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的新材料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因子分析的新材料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20191219195301]
摘 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材料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加快培养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新材料工业改革换代,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提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的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和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为了更好的了解新材料龙头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首先在对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化因子模型,对多家新材料上市公司2012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客观地对各公司的整体业绩进行评价。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因子分析法新材料发展现状
目录
1.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概述 3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3
2.因子分析方法基本框架 5
2.1 因子分析基本概念 5
2.2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5
3.实证研究 6
3.1 样本数据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6
3.2 适合度检验 7
3.3 因子载荷矩阵旋转 8
3.4 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9
4.结论与对策 11
4.1 结论 11
4.1.1主因子分析 11
4.1.2 综合因子分析 11
4.2 对策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开始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分迅速,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较年均增长20%左右。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量居于世界前列。并且一些关键技术也取了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也在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也逐步提高。
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型新材料企业创新力不强,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够,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弱;产学研究应用相互脱节,产业链条较短,新材料推广困难,产业发展模式不够完善;新材料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与政策领导,研发投入较少且分散,基础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科技水平迅速发展,新材料产品与日剧新,产业升级、材料改革发展步伐加快。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互相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显著,材料的低碳、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性质倍受瞩目。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完善的技术开拓和风险投资机制,大型跨国公司根据其资金、人才、技术研发和专利权等优势,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中占主导地位,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构成巨大压力[2]。
从国内方面看,“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一方面,加快培养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持和基本保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原材料工业规模庞大,部分行业产能剩余较大,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增强,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培养新的增长点。
新材料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主要标志,是被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属于制造业先导产业,并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经济发展格局。
鉴于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纷纷出台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如美国政府每年用于材料方面的研究费用高达千亿美元,金融危机后美国极力推行再工业化,新材料产业成为战略扶持重点,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加大对材料制备、加工和应用方面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型超导材料、先进功能材料、新一代结构材料、仿生材料和环境保护材料等。
近年来,全球新材料产业快速扩张,2008年,世界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接近8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根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称,201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824亿元,在2012年将达到1392亿元,中国新材料产业无疑是未来最具增长活力和投资机会的领域之一。与此同时,新材料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生产经济性强、产品性价比优、制造过程绿色化特征明显,新材料产业呈现出专业化、复合化、精细化发展趋势。相关新材料的生产情况如下:
1、合成树脂(塑料)。合成树脂(塑料)是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交通装备、新能源、建材、环保等产业的基础材料。2010年,全球合成树脂(塑料)产量约2.5亿吨,我国合成树脂(塑料)产量约5000余万吨,是居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生产国。
2、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纤复材是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国防军工、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关键性材料。2008年,高纤复材全球产量约1亿吨,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其中欧洲年产量约3400万吨,美国年产量约3000万吨。2008年我国复合材料(以玻璃钢复合材料为主)产量达到290万吨,销售收入约1000亿元。
3、硅材料。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光伏光电、电子电器、汽车、高档装饰装修、核能、航空等领域。2008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2万吨,销售收入约100亿元;全球电子级硅产量3万吨,销售收入约240亿元,其生产技术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我国光伏电池用硅以太阳能级多晶硅为主,电子级硅刚起步。
4、新型玻璃材料。一是超白玻璃:主要应用于光伏光电、汽车、高档装饰装修。我国超白玻璃产业化正处于起步阶段,以中建材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掌握了关键技术,江苏、山东、深圳已有企业开始产业化生产,2009年上半年产量150万重量箱。二是超薄玻璃: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是发展TFT—LCD(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器)的重要材料。美国、日本少数几家公司拥有其核心技术,我国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封锁。三是镧系光学玻璃:是数码产品实现小型化、高像素的关键材料。全球产量7000吨,销售收入14亿元,我国产量近4000吨,销售收入近8亿元。
1.3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概述
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公正客观地综合评价,例如评价企业的资产经营、会计收益、资本保值增值等方面的情况。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是随着历史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当特定的绩效评估系统所赖以生存的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这套业绩评估系统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的经营管理的需要。
早在19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了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此时,对业绩评估的需要主要产生于企业内部,因而企业的所有者期望达到的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当时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都十分简单,所以,用来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主要是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的思想产生了,那就是“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成为业绩评估的指导思想,于是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和业绩评价应运而生。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具备长远的战略目标。同时,企业必须具备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影响战略实施的各种因素,就成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估的对象,体现在了绩效评估体系指标当中 [2]。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多家新材料上市公司2012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具体思路和方法如下:
(1)选取指标及样本,因子分析的首要工作就是要选取若干个恰当的变量指标
摘 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材料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加快培养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新材料工业改革换代,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提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的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和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为了更好的了解新材料龙头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首先在对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化因子模型,对多家新材料上市公司2012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客观地对各公司的整体业绩进行评价。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因子分析法新材料发展现状
目录
1.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概述 3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3
2.因子分析方法基本框架 5
2.1 因子分析基本概念 5
2.2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5
3.实证研究 6
3.1 样本数据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6
3.2 适合度检验 7
3.3 因子载荷矩阵旋转 8
3.4 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9
4.结论与对策 11
4.1 结论 11
4.1.1主因子分析 11
4.1.2 综合因子分析 11
4.2 对策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开始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分迅速,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较年均增长20%左右。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量居于世界前列。并且一些关键技术也取了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也在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也逐步提高。
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型新材料企业创新力不强,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够,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弱;产学研究应用相互脱节,产业链条较短,新材料推广困难,产业发展模式不够完善;新材料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与政策领导,研发投入较少且分散,基础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科技水平迅速发展,新材料产品与日剧新,产业升级、材料改革发展步伐加快。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互相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显著,材料的低碳、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性质倍受瞩目。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完善的技术开拓和风险投资机制,大型跨国公司根据其资金、人才、技术研发和专利权等优势,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中占主导地位,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构成巨大压力[2]。
从国内方面看,“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一方面,加快培养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持和基本保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原材料工业规模庞大,部分行业产能剩余较大,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增强,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培养新的增长点。
新材料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主要标志,是被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属于制造业先导产业,并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经济发展格局。
鉴于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纷纷出台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如美国政府每年用于材料方面的研究费用高达千亿美元,金融危机后美国极力推行再工业化,新材料产业成为战略扶持重点,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加大对材料制备、加工和应用方面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型超导材料、先进功能材料、新一代结构材料、仿生材料和环境保护材料等。
近年来,全球新材料产业快速扩张,2008年,世界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接近8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根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称,201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824亿元,在2012年将达到1392亿元,中国新材料产业无疑是未来最具增长活力和投资机会的领域之一。与此同时,新材料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生产经济性强、产品性价比优、制造过程绿色化特征明显,新材料产业呈现出专业化、复合化、精细化发展趋势。相关新材料的生产情况如下:
1、合成树脂(塑料)。合成树脂(塑料)是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交通装备、新能源、建材、环保等产业的基础材料。2010年,全球合成树脂(塑料)产量约2.5亿吨,我国合成树脂(塑料)产量约5000余万吨,是居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生产国。
2、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纤复材是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国防军工、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关键性材料。2008年,高纤复材全球产量约1亿吨,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其中欧洲年产量约3400万吨,美国年产量约3000万吨。2008年我国复合材料(以玻璃钢复合材料为主)产量达到290万吨,销售收入约1000亿元。
3、硅材料。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光伏光电、电子电器、汽车、高档装饰装修、核能、航空等领域。2008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2万吨,销售收入约100亿元;全球电子级硅产量3万吨,销售收入约240亿元,其生产技术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我国光伏电池用硅以太阳能级多晶硅为主,电子级硅刚起步。
4、新型玻璃材料。一是超白玻璃:主要应用于光伏光电、汽车、高档装饰装修。我国超白玻璃产业化正处于起步阶段,以中建材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掌握了关键技术,江苏、山东、深圳已有企业开始产业化生产,2009年上半年产量150万重量箱。二是超薄玻璃: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是发展TFT—LCD(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器)的重要材料。美国、日本少数几家公司拥有其核心技术,我国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封锁。三是镧系光学玻璃:是数码产品实现小型化、高像素的关键材料。全球产量7000吨,销售收入14亿元,我国产量近4000吨,销售收入近8亿元。
1.3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概述
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公正客观地综合评价,例如评价企业的资产经营、会计收益、资本保值增值等方面的情况。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是随着历史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当特定的绩效评估系统所赖以生存的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这套业绩评估系统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的经营管理的需要。
早在19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了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此时,对业绩评估的需要主要产生于企业内部,因而企业的所有者期望达到的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当时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都十分简单,所以,用来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主要是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的思想产生了,那就是“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成为业绩评估的指导思想,于是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和业绩评价应运而生。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具备长远的战略目标。同时,企业必须具备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影响战略实施的各种因素,就成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估的对象,体现在了绩效评估体系指标当中 [2]。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多家新材料上市公司2012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具体思路和方法如下:
(1)选取指标及样本,因子分析的首要工作就是要选取若干个恰当的变量指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