,老年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1992年联合国大会第四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世界老龄问题宣言”[2],并决定将1999年定为“国际老年人年”。 1997年9月8日,第52届联合国大会再次决定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于1998年10月1日开始,主题是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这一举措表明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件大事,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所以,基于国外的研究,国内探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重要且与自身紧密联系的问题。通过研究,可以了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对自身或是家庭收支的影响,从中采取对策来使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
(2)国内文献综述
第一,关于老龄化的研究
要想了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必须清楚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趋势。郑文峰在文献[3]中提到“重新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率和死亡率迅速下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使人口迅速老龄化。同时与普建中在文献《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4]一文中一样,他们均强调了老龄化速度较快,达到的水平较高。而在文献《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5]中也提到了我国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点分别是经济薄弱和人口基数大。同时张杰,张展新在文献《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6]中也强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就老龄化速度来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在黄明安与陈钰所写文献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建议》[7]一文中提到按照联合国标准,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其中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呈现的特点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老龄化加快,同时还有两性老龄结构失衡,老龄人口中女性老龄人口数明显多于男性老龄人口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