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比较分析【字数:11018】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及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江苏省的三大区域(苏南,苏中,苏北)为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探究方法,搜集江苏省三大区域人口数量,三大区域GDP,三大区域工业产值比值,三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并分别创建电力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对相关序列进行ADF检验和协整检验,然后根据结果得到最终估计模型,分别探究江苏省的三大区域用电量的影响因素,并比较分析三大区域用电量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目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3
2.相关理论方法研究 4
2.1 本课题所选取的变量 4
2.2 本课题所要进行的研究方法介绍 5
2.2.1平稳性检验 5
2.2.1协整检验 5
3.电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7
3.1数据来源 7
3.2苏南地区实证分析 8
3.2.1平稳性检验 8
3.2.2协整检验 9
3.3苏中地区实证分析 11
3.3.1苏中平稳性检验 11
3.3.2苏中地区协整检验 13
3.4苏北地区实证分析 15
3.4.1苏北地区平稳性检验 16
3.4.2苏北地区协整检验 17
3.5三大区域结果对比分析 19
4.结论和政策建议 20
4.1结论 20
4.2政策建议 20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基础产业,是关连民生国计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要点。电力能源消耗的广泛性和不可或缺性,决定了电力工业是一种拥有社会公用性质的行业。现如今,各种行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旦电能供应短缺不足,都可能会阻碍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甚至可能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电力生产和消费与国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民生有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苏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在生活生产方面都对电力的需求很大。特别是近些年来,江苏省电力迅速发展。然而在另一方面,江苏省电力消费增长更快,供求矛盾突出。本课题对江苏省三大地区电力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这对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文献综述
要确保电力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互适应,这就要分析影响电力消费变化的因素,探究电能消耗的规律,才能进一步引导电力规划和电力建设,实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配置。因此,对电能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电力工业的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对影响电能消耗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
对电力消费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即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研究其与电力消费增长的关系。李明琼(2014)以云南省为例,收集了相关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证实了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之间的确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1]。于笑笑(2017)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分析了安徽省经济发展和全社会用电量的因果关系,最终的研究结果发现,用电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确是存在因果关系的,并且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2]。
除了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研究电力消费,很多学者还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戴世峰(2014)研究上海地区的电力消费和经济关系,建立线性回归,结果表明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趋势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并且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3]。晋艳宁(2015)则选取区域GDP和工业增加值两个变量,研究分析进行回归,最后建立固定效应的变参数模型,并发现回归的结果良好[4]。
在研究电力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学者们最常采用的其实还是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检验的方法。牛玉琴(2007)采用协整理论,以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出口和价格水平这四个指标为自变量,我国电力消费为因变量,运用相关理论建立协整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这些指标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5]。李永来(2008)则研究了陕西省电力消费因素的影响因素,以陕西省国内GDP,陕西人口自然增长率,燃料价格,产业结构变化这四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变量建立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还有误差修正模型对各个解释变量进行检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各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6]。董军,吴鸣(2011)选择1985至2008的相关数据,研究居民电力量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测试。研究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替代能源价格都对电力消费起促进作用[7]。在研究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韩晓宇(2018)选择了以山东省为例,使用协整模型,最终也证实电力消耗与经济增长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8]。孙楚钰,王玉玮,陆昊,叶晓妹,亢雪晨(2017)运用协整检验,选择从99至12年31个省区电力消费的数据,将分省生产总值、各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量和技术进步指数做为变量,最终得出各个分省GDP对电力消费具有促进作用[9]。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像陈文静,何刚(2009)是以半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的基础,研究了电力消费系统中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并分为线性以及非线性的影响效应[10]。吴丽娟,袁永生(2010)选择宏观经济,人口因素,居民消费水平,产业结构作为变量,运用分层变换筛选拟合法,来研究哪些因素是影响电力消费的[11]。罗党,袁晓慧(2011)改进经典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河南省为例,探讨影响用电量的因素,最后确定河南省各种变量对用电量的影响程度[12]。马丽(2014)以29省(不包括西藏和宁夏)的LMDI模型为基础,分解了三大产业的终端用电量的变化,并结合我国及各省域电力、能源和经济政策,分析了省域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五个因素对省域用电量的影响[13]。白叶(2014)以北京市为模板,收集1978至2012年实际数据,建立灰色动态模型,探讨北京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情况[14]。贾艳琴(2015)选择甘肃省GDP、产业中的工业比重、城镇化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影响因素,并对电力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四个因素都与电力消费呈正相关,并且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城镇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最大,居民收入水平对电力消费影响因素最小[15]。汝醒君,王聪颖(2016)以家庭人口规模、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电价为变量,探讨对家庭生活电力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用电对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为负,对国内电力需求有减弱作用; 居民收入和家庭人口规模对国内用电量有积极影响,是影响国内用电量的主要因素[1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2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