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诚信及信用状况的调查研究【字数:11745】
诚信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大学生信用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对当代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完善大学生诚信机制,是当前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业信用,经济信用,生活信用和社交信用等信用状况收集相关数据,并且通过基本描述统计方法分析收集的数据,在分析大学生信用状况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导致大学生信用状况的原因,并对大学生的信用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
1.2国内研究现状 1
1.3本文主要内容 3
2.大学生诚信及信用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5
2.1问卷设计及数据搜集 5
2.2调查结果分析 5
2.2.1诚信重视度 5
2.2.2学业信用 8
2.2.3经济信用 10
2.2.4生活信用 12
2.2.5社交信用 13
3.大学生信用状况的原因分析 17
3.1学业信用的原因分析 17
3.2经济信用的原因分析 17
3.3生活信用的原因分析 18
3.4社交信用的原因分析 18
4.加强大学生诚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0
4.1培养诚信意识,加强自身修养 20
4.2重视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则 20
4.3 加强高校教育,改革教育模式 20
4.4建设诚信体系,培育良好风气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致谢 25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公民讲诚实、守信用是做人的基本,也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一块基石。诚信自古以来就有其独特的魅力,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个人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立身,对于社会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进步。诚信问题不仅反映出公民的道德素养,也涉及到民族和国家的形象。习主席多次以诚信为主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表重要讲话“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养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大学生应把诚信作为崇高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为准则、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加强道德修养,发展诚信品质,全面担当起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日益强烈,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日趋盛行。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很多学生的价值取向错位,道德意识不高、诚信理念缺乏。作为社会发展的先进力量,大学生的诚信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加之我国现阶段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监管尚未到位,过低的失信成本也使得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考试作弊时常出现,作弊方法多种多样;以不真实理由申请助学贷款,并到期不及时归还;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换来各种荣誉、评优等等,以上这些现象使得当前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屡受质疑,群体的信用度备受关注。
21世纪的高校大学生信用状况到底如何?存在哪些信用问题?以及形成大学生信用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针对这些原因找出合理的对策和提供相关的建议?本文针对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诚信认识度,学业信用、经济信用、生活信用、社交信用设计调查问卷,分析高校大学生信用缺失的原因,并进行家庭学校社会的相应反思,提出相关合理建议,以期对当代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带来一定的指导,对信用建设提供借鉴。
1.2国内研究现状
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关系到国家信用建设的未来,全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因此关于大学生信用状况及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的调查研究,已有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综合来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
一是从研究背景上来看,主要是从当前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情况及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高雪平(2018)从现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的角度出发,利用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加以分析,利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信用综合评分模型寻找影响大学生信用综合评分的主要因素[1]。刘大方、李雅芳、庄妍蓉、邵江南(2017)从第三方支付背景下运用调查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内容设计和数据现场采集,运用基本描述统计方法、交叉分析统计方法以及独立性检验,分析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2]。张铭钟(2011)分析由于网络技术不成熟,网络信息大量化,网络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很大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迫在眉睫[3]。陈雪珍(2018)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其原因在于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因素,要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必须加强网络诚信教育,营造网络诚信氛围[4]。
二是从研究方法上看,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及信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侯雨欣、王冲(2016)采用定性的德尔菲法与定量的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的筛选,确立了一套包含学业信用、经济信用、生活信用和社会信用三级指标构成的大学生信用评价的指标框架[5]。刘姿含(2014)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提取主因子的方法来提取主因子,通过因子旋转得到一个新的结构模型,运用AMOS对所建模型进行拟合优度分析,经过不断地修正,得到一个优化的方程表达式 [6]。戴猷娟、刘文妮、王访、陈钥围(2015)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最初数据,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构建大学生信用评估模型,通过软件输出结果评估大学生信用状况,验证所建指标体系的可行性[7]。方承武、孙晴晴(2012)从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在校学习表现、在校生活表现、银行信用记录以及收入与支出情况五个方面来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大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8]。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
1.2国内研究现状 1
1.3本文主要内容 3
2.大学生诚信及信用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5
2.1问卷设计及数据搜集 5
2.2调查结果分析 5
2.2.1诚信重视度 5
2.2.2学业信用 8
2.2.3经济信用 10
2.2.4生活信用 12
2.2.5社交信用 13
3.大学生信用状况的原因分析 17
3.1学业信用的原因分析 17
3.2经济信用的原因分析 17
3.3生活信用的原因分析 18
3.4社交信用的原因分析 18
4.加强大学生诚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0
4.1培养诚信意识,加强自身修养 20
4.2重视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则 20
4.3 加强高校教育,改革教育模式 20
4.4建设诚信体系,培育良好风气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致谢 25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公民讲诚实、守信用是做人的基本,也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一块基石。诚信自古以来就有其独特的魅力,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个人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立身,对于社会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进步。诚信问题不仅反映出公民的道德素养,也涉及到民族和国家的形象。习主席多次以诚信为主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表重要讲话“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养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大学生应把诚信作为崇高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为准则、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加强道德修养,发展诚信品质,全面担当起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日益强烈,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日趋盛行。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很多学生的价值取向错位,道德意识不高、诚信理念缺乏。作为社会发展的先进力量,大学生的诚信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加之我国现阶段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监管尚未到位,过低的失信成本也使得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考试作弊时常出现,作弊方法多种多样;以不真实理由申请助学贷款,并到期不及时归还;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换来各种荣誉、评优等等,以上这些现象使得当前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屡受质疑,群体的信用度备受关注。
21世纪的高校大学生信用状况到底如何?存在哪些信用问题?以及形成大学生信用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针对这些原因找出合理的对策和提供相关的建议?本文针对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诚信认识度,学业信用、经济信用、生活信用、社交信用设计调查问卷,分析高校大学生信用缺失的原因,并进行家庭学校社会的相应反思,提出相关合理建议,以期对当代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带来一定的指导,对信用建设提供借鉴。
1.2国内研究现状
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关系到国家信用建设的未来,全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因此关于大学生信用状况及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的调查研究,已有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综合来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
一是从研究背景上来看,主要是从当前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情况及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高雪平(2018)从现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的角度出发,利用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加以分析,利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信用综合评分模型寻找影响大学生信用综合评分的主要因素[1]。刘大方、李雅芳、庄妍蓉、邵江南(2017)从第三方支付背景下运用调查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内容设计和数据现场采集,运用基本描述统计方法、交叉分析统计方法以及独立性检验,分析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2]。张铭钟(2011)分析由于网络技术不成熟,网络信息大量化,网络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很大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迫在眉睫[3]。陈雪珍(2018)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其原因在于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因素,要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必须加强网络诚信教育,营造网络诚信氛围[4]。
二是从研究方法上看,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及信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侯雨欣、王冲(2016)采用定性的德尔菲法与定量的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的筛选,确立了一套包含学业信用、经济信用、生活信用和社会信用三级指标构成的大学生信用评价的指标框架[5]。刘姿含(2014)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提取主因子的方法来提取主因子,通过因子旋转得到一个新的结构模型,运用AMOS对所建模型进行拟合优度分析,经过不断地修正,得到一个优化的方程表达式 [6]。戴猷娟、刘文妮、王访、陈钥围(2015)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最初数据,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构建大学生信用评估模型,通过软件输出结果评估大学生信用状况,验证所建指标体系的可行性[7]。方承武、孙晴晴(2012)从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在校学习表现、在校生活表现、银行信用记录以及收入与支出情况五个方面来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大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