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钩指数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关系实证分析以地区为例【字数:1087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但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也日益突显。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已成为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徐州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07-2017年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本文运用模型、 脱钩模型分析了徐州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经研究得出两项主要结论(1)徐州地区2007-2017年间的能源消耗总量与GDP总量均为整体上升趋势,基本表现为能源结构、经济产出与规模效应为正向贡献。(2)徐州地区现阶段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可能长期表现为增长连结或者弱脱钩状态。最后结合实证分析,就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型能源、强化政府职能及倡导绿色生活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本文的主要内容 3
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 4
2.1徐州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4
2.2徐州地区能源消耗现状 5
2.3徐州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分析 6
3.徐州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分析 8
3.1研究方法 8
3.1.1方程 8
3.1.2脱钩指数() 8
3.2徐州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指数 9
3.3徐州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指数状态评价 10
3.3.1脱钩模型 10
3.3.2徐州地区脱钩状态讨论和分析 12
4.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14
4.1实证结论 14
4.2政策建议 14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近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始终维持较高水平,在世界经济体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但同时也是能源开采、消耗大国。但能源过度消耗、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之一。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长期的粗放式增长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恶化代价,自然资源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能源供给容量的极限已经为经济增长提出“生态门槛”[1]。在能源消耗方面,世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率分别是:118年、46.2年、58.6年,而对于我国这三种能源的储采比率仅有35年、9.9年和29年[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增长方式让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同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威胁与挑战,“生态门槛”问题必需予以充分重视。为保持资源、环境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首先必须在保障能源消耗适度,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即能够实现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长期脱钩。
徐州地区是江苏省处于苏北的核心地区。近年来,随着徐州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如何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如何突破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瓶颈,徐州地区更加紧迫性、典型性,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特别是徐州地区基本具备了我国高耗能地区能源消耗、经济转型的所有特征,故本文选取徐州地区作为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实证研究分析的对象,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模型、 脱钩指数等构建出徐州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测度模型,对徐州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导致徐州地区能源消耗和经济变化的影响可能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为加快徐州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能够实现长期脱钩的发展设想,文中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1.2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综合文献分析,对于社会经济和节能减排领域中脱钩关系研究,国外有关学者主要集中在国家、地区,以及产业层面等范围。Huttler W(1999)等,采用统计学方法(即计量分析法)对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能源物质消耗与GDP总量增长情况进行了脱钩程度的有关分析[6];Juknys R(2003)利用脱钩的有关概念,进而分析立陶宛的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联程度,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脱钩细分概念:初级脱钩(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脱钩)、次级脱钩(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脱钩),该研究结果还表明:在19912000年间,立陶宛资源、经济、环境三者达到了初级、次级的双重脱钩水平[7]。Tapio P(2005)曾构造了“经济增长交通运输量碳排放”因果关系链,在研究欧洲交通业能源及CO2排放时提出了新的研究模型:将交通运输量作为中间变量,对经济发展对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还用弹性分析法的脱钩指标对芬兰的城市交通作了实证分析研究[8]。Gray D(2006)等,对苏格兰地区GDP增长、交通运输量、CO2排放之间脱钩情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也发现经济增长、交通运输量、CO2排放三者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9]。Diakoulaki D(2007)等,采用脱钩分解模型,优化后解释欧盟地区制造业(19902003年)CO2排放变化的可能原因,同时比较了14个欧盟国家的脱钩努力程度、脱钩趋势等,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国家做出了较大的脱钩努力,但欧盟整体脱钩状态并不乐观[10]。
1.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能源消耗总量的也在持续增加,国际上对我国施加的节能减排的压力在不断地加大。为了应对国内外节能减排要求,我国政府据此制定不少相关政策及措施,国内学者也开始着手对我国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等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国内有关主要研究文献和研究结论整理分类如下: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本文的主要内容 3
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 4
2.1徐州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4
2.2徐州地区能源消耗现状 5
2.3徐州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分析 6
3.徐州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分析 8
3.1研究方法 8
3.1.1方程 8
3.1.2脱钩指数() 8
3.2徐州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指数 9
3.3徐州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指数状态评价 10
3.3.1脱钩模型 10
3.3.2徐州地区脱钩状态讨论和分析 12
4.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14
4.1实证结论 14
4.2政策建议 14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近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始终维持较高水平,在世界经济体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但同时也是能源开采、消耗大国。但能源过度消耗、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之一。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长期的粗放式增长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恶化代价,自然资源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能源供给容量的极限已经为经济增长提出“生态门槛”[1]。在能源消耗方面,世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率分别是:118年、46.2年、58.6年,而对于我国这三种能源的储采比率仅有35年、9.9年和29年[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增长方式让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同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威胁与挑战,“生态门槛”问题必需予以充分重视。为保持资源、环境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首先必须在保障能源消耗适度,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即能够实现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长期脱钩。
徐州地区是江苏省处于苏北的核心地区。近年来,随着徐州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如何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如何突破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瓶颈,徐州地区更加紧迫性、典型性,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特别是徐州地区基本具备了我国高耗能地区能源消耗、经济转型的所有特征,故本文选取徐州地区作为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实证研究分析的对象,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模型、 脱钩指数等构建出徐州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测度模型,对徐州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导致徐州地区能源消耗和经济变化的影响可能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为加快徐州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能够实现长期脱钩的发展设想,文中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1.2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综合文献分析,对于社会经济和节能减排领域中脱钩关系研究,国外有关学者主要集中在国家、地区,以及产业层面等范围。Huttler W(1999)等,采用统计学方法(即计量分析法)对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能源物质消耗与GDP总量增长情况进行了脱钩程度的有关分析[6];Juknys R(2003)利用脱钩的有关概念,进而分析立陶宛的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联程度,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脱钩细分概念:初级脱钩(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脱钩)、次级脱钩(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脱钩),该研究结果还表明:在19912000年间,立陶宛资源、经济、环境三者达到了初级、次级的双重脱钩水平[7]。Tapio P(2005)曾构造了“经济增长交通运输量碳排放”因果关系链,在研究欧洲交通业能源及CO2排放时提出了新的研究模型:将交通运输量作为中间变量,对经济发展对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还用弹性分析法的脱钩指标对芬兰的城市交通作了实证分析研究[8]。Gray D(2006)等,对苏格兰地区GDP增长、交通运输量、CO2排放之间脱钩情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也发现经济增长、交通运输量、CO2排放三者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9]。Diakoulaki D(2007)等,采用脱钩分解模型,优化后解释欧盟地区制造业(19902003年)CO2排放变化的可能原因,同时比较了14个欧盟国家的脱钩努力程度、脱钩趋势等,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国家做出了较大的脱钩努力,但欧盟整体脱钩状态并不乐观[10]。
1.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能源消耗总量的也在持续增加,国际上对我国施加的节能减排的压力在不断地加大。为了应对国内外节能减排要求,我国政府据此制定不少相关政策及措施,国内学者也开始着手对我国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等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国内有关主要研究文献和研究结论整理分类如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