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20191219194922]
摘要
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被称为第三产业,亦称为服务业,其发展水平可以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在苏州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第三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当然,第三产业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现部分问题,如其发展速度不断下降 。因此,本文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方面探讨原因。
本文对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借鉴国外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经验,认为造成苏州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结构不合理。因此通过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灰色关联分析,回归分析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研究现状 1
1.4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2
2. 苏州市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现状分析 4
2.1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4
2.1.1第三产业增加值持续增加 4
2.1.2第三产业地位稳定上升 5
2.2苏州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放缓,发展后劲不足 7
2.3 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结构不合理 8
2.3.1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分析 8
2.3.2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分析 10
3.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分析 12
3.1灰色关联分析法介绍 12
3.1.1基本思想介绍 12
3.1.2具体的研究步骤 12
3. 2 灰色关联分析过程 13
3.2.1指标选取以及数据的来源 13
3.2.2数据处理 14
3.2.3计算关联系数 14
3.3对分析结果的解释 14
4.结论与建议 16
4.1结论 16
4.2建议 16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十年,苏州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根据克拉克法则,经济发展加快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会使得产业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即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依次上升,直到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已经超过了第一,二产业。但是近十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渐变慢,表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很多学者研究了苏州市第三产业近几年来的增长速度,发现影响苏州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其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对苏州市内部结构进行研究的文章中,虽然提出了很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建议,比如,合理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正确处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加快第三产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对盈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但是,针对第三产业中具体各行业如何调整,未提出合理化建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找出苏州市第三产业产业规模扩大,但其增长的速度逐步放缓的原因。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分析研究,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再进行优化。希望能够提出有助于解决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下降问题的有效建议。
1.3研究现状
关于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研究数量众多,其中不乏知名学者实证研究,以期通过一个优秀的评价体系使其适用于实际需要。
第一类侧重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现状的研究。如吕盈(2013)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运用相关基础理论,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采取理论与实际并行分析研究[1]。赵成柏(2009)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并且运用综合优势指数法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具有发展优势的重点行业[2]。陆晓波(2008)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呈明显上升趋势,发展已经大幅度超过第一产业。并且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分析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因此,在保持传统服务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此外,还要大力发展信息业,餐饮业,克服金融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继续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3]。李丽(2006)运用DEA模型评价了黑龙江省目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的成效,并找出了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4]。赵丹(2013)运用基于ARMA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出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加值,定量研究了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未来五年的变动趋势[5]。
第二类从苏州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研究。罗吉(2008)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内部不同层次部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6]。廖敏(2006)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评价体系的诸多指标中确定了3个主因子对江苏省的13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做出了评价。王倩主要通过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深入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从而得到了第三产业产出结构的变动结论[7]。刘幼桐(2011)运用时间时间序列趋势外推并引入自回归模型ARMA的方法预测出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加值,定量研究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未来五年的变动趋势[8]。卫冬冬、王文韬,王翰博(2012)从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角度出发建立模型,并通过多远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确认了影响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四层次结构比较显著的因素[9]。赵成柏,李前兵(2012)编写的《江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实证分析》中对发展第三产业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合理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把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二者关系处理好。第二,加快第三产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第三,对盈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10]。
目前,对于全国和各省份第三产业所进行的研究较多,针对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进行的研究很少。在这少数的研究中,很多的研究都是在2005年之前进行的,近期研究非常少。虽然针对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研究分析也能一定程度上反应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但是不能全面反映出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只能反映出部分的问题。所以,想解决苏州市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只能通过采用苏州市有关于第三产业的数据进行研究。
对于已经对苏州市内部结构进行研究的文章中,虽然提出了很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建议,比如,合理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把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二者关系处理好。,加快第三产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对盈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但是针对第三产业中具体各行业如何调整,未提出合理化建议。
1.4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选择苏州市作为研究载体,在分析其产业结构的基础上,选择目前占据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第三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数据等指标并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宏观的评价,可以知道在苏州的行业部门中第三产业是最具发展前途的。并结合苏州市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合理建议。
基于以上,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第四章为结论及建议;其余的第二、三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然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苏州市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第四章结论及建议。归纳本文的基本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苏州市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现状分析
上世纪以来第三产业在苏州的发展呈显著上升趋势,查阅相关数据第一产业的发展幅度已经远远落后于第三产业。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大,苏州市第三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地方财力方面的作用也不断加大,其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虽然第三产业的比重仍在不断地上升,但是近几年来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速度下降。目前,苏州第三产业的规模正逐步扩大。但是,其规模扩大的速度却减慢, 呈现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
2.1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2.1.1第三产业增加值持续增加
表2.1 苏州第三产值增加值 单位:亿元
年份 增加值 年份 增加值
1978 1.03 2000 73.4
摘要
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被称为第三产业,亦称为服务业,其发展水平可以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在苏州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第三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当然,第三产业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现部分问题,如其发展速度不断下降 。因此,本文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方面探讨原因。
本文对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借鉴国外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经验,认为造成苏州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结构不合理。因此通过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灰色关联分析,回归分析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研究现状 1
1.4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2
2. 苏州市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现状分析 4
2.1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4
2.1.1第三产业增加值持续增加 4
2.1.2第三产业地位稳定上升 5
2.2苏州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放缓,发展后劲不足 7
2.3 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结构不合理 8
2.3.1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分析 8
2.3.2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分析 10
3.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分析 12
3.1灰色关联分析法介绍 12
3.1.1基本思想介绍 12
3.1.2具体的研究步骤 12
3. 2 灰色关联分析过程 13
3.2.1指标选取以及数据的来源 13
3.2.2数据处理 14
3.2.3计算关联系数 14
3.3对分析结果的解释 14
4.结论与建议 16
4.1结论 16
4.2建议 16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十年,苏州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根据克拉克法则,经济发展加快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会使得产业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即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依次上升,直到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已经超过了第一,二产业。但是近十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渐变慢,表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很多学者研究了苏州市第三产业近几年来的增长速度,发现影响苏州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其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对苏州市内部结构进行研究的文章中,虽然提出了很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建议,比如,合理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正确处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加快第三产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对盈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但是,针对第三产业中具体各行业如何调整,未提出合理化建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找出苏州市第三产业产业规模扩大,但其增长的速度逐步放缓的原因。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分析研究,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再进行优化。希望能够提出有助于解决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下降问题的有效建议。
1.3研究现状
关于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研究数量众多,其中不乏知名学者实证研究,以期通过一个优秀的评价体系使其适用于实际需要。
第一类侧重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现状的研究。如吕盈(2013)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运用相关基础理论,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采取理论与实际并行分析研究[1]。赵成柏(2009)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并且运用综合优势指数法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具有发展优势的重点行业[2]。陆晓波(2008)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呈明显上升趋势,发展已经大幅度超过第一产业。并且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分析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因此,在保持传统服务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此外,还要大力发展信息业,餐饮业,克服金融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继续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3]。李丽(2006)运用DEA模型评价了黑龙江省目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的成效,并找出了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4]。赵丹(2013)运用基于ARMA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出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加值,定量研究了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未来五年的变动趋势[5]。
第二类从苏州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研究。罗吉(2008)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内部不同层次部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6]。廖敏(2006)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评价体系的诸多指标中确定了3个主因子对江苏省的13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做出了评价。王倩主要通过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深入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从而得到了第三产业产出结构的变动结论[7]。刘幼桐(2011)运用时间时间序列趋势外推并引入自回归模型ARMA的方法预测出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加值,定量研究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未来五年的变动趋势[8]。卫冬冬、王文韬,王翰博(2012)从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角度出发建立模型,并通过多远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确认了影响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四层次结构比较显著的因素[9]。赵成柏,李前兵(2012)编写的《江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实证分析》中对发展第三产业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合理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把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二者关系处理好。第二,加快第三产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第三,对盈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10]。
目前,对于全国和各省份第三产业所进行的研究较多,针对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进行的研究很少。在这少数的研究中,很多的研究都是在2005年之前进行的,近期研究非常少。虽然针对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研究分析也能一定程度上反应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但是不能全面反映出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只能反映出部分的问题。所以,想解决苏州市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只能通过采用苏州市有关于第三产业的数据进行研究。
对于已经对苏州市内部结构进行研究的文章中,虽然提出了很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建议,比如,合理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把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二者关系处理好。,加快第三产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对盈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但是针对第三产业中具体各行业如何调整,未提出合理化建议。
1.4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选择苏州市作为研究载体,在分析其产业结构的基础上,选择目前占据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的第三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数据等指标并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宏观的评价,可以知道在苏州的行业部门中第三产业是最具发展前途的。并结合苏州市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合理建议。
基于以上,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第四章为结论及建议;其余的第二、三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然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苏州市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苏州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第四章结论及建议。归纳本文的基本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苏州市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现状分析
上世纪以来第三产业在苏州的发展呈显著上升趋势,查阅相关数据第一产业的发展幅度已经远远落后于第三产业。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大,苏州市第三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地方财力方面的作用也不断加大,其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虽然第三产业的比重仍在不断地上升,但是近几年来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速度下降。目前,苏州第三产业的规模正逐步扩大。但是,其规模扩大的速度却减慢, 呈现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
2.1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2.1.1第三产业增加值持续增加
表2.1 苏州第三产值增加值 单位:亿元
年份 增加值 年份 增加值
1978 1.03 2000 73.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