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在城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附件)【字数:11080】

摘 要摘 要面对新的经济体制格局,城市化的建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并不是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处于同一水平. 由于地理、政策、人口等原因,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同,南北城市差异较大,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差异更是显著. 无论是教育方面还是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协调. 因此,对各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有利于制定合理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有效促进经济协调均衡地发展.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情况为案例展开分析和研究. 为全面科学地反映事实,以每个地级市为一个样本,每个样本选取10个相同的指标. 主要对1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借助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 通过软件实现聚类分析的过程,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根据综合实力分类的情况以及从中发现的一些发展方面的问题,再结合各城市的实际发展状态,积极地探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这些问题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合理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聚类分析法;城市综合实力评价;SPSS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聚类分析概述 2
1.3.1 聚类分析的提出以及发展历程 3
1.3.2 聚类分析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3
1.4 软件(程序)实现和图表展示 4
第二章 聚类分析 5
2.1 引言 5
2.2 系统聚类法 6
2.2.1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 6
2.2.2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步骤 6
2.3 样间距离及类间距离 6
2.3.1 样品间的距离 6
2.3.2 类间距离 8
2.4 类的定义及类的确定 9
2.4.1 类的定义 9
2.4.2 类的确定 9
第三章 聚类分析的实际应用 10
3.1 构建评价指标 10
3.2 分析过程及结果 10
3.3 实证结果分析与评价 13
3.4 促进各地级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14
结 语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附 录 19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7年党的十九大即将要召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年,也是贯彻落实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 由此可见,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使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而纵览国内发展形势和国外趋势走向,江苏省的发展局势有利有弊,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的经济发展大趋势将保持着稳步缓慢增长的状态. 而从OECD最近发布的预测报告中我们又可以估测明年全球的经济发展速度空前高涨,但不可不说的是,全球经济复苏仍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特别是江苏省的经济结构中的外贸占比不低,受国际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各地级市在外贸方面的政策决议应时刻根据国际动态随机应变,避免受到国际市场冲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同时也需把握好的时机,利用好国际发展资源将本市的投资潜力挖掘出来.
然后,我们再回到国内的经济形势. 从一方面看,中央依然实行许多有利于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政策,调整经济和行业结构,我国的经济呈现逐步稳健地向持续增长的发展新常态转变着. 不过在其它方面我们又可以明显看到消费增长速度变缓了,投资力度变小了,社会矛盾加深了,而新的互联网经济模式还有些“水土不服”,不能挑起大梁,还有些行业的发展前景仍然模糊不清. 作为各地级市的决策者,要知道国情即省情也是民情.
最后,让我们立足省内发展情况. 江苏省综合实力连年不断提升,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高居榜首. 江苏省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省市之一,起到了极好的领头作用,率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崛起. 一批批国家级、省级重要试验区拔地而起,国际友人纷沓而至. 国家的发展战略也以江苏省为核心省市,为江苏各地级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弊病也不断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城市的决策者理智应对.
对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研究结果能提供给决策者从数据上反映的综合实力对比,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分析结果,有利于从不同的维度分析问题,找出影响综合实力的多方面因素. 而本文采取的聚类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可以方便问题的分类解决和处理,提高决策效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内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研究有两个主流学说:上海社科院研究中心认为城市综合实力体现的是各地级市争夺各种资源(生产要素)的能力,其对于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研究从总量、质量和流量三个方面为基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设立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1]. 再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各地级市在城市发展中展现的综合实力对比情况. 另一种说法是“弓弦模型”[2],其认为城市综合实力是发展氛围和环境决定的,城市综合实力可以看作函数的因变量,而人才、资本、科技、结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竞争力和秩序、文化、制度、管理等软环境竞争力作为自变量,两个自变量就像弓和弦相互起作用,这个作用发挥得越好,城市综合实力这支箭才能飞得更远.
在国外对于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研究也有两种主流学说:来自美国哈大商学院的一名教授波特有一个“钻石模型”[3],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综合实力主要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其综合实力的强弱取决于在国际资源的竞争中能否取胜,并提出了主导资源竞争的六大因素. 波特教授致力于综合实力的研究,出版了三部非常著名的相关著作,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研究贡献颇大. 另一种说法是来自瑞士的IMD,他们提出的模型上升到国家综合实力的研究,以企业综合实力为核心研究方向也提出了相关的八个评价要素.虽然是针对国家综合实力的研究,但是其研究的方法和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价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毕竟城市才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单元,只有城市综合实力提升上来了,才能国富民强. 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时刻把握城市综合实力的定位,才能更好的进行发展模式和方向的决策,这时候决策者就需要实实在在的综合实力评估结果提供参考. 因此,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而目前这对这方面的研究到底还是过少,理论尚不够完善,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
1.3 聚类分析概述
聚类分析[4]是指将特定对象(物理的或者抽象的)分成几类,使得类内对象相类似而类之间差异较大的分组过程,是人类基本行为的一种. 而本文着重于聚类分析在多元统计问题分析中的运用,在多元统计分析[5]的定义中,聚类分析是多元统计方法的一种,它研究样品或变量如何分组(类),使得组(类)内元素相似程度最大,又称群分析.
1.3.1 聚类分析的提出以及发展历程
聚类分析在一开始是分类学,考古学家为研究的需要还专门设立了分类学,而起初人们进行分类的时候主要是依靠专业知识,甚至是经验. 不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分类有了更多的了解,分类要求越来越细,标准也越来越高,此时仅仅依靠往日的经验和仅有的专业知识是万万达不到准确分类的,可能需要同时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行分类[6]. 逐渐地,分类学引进了数学工具,于是就有了数值分类学[5]. 后来又加入了多元分析的概念,聚类分析逐步被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于数值分类学的一个分支[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6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