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江苏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20191219194925]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经济迅速发展,财政支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为政府职能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1990—2012年江苏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内容,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使得财政支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以促使江苏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实证结果表明,1990—2012年间江苏省财政支出的扩张促进了经济增长;从长期看,江苏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相对稳定的促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财政支出每扩张1%,平均而言,GDP相应增长0.8%;从短期看,江苏省GDP的当期波动显著受到上期误差波动的影响,误差修正项系数为-0.206,调整方向符合误差修正机制,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目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 研究现状2
1.2.1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关系的有关文献 2
1.2.2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关系的有关文献 3
1.2.3对以往文献的总结 3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4
2.江苏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描述统计分析 5
2.1 变量选取及数据收集 5
2.2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描述分析 5
3.江苏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7
3.1 理论模型介绍7
3.1.1序列的平稳性检验7
3.1.2协整检验7
3.1.3误差修正模型 8
3.1.4 Granger因果检验 8
3.2 实证分析 9
3.2.1 序列的预处理 9
3.2.2 平稳性检验 10
3.2.3 协整检验 10
3.2.4 误差修正模型 12
3.2.5 Granger因果检验 13
3.3 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14
4.结论及建议 15
4.1结论 15
4.2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江苏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持续的十年间始终显示为两位数,2003—2011年江苏GDP年平均增长率显示为13.5%,2009年是近年来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江苏经济在这一年依然实现了12.4%的增长速度,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和同时期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是远远高出的。除此以外,江苏经济总量也是不断跨越新水平,在2006—2012年间从突破2万亿元大关迅速增长,迈入5万亿元大关。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如科技创新率,教育发展现代化进程度等都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体现有: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公共卫生事业得到大力的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得到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苏南地区总体上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同时,由于对苏中、苏北地区的财政投入的加大,对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支持,苏北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加快,区域发展差异在逐渐缩小,实现江苏的全面小康近在眼前。
在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经济危机等外界因素会导致经济的短暂波动,对缓和经济波动,财政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途径之一,可以对经济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时,财政能有效的调节资源配置,对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都离不开财政的投入,对促进苏北经济发展,减小区域发展差异,需要财政的大力扶持。由此可见,财政支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能够既快又好的增长始终是这个国家或地区实行各种政策措施的主要目标,而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途径之一,所以财政支出的变动影响着总需求,关系着经济的发展。那么,江苏省财政支出是怎样影响江苏经济发展的?这个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得财政支出对江苏经济既好又快地增长发挥促进作用?这些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1.2 研究现状
对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是经济学中的热点话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就研究结果来看,主要存在两种观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关系,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关系。
1.2.1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关系的有关文献
马拴友(2000)通过对我国1979—199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将经济增长率与政府消费支出的GDP占比两者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关系[1]。郭庆旺、吕冰洋(2003)通过构建两种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财政支出总量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生产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2]。孟淑芳(2004)选取我国1978—2000年的财政支出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细分类进行研究,发现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明显抑制经济的增长,而其他支出则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同时,社会文教费支出则显著促进经济的增长[3]。郑晓玲(2004)选取我国1981—200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结论:农业、基础建设、教育科研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4]。张明喜、陈志勇(2005)引入生产函数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为20%[5]。曾娟红、赵福军(2005)采用我国1980—2000年间财政支出的分类数据,实证分析得出: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的增长表现为抑制作用,社会文教支出和国防支出则促进经济的增长,并提出了若干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6]。刘卓珺、于长革(2006)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对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1978—199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在合理区间内,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7]。付文林、沈坤荣(2006)通过构建模型发现政府预算内支出的GDP占比对经济增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地方政府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的比例对GDP的增长则表现为促进作用,同时,政府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促进GDP的增长,而社会文教费支出、维持性支出则抑制GDP的增长[8]。韩远迎(2007)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1994—2004年财政支出分类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的细分类项目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同时提出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9]。齐福全(2007)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对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在长期中会抑制经济增长,生产性财政支出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抑制经济增长[10]。李建强(2009)采用1999—2006年江苏沿海地区财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得出江苏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规模未达最优,结构不合理的结论[11]。李妮(2010)利用深圳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数据,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检验,得出经济增长促进财政支出扩张,生产性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短期促进经济增长,长期而言不带来经济增长[12]。汤瑞丰(2011)利用1994—2010年云南省财政支出和GDP总量,采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财政支出短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长期不一定推动经济增长[13]。
1.2.2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关系的有关文献
Kormendi和Meguire(1985)对二战后47个国家的研究显示公共支出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与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无关[14]。
1.2.3 对以往文献的总结
综观以上对研究文献的归纳,可以看出,对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有两种观点,一种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另一种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造成不同研究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研究思路的不同。以上文献有从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的结构两方面进行研究。(2)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方法的不同。以上文献有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也有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等。(3)采用方法的不同。以上文献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和建立VAR模型等。
同时,从以上文献看出,研究对象基本都采用的国家数据,而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明显,因此,本文拟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以1990—2012年江苏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它们两者之间数量上存在的关系,从而为如何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江苏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经济迅速发展,财政支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为政府职能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1990—2012年江苏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内容,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使得财政支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以促使江苏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实证结果表明,1990—2012年间江苏省财政支出的扩张促进了经济增长;从长期看,江苏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相对稳定的促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财政支出每扩张1%,平均而言,GDP相应增长0.8%;从短期看,江苏省GDP的当期波动显著受到上期误差波动的影响,误差修正项系数为-0.206,调整方向符合误差修正机制,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目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 研究现状2
1.2.1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关系的有关文献 2
1.2.2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关系的有关文献 3
1.2.3对以往文献的总结 3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4
2.江苏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描述统计分析 5
2.1 变量选取及数据收集 5
2.2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描述分析 5
3.江苏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7
3.1 理论模型介绍7
3.1.1序列的平稳性检验7
3.1.2协整检验7
3.1.3误差修正模型 8
3.1.4 Granger因果检验 8
3.2 实证分析 9
3.2.1 序列的预处理 9
3.2.2 平稳性检验 10
3.2.3 协整检验 10
3.2.4 误差修正模型 12
3.2.5 Granger因果检验 13
3.3 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14
4.结论及建议 15
4.1结论 15
4.2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江苏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持续的十年间始终显示为两位数,2003—2011年江苏GDP年平均增长率显示为13.5%,2009年是近年来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江苏经济在这一年依然实现了12.4%的增长速度,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和同时期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是远远高出的。除此以外,江苏经济总量也是不断跨越新水平,在2006—2012年间从突破2万亿元大关迅速增长,迈入5万亿元大关。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如科技创新率,教育发展现代化进程度等都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体现有: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公共卫生事业得到大力的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得到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苏南地区总体上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同时,由于对苏中、苏北地区的财政投入的加大,对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支持,苏北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加快,区域发展差异在逐渐缩小,实现江苏的全面小康近在眼前。
在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经济危机等外界因素会导致经济的短暂波动,对缓和经济波动,财政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途径之一,可以对经济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时,财政能有效的调节资源配置,对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都离不开财政的投入,对促进苏北经济发展,减小区域发展差异,需要财政的大力扶持。由此可见,财政支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能够既快又好的增长始终是这个国家或地区实行各种政策措施的主要目标,而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途径之一,所以财政支出的变动影响着总需求,关系着经济的发展。那么,江苏省财政支出是怎样影响江苏经济发展的?这个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得财政支出对江苏经济既好又快地增长发挥促进作用?这些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1.2 研究现状
对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是经济学中的热点话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就研究结果来看,主要存在两种观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关系,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关系。
1.2.1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关系的有关文献
马拴友(2000)通过对我国1979—199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将经济增长率与政府消费支出的GDP占比两者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关系[1]。郭庆旺、吕冰洋(2003)通过构建两种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财政支出总量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生产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2]。孟淑芳(2004)选取我国1978—2000年的财政支出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细分类进行研究,发现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明显抑制经济的增长,而其他支出则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同时,社会文教费支出则显著促进经济的增长[3]。郑晓玲(2004)选取我国1981—200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结论:农业、基础建设、教育科研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4]。张明喜、陈志勇(2005)引入生产函数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为20%[5]。曾娟红、赵福军(2005)采用我国1980—2000年间财政支出的分类数据,实证分析得出: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的增长表现为抑制作用,社会文教支出和国防支出则促进经济的增长,并提出了若干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6]。刘卓珺、于长革(2006)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对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1978—199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在合理区间内,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7]。付文林、沈坤荣(2006)通过构建模型发现政府预算内支出的GDP占比对经济增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地方政府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的比例对GDP的增长则表现为促进作用,同时,政府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促进GDP的增长,而社会文教费支出、维持性支出则抑制GDP的增长[8]。韩远迎(2007)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1994—2004年财政支出分类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的细分类项目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同时提出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9]。齐福全(2007)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对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在长期中会抑制经济增长,生产性财政支出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抑制经济增长[10]。李建强(2009)采用1999—2006年江苏沿海地区财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得出江苏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规模未达最优,结构不合理的结论[11]。李妮(2010)利用深圳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数据,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检验,得出经济增长促进财政支出扩张,生产性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短期促进经济增长,长期而言不带来经济增长[12]。汤瑞丰(2011)利用1994—2010年云南省财政支出和GDP总量,采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财政支出短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长期不一定推动经济增长[13]。
1.2.2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关系的有关文献
Kormendi和Meguire(1985)对二战后47个国家的研究显示公共支出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与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无关[14]。
1.2.3 对以往文献的总结
综观以上对研究文献的归纳,可以看出,对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有两种观点,一种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另一种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造成不同研究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研究思路的不同。以上文献有从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的结构两方面进行研究。(2)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方法的不同。以上文献有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也有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等。(3)采用方法的不同。以上文献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和建立VAR模型等。
同时,从以上文献看出,研究对象基本都采用的国家数据,而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明显,因此,本文拟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以1990—2012年江苏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它们两者之间数量上存在的关系,从而为如何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江苏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