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江苏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分析

FDI对江苏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分析[20191219194938]
摘要
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江苏省吸引了很多外商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江苏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由于外商投资在地域分布上有差异,拉大了江苏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利用1993-2011年的数据,对江苏省50个县进行协整分析。研究表明,FDI是导致江苏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善现状的政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FDI县域经济协整分析
目录
1、引言 1
1.1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方法与思路 2
2.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3
2.1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3
2.2 FDI的概念 4
2.3 江苏省县域经济现状 4
2.4 江苏FDI发展现状 5
3.实证分析 6
3.1 指标与数据的选取 6
3.2 实证分析方法 6
3.2.1平稳性检验 6
3.2.2协整检验 7
3.2.3Granger因果检验 9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3
1、引言
1.1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江苏省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FDI的迅猛发展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外资在地域分布上存在差异,导致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和地域特色,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口号,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微观经济和中观经济的问题,还关系到宏观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江苏省省内经济差异大,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了解FDI对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有何影响,有利于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实现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所以,研究FDI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周启良、庄宗明(2011)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文献研究其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作用机制及影响的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我国理论界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研究做一综述,并做出相应的评价。杨伊然,王亚丽(2012)鉴于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江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正负面效应分析入手,选取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与FDI 两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实证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于江苏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外资促进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及对策。袁雨松(2012)通过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利用FDI 现状,揭示了江苏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吸收和利用外资所面临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沈坤荣(1998)在现有理论的基拙上,从分析江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和结构特征入手,考察外国直接投资对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从经济计圣检脸的角度,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江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在东南亚金触危机后,在国际资本流动新格局下,江苏应该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条件,调整发展战略,刹定相关政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效应。郑月明、曾丹(2004)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外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FDI在地理空间上的这种非均衡分布及其变动趋势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益忠、陶奕(2005)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流人江苏的FDI 规模迅猛增长,与此同时,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飞速发展,这几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相关性?”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FDI 与江苏国内生产总值、江苏进出口贸易的总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FDI 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供给效应很大,而需求效应不明显;FDI 在促进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从长期来说对江苏外贸有一种替代效应。郝向东(2006)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而外资对促进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外资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很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研究外资在中国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变得十分重要。
李江涛、汤茂林(2006)运用Theil 系数嵌套分解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趋势和成因。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波浪式扩大过程; 在省内不同地理空间尺度上,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一直主导着省内整体差异; FDI 一直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对FDI 的流入模式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引资政策。吴鸣远(2007)认为外商直接投资( FDI)在江苏省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是江苏省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同时也是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利用1993年到200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区域FDI的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更好地利用FDI缓解、消除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总体上看从FDI的视角,分析其对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很少见,而且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研究论文也很少见。因此,研究FDI对江苏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
1.3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出区域经济学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点,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学术、理论基础,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然后概述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FDI的概念、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采用单位根检验、G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协整检验来研究FDI与GDP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倘若存在协整关系,可研究三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实证分析了解江苏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探索FDI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2.1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 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因此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县域经济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地域性
所有经济活动都有地域分布,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以县域行政区划为地域空间、范围。县域经济与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或经济圈相比,地域性更加明显.在县域行政辖区内,县域经济的生产与自然生产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不仅包括自然资源系统与产业部门分布,而且还涉及到了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等。
(2)、综合性
在县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产品与劳务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过程,还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公共事业部门;不仅涉及到生产领域,还涉及到非生产性领域;既含有中央、省、市、县所属的多层隶属单位,还含有国有、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其他经济成分。县域范围内的管理活动,不但要对乡镇、村和县级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还要对县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组织,因此说,县域经济是诸多方面有机联系的整体,必须正确地处理好县域内诸多经济关系和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最终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就使得县域经济具有了综合性。
(3)、层次性
县域经济是一个具有多种层次结构的经济系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力具有层次性。在县域范围内有手工劳动作业,也有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有传统技术,也有现代技术,从而构成多层次生产力。第二,生产关系具有层次性。在县域范围内有落后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生产关系,也有先进的、开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关系,从而构成多层次社会生产关系。第三,产业结构具有层次性。所有的县在县域范围内几乎都具有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其相关产业。第四,经营体制具有层次性。在县域经济中,既存在公有制经济,也存在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