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字数:9498】
城镇化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与之对应的能源消费,探明推进城镇化和国家的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相互作用路径,以及这种作用的发展趋势,对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选取了2001—2016年中国江浙沪城镇化率、能源消费的数据,采用描述统计法、曲线线性回归法建立模型,分析了江浙沪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变化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的提高对能源消费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呈一个逐渐减弱的趋势,最终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量都会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目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1
1.2.1国内外研究 1
1.2.2 评价 3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3
1.3.1研究思路 3
1.3.2 主要内容 3
2.江浙沪城镇化和能源消费的描述分析 4
2.1数据来源 4
2.2城镇化率的时间演变 4
2.2.1城镇化水平整体提升 4
2.2.2上海城镇化水平与江苏浙江高低不一 4
2.3能源消费总量的时间演变 5
2.3.1江浙能源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6
2.3.2上海能源消费规模基本稳定 6
3.江浙沪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回归分析 7
3.1影响机制 7
3.1.1对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 7
3.1.2对生产能源消费的影响 7
3.2 假设和指标选取 7
3.2.1提出假设 7
3.2.2指标说明 8
3.3回归分析和模型检验 8
3.3.1模型选择 8
3.3.2 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 9
3.3.3结果分析 12
4.结论和建议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1结论 14
4.2建议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几年,中国城镇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但与高城镇化率的欧美国家仍相去甚远。已有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由高城镇化率引起的是能源消费逐年降低,虽然目前中国能源消费还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但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阶段,中国的能源消费是否会像欧美国家一样,使得较少的能源消费服务于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发展?现有学术界对此问题存在着分歧,因此,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到底是何种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1.1.2 研究意义
本文寻找江浙沪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变化的动态关系,探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费的阶段性效应,适用于未来全国地区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内在机制与发展趋势经济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依据。当前城镇化对能源消费作用方向仍以单纯的扩张为主,分工格局还不够合理,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落后产能和第一第二产业还是占据了我国大部分的产能。因此,加速技术进步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接纳引进创新型人才,政府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和社会体制保障,同时,注重节能价值观的引导,形成绿色发展理念,从而推动能源绿色发展人人参与。另外,因地制宜制定城镇化发展政策,结合城镇化所处阶段与当地资源、产业结构等间接传导因素,扬长避短。加强能源监管,将能源消费量控制纳入城镇化评估考核体系,打造出一条能源节约型的绿色城镇化发展道路。
1.2 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研究
现有学术界对此问题有很多的研究,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促使能源消费不断提升。因为城镇化会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刺激消费,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量,导致更多的碳排放。例如Jones D W. (1991)选取了1980年59个发展中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得出城镇化提升会引起能源消费的增加 [1]。而张晓平(2005)从时空角度分析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数据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拉动了中国能源消费增加[2]。Park & Heo,(2007)也得出了类似结论[3]。再例如陈诗一,严法善,吴若沉,(2010)从产业、区域、能源三个角度,因素分解分析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得出的结果是城镇化导致的工业化程度提高会提升能源消费[4]。周敏,谢莹莹,孙叶飞,(2018),则选择了两步系统GMM方法,以及建立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199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结果表明: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尚未呈现显著的倒U型发展趋势,仍以扩张作用为主[5]。
第二种观点认为,城镇化能缓解了居民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这种观点的学者人为,城镇化是集约化,集约化城镇化产生的其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分散式能源的浪费,从而有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城镇人口增加带来的对能源消耗的负面影响。例如范进(2011)实证研究城市密度对城市能源消耗的影响[6],程开明(2011)研究城市紧凑度对能源消耗的影响[7],结果证明分散型的城市化必然导致通行距离的增加和公共基础设施能源利用效率的降低[8]。林伯强,孙传旺,(2011),研究了各地区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方面的数据,发现会处于城镇化率较高的城市会缓解碳排放[9]。陈婧(2012),通过对上海高能耗群体的生活方式研究,发现了城镇化过程中,居民获得了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能源配套服务也更加完备,这使得居民消费能源的工具升级,从而提升了能源效率的,如城市化过程中家用电器的更广泛使用,提高了电力的使用效率[10]。魏楚(2017),也得出了城镇化不会增加居民能源需求的结论[11]。
目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1
1.2.1国内外研究 1
1.2.2 评价 3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3
1.3.1研究思路 3
1.3.2 主要内容 3
2.江浙沪城镇化和能源消费的描述分析 4
2.1数据来源 4
2.2城镇化率的时间演变 4
2.2.1城镇化水平整体提升 4
2.2.2上海城镇化水平与江苏浙江高低不一 4
2.3能源消费总量的时间演变 5
2.3.1江浙能源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6
2.3.2上海能源消费规模基本稳定 6
3.江浙沪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回归分析 7
3.1影响机制 7
3.1.1对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 7
3.1.2对生产能源消费的影响 7
3.2 假设和指标选取 7
3.2.1提出假设 7
3.2.2指标说明 8
3.3回归分析和模型检验 8
3.3.1模型选择 8
3.3.2 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 9
3.3.3结果分析 12
4.结论和建议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1结论 14
4.2建议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几年,中国城镇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但与高城镇化率的欧美国家仍相去甚远。已有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由高城镇化率引起的是能源消费逐年降低,虽然目前中国能源消费还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但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阶段,中国的能源消费是否会像欧美国家一样,使得较少的能源消费服务于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发展?现有学术界对此问题存在着分歧,因此,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到底是何种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1.1.2 研究意义
本文寻找江浙沪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变化的动态关系,探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费的阶段性效应,适用于未来全国地区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内在机制与发展趋势经济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依据。当前城镇化对能源消费作用方向仍以单纯的扩张为主,分工格局还不够合理,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落后产能和第一第二产业还是占据了我国大部分的产能。因此,加速技术进步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接纳引进创新型人才,政府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和社会体制保障,同时,注重节能价值观的引导,形成绿色发展理念,从而推动能源绿色发展人人参与。另外,因地制宜制定城镇化发展政策,结合城镇化所处阶段与当地资源、产业结构等间接传导因素,扬长避短。加强能源监管,将能源消费量控制纳入城镇化评估考核体系,打造出一条能源节约型的绿色城镇化发展道路。
1.2 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研究
现有学术界对此问题有很多的研究,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化促使能源消费不断提升。因为城镇化会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刺激消费,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量,导致更多的碳排放。例如Jones D W. (1991)选取了1980年59个发展中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得出城镇化提升会引起能源消费的增加 [1]。而张晓平(2005)从时空角度分析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数据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拉动了中国能源消费增加[2]。Park & Heo,(2007)也得出了类似结论[3]。再例如陈诗一,严法善,吴若沉,(2010)从产业、区域、能源三个角度,因素分解分析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得出的结果是城镇化导致的工业化程度提高会提升能源消费[4]。周敏,谢莹莹,孙叶飞,(2018),则选择了两步系统GMM方法,以及建立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199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结果表明: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尚未呈现显著的倒U型发展趋势,仍以扩张作用为主[5]。
第二种观点认为,城镇化能缓解了居民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这种观点的学者人为,城镇化是集约化,集约化城镇化产生的其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分散式能源的浪费,从而有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城镇人口增加带来的对能源消耗的负面影响。例如范进(2011)实证研究城市密度对城市能源消耗的影响[6],程开明(2011)研究城市紧凑度对能源消耗的影响[7],结果证明分散型的城市化必然导致通行距离的增加和公共基础设施能源利用效率的降低[8]。林伯强,孙传旺,(2011),研究了各地区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方面的数据,发现会处于城镇化率较高的城市会缓解碳排放[9]。陈婧(2012),通过对上海高能耗群体的生活方式研究,发现了城镇化过程中,居民获得了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能源配套服务也更加完备,这使得居民消费能源的工具升级,从而提升了能源效率的,如城市化过程中家用电器的更广泛使用,提高了电力的使用效率[10]。魏楚(2017),也得出了城镇化不会增加居民能源需求的结论[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