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各份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字数:11474】

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离不开该国或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更关系到物质资料和生产关系能不能顺利进行。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持续改善,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因此从第三产业层面,研究其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研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影响就需要知道第三产业内部相关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了解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本文通过研究长江经济带2008-2017年10年间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三大产业发展状况相比较分析,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进行聚类分析归类、建立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省份第三产业一些相关要素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从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 文献综述 1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3
1.4.1 研究思路 3
1.4.2 研究内容 3
2 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5
2.1 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 5
2.2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发展趋势 7
2.3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发展变化 8
2.4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及其比重的变化 9
2.5总结 10
3 第三产业发展对GDP影响实证分析 11
3.1变量的选取与方法 11
3.1.1指标的选取 11
3.1.2研究方法 11
3.2聚类分析 11
3.3第一类省份第三产业发展对GDP影响的回归分析 12
3.3.1 模型建立 12
3.3.2模型检验 13
3.3.3结论 14
3.4第二类至第五类省份第三产业发展对GDP影响的回归分析 14
4 政策建议 17
4.1推进旅游业态的转变 17
4.2推动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 17
4.3建立市场化的融资机制 18
4.4发展优势性行业 18
参考文献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附录 20
致谢 2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0309.0亿元,其增长的速度稳居世界前列。这一期间经济的高速度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更是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挥作用,第三产业对GDP 增长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显而易见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增强服务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程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调整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能不断完成对市场体系的完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才能更加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11个省市,跨越我国的东、中、西三大区域,面积广,省份多。东面以上海为起点,西面以云南为终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与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对提高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足以见得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重要性。结合相关数据,依据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如何更好的发展第三产业提出政策性建议。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第三产业的竞争力。
1.3 文献综述
第三产业不仅构成了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且处于社会经济格局中不可缺少的地位。同时在发展水平方面,地区生产总值是可以衡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第三产业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增长以及拓宽就业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从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以及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等方面做了研究。
第一,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预测方面,吴丽、张丽娟(2013)从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面研究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得到第三产业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结论,根据结论提出建议[1];丁元、周树高(2005)比较广东省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第三产业与国民经济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结论。并且着重说明了在第三产业内部相关要素中,应重点发展交通邮电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对GDP影响较大的行业[2];乔咪(2009)通过建立ARIMA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选择最优模型来对我国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做出分析并预测,分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简单可行的建议[3];曾光(2008)从产出和就业两个方面通过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而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速度与期初产业结构水平是负相关关系[4]。
第二,从第三产业整体的发展状况方面,高慧(2005)选取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人均第三产业效率这两个指标比较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对55个主要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并依据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对31个行政区划进行了分类,得出结论: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缺少均衡性,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形式。由于地区投资之间的差异、地区劳动力质量方面的差异以及政策性差异这些原因,东、中、西这三个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呈显著增加趋势,最后对地区间第三产业发展差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5];徐小琳(2018)分析比较重庆与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的武汉、上海关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说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调整改善的对策[6];钱小华(2008)在关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应措施中,首先阐明了我国的第三产业起步晚,基础较薄弱,即使近几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质量不过关、增值创汇能力低下、竞争力较弱等严重问题,其次在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7];马海涛、彭倩茜(2018)结合当前财税方面的改革和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构建要求,提出财政政策要从制度要求、资源配置、绿色发展这3个方面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此解决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结构化不合理、质量差、地区差异性大等问题[8];邓微微(2018)运用区域之间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2015年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概述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的增长变化情况,分析目前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位置。然后,以长江经济带一、二、三产业的产值为基础指标,解析三大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情况,利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描绘出三大产业近20年的发展趋势。最后,将长江经济带与全国作对比,分析 20112015 年这五年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情况[9];邓琳(2018)选取2006年到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通过图表统计分析方式描述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情况,最后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