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20191219200601]
摘要
本文以2010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8个指标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各个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作出分析,再通过对各个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性消费支出的8个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江苏省城镇居民各个方面的支出消费。了解江苏省各个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以及各个方面的消费支出状况。为了优化消费结构,对江苏省各个城市的消费结构的不足之处提出意见与建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江苏省内经济发达城市的消费重点转向了精神产品和享受型产品消费。2.江苏省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尤为突出。3.江苏省内各个城市消费的多少与它的经济发达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4.江苏省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达水平存在着很强的地域性。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目录
1.引言 1
1.1 国内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现状 1
1.1.1研究的历史 1
1.1.2 食品支出比重降低,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 1
1.1.3住房和汽车消费成为消费重点 2
1.1.4休闲服务类型的消费势头增长 2
1.2 研究消费结构的目的和意义 2
1.3 课题来源 2
2.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情况 3
2.1数据的来源 3
2.2 分析的思想 3
2.2.1 因子分析的思想 3
2.2.2 聚类分析的思想 4
3. 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4
3.1 因子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4
3.2 聚类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8
3.3 结论总结 10
4. 提出的建议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1.1 国内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现状
1.1.1研究的历史
我国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尹世杰在1984年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消费结构研究”,并且连续出版了三本与消费结构研究有关的专著,这标志着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关于消费结构的研究开始起步。蔡永生、李婧采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并依照结论对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相关研究。范剑平主要从动态和静态这两个角度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十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重点分析了交通消费、城镇住宅消费和电子产品这3个方面消费的结构,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从加快城市化的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和发展消费信贷的这3个方面优化消费结构的建议。余臻胜以2001-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中的平行数据模型分析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且对此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张国华在2008年的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1期)发表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这篇文章中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分析研究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之处,并且为各个地区的政府依据地区之间的消费结构差异制定了更加合理的、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莫桂波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多因素的分析,以便能够找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的原因,并且分析了这些原因的相互关系。
1.1.2 食品支出比重降低,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8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56.9%,1995年为49.9%,1999年下降到41.9%,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7.9%,2002年为37.7%,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为37.12%。这表示食品消费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中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
1.1.3住房和汽车消费成为消费重点
从住房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达到了32247万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了近10倍,增长是非常快的。从未来的发展看,城市化和人均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房屋的自然折旧还将带来对住房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确实已经进入到住房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时期。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住房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
1.1.4休闲服务类型的消费势头增长
旅游业将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噪声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人们对清洁空气的享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已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所以,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1.2 研究消费结构的目的和意义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在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消费结构及其变化常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也用来反映居民的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考察消费结构,目的在于掌握和探索消费的变动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衔接好产需关系;同时,可以借此剖析和评价一定的产业系统的经济效率以及衡量与检验人们的需求获得满足的状况。
合理的消费结构是一定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一定的消费结构又转过来给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以积极的影响,或促进供给的改善与需求的满足,或延缓着供给的改善与需求的满足。建立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模式是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1.3 课题来源
这个课题是我参照前几届毕业生的论文题目,再联系江苏省的实际现状制定的。消费结构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应居民的生活水平、各个方面的消费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经济策略,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完善。我针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作分析和研究,就是为了了解江苏省各个城市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看看哪些城市发展稍微落后,哪些城市的发展比较迅速,找出影响这些城市消费结构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而制定出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减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差距的方案和策略。并且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我觉得这个课题的研究很有意义和价值,从居民消费的数据出发进行研究,又根据研究的结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方案,最后这些方案又回归到居民的生活,是一项贴合群众生活的、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研究。所以,我选择研究这个课题。
2.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情况
2.1数据的来源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2010年统计年鉴中江苏省的13个城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8 个指标数据(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如表1所示)。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杂项商品和服务
南京 6120 1619 1367 1299 1204 2075 3138 586
无锡 6357 1715 1375 1121 996 2339 2540 625
徐州 3712 1270 969 743 647 1404 1475 339
常州 5605 1634 1358 1122 1270 2920 2590 707
苏州 6607 1800 1447 1174 815 3244 3163 587
南通 4803 1513 1027 928 671 1745 2358 461
连云港 3741 1164 988 686 601 1189 1281 333
淮安 4003 1151 1026 675 643 1314 1863 373
盐城 4302 1309 1424 859 510 1419 1733 470
扬州 4782 1555 987 817 619 1266 2334 483
镇江 5318 1628 1019 970 847 1435 1654 453
泰州 4518 1475 1061 768 521 1285 2197 492
宿迁 3232 1052 780 525 343 1238 1077 287
表1 2010年江苏省各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2 分析的思想
2.2.1 因子分析的思想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二不同组的变量间的相关性则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就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某一具体问题,原始变量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之和的形式,一部分是少数几个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另一部分是与公共因子无关的特殊因子。在经济统计中, 描述一个经济现象的指标很多, 甚至多到几十个。 如要反映物价的情况, 对各种物价作全面调查固然可以说明物价情况, 但物价之间明显存在着相互依赖性。 只要选择几种主要商品的价格或进而对这几种主要商品的价格进行综合,得到某一种假想的“综合商品”的价格, 就可以反映出物价的整体变动情况。
摘要
本文以2010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8个指标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各个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作出分析,再通过对各个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性消费支出的8个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江苏省城镇居民各个方面的支出消费。了解江苏省各个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以及各个方面的消费支出状况。为了优化消费结构,对江苏省各个城市的消费结构的不足之处提出意见与建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江苏省内经济发达城市的消费重点转向了精神产品和享受型产品消费。2.江苏省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尤为突出。3.江苏省内各个城市消费的多少与它的经济发达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4.江苏省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达水平存在着很强的地域性。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目录
1.引言 1
1.1 国内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现状 1
1.1.1研究的历史 1
1.1.2 食品支出比重降低,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 1
1.1.3住房和汽车消费成为消费重点 2
1.1.4休闲服务类型的消费势头增长 2
1.2 研究消费结构的目的和意义 2
1.3 课题来源 2
2.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情况 3
2.1数据的来源 3
2.2 分析的思想 3
2.2.1 因子分析的思想 3
2.2.2 聚类分析的思想 4
3. 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4
3.1 因子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4
3.2 聚类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8
3.3 结论总结 10
4. 提出的建议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1.1 国内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现状
1.1.1研究的历史
我国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尹世杰在1984年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消费结构研究”,并且连续出版了三本与消费结构研究有关的专著,这标志着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关于消费结构的研究开始起步。蔡永生、李婧采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并依照结论对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相关研究。范剑平主要从动态和静态这两个角度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十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重点分析了交通消费、城镇住宅消费和电子产品这3个方面消费的结构,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从加快城市化的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和发展消费信贷的这3个方面优化消费结构的建议。余臻胜以2001-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中的平行数据模型分析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且对此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张国华在2008年的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1期)发表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这篇文章中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分析研究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之处,并且为各个地区的政府依据地区之间的消费结构差异制定了更加合理的、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莫桂波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多因素的分析,以便能够找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的原因,并且分析了这些原因的相互关系。
1.1.2 食品支出比重降低,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8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56.9%,1995年为49.9%,1999年下降到41.9%,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7.9%,2002年为37.7%,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为37.12%。这表示食品消费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中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
1.1.3住房和汽车消费成为消费重点
从住房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达到了32247万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了近10倍,增长是非常快的。从未来的发展看,城市化和人均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房屋的自然折旧还将带来对住房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确实已经进入到住房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时期。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住房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
1.1.4休闲服务类型的消费势头增长
旅游业将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噪声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人们对清洁空气的享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已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所以,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1.2 研究消费结构的目的和意义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在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消费结构及其变化常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也用来反映居民的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考察消费结构,目的在于掌握和探索消费的变动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衔接好产需关系;同时,可以借此剖析和评价一定的产业系统的经济效率以及衡量与检验人们的需求获得满足的状况。
合理的消费结构是一定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一定的消费结构又转过来给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以积极的影响,或促进供给的改善与需求的满足,或延缓着供给的改善与需求的满足。建立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模式是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1.3 课题来源
这个课题是我参照前几届毕业生的论文题目,再联系江苏省的实际现状制定的。消费结构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应居民的生活水平、各个方面的消费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经济策略,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完善。我针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作分析和研究,就是为了了解江苏省各个城市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看看哪些城市发展稍微落后,哪些城市的发展比较迅速,找出影响这些城市消费结构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而制定出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减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差距的方案和策略。并且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我觉得这个课题的研究很有意义和价值,从居民消费的数据出发进行研究,又根据研究的结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方案,最后这些方案又回归到居民的生活,是一项贴合群众生活的、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研究。所以,我选择研究这个课题。
2.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情况
2.1数据的来源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2010年统计年鉴中江苏省的13个城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8 个指标数据(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如表1所示)。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杂项商品和服务
南京 6120 1619 1367 1299 1204 2075 3138 586
无锡 6357 1715 1375 1121 996 2339 2540 625
徐州 3712 1270 969 743 647 1404 1475 339
常州 5605 1634 1358 1122 1270 2920 2590 707
苏州 6607 1800 1447 1174 815 3244 3163 587
南通 4803 1513 1027 928 671 1745 2358 461
连云港 3741 1164 988 686 601 1189 1281 333
淮安 4003 1151 1026 675 643 1314 1863 373
盐城 4302 1309 1424 859 510 1419 1733 470
扬州 4782 1555 987 817 619 1266 2334 483
镇江 5318 1628 1019 970 847 1435 1654 453
泰州 4518 1475 1061 768 521 1285 2197 492
宿迁 3232 1052 780 525 343 1238 1077 287
表1 2010年江苏省各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2 分析的思想
2.2.1 因子分析的思想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二不同组的变量间的相关性则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就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某一具体问题,原始变量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之和的形式,一部分是少数几个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另一部分是与公共因子无关的特殊因子。在经济统计中, 描述一个经济现象的指标很多, 甚至多到几十个。 如要反映物价的情况, 对各种物价作全面调查固然可以说明物价情况, 但物价之间明显存在着相互依赖性。 只要选择几种主要商品的价格或进而对这几种主要商品的价格进行综合,得到某一种假想的“综合商品”的价格, 就可以反映出物价的整体变动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