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浅析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20191219194930]
摘要
近年来,世界的经济发展情况不是非常景气,但有逐渐复苏的现象。消费支出情况直接影响这市场上供需关系。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合理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本文在收入的差距的加剧和各类消费支出的不同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根据凯恩斯消费模型,建立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本消费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运用聚类和因子分析来阐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体在消费支出方面的模型。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城镇居民的消费由生存型转化到享受型,而农村居民仍然停留在生存型消费支出结构,根据城乡之间的差异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消费结构消费函数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的现状 2
1.3.1国内现状研究 2
1.3.2国外现状研究 3
1.4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
2.消费函数模型的建立 5
2.1消费模型选取 5
2.2消费函数建立 5
3居民消费结构纵向比较 9
3.1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9
3.2因子分析结果 10
4.对城镇居民消费的聚类分析 17
5结论与建议 19
5.1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19
5.2针对性建议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绪论
改革开放以前,基于比较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长期保持着低收入和平均主义为特征的模式,表现为物质性消费占主要比重,服务性消费占很小比重,以饮食、衣着、用品消费为主,不同群体之间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雷同,以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变化很小的状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基本达到了小康社会。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消费的数量、种类、比例关系影响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不仅体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与产业结构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居民对某种商品的具体需求,若与产业提供的产业结构不匹配,则会造成无法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或者是商品过剩的后果。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就是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所以,研究消费结构对产业优化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研究背景
在经济发展中,消费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体现居民消费结构的8个指标中,生活必须的食物与衣着所占比重在下降,而体现享受需求的住房、通信和交通的比重在日益增加。然而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消费结构的差距变化日益加剧。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上来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居民消费为62.1%,但到2011年,居民的消费率仅有48.2%,平均每年下降0.4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是因为居民的收入情况远远滞后于GDP的快速增长。根据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11年,国内人均GDP的增长到原来的21.3倍,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全部收入为原来的15.8倍,农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仅仅是原来的9.9倍。显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明显低于国内GDP的增长速度,说明居民没有享受到与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当一个国家的主要发展趋向于政府和企业时,伴随着便是居民消费能力的落后与消费需求的短缺,形成了国富民穷的现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一,投资性消费的比重过高,抑制了居民消费能力;第二,公款消费控制不高,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第三,超前消费情况比较严重,阻碍了居民消费能力。
1.2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拉动内需的大环境下日益突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消费品的种类、数量、比例关系构成了居民的消费结构。居民的消费结构不仅体现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一个国家的居民的消费结构影响着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制约着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居民对各种商品的具体需求,如果与产业提供的产品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不匹配,就会造成居民的部分消费需求无法满足以及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研究消费结构对于我国经济的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趋势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3研究的现状
1.3.1国内现状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已经成为前沿课题。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赵凯(2009)[1]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量与消费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中得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值每年都在往上增多,随着收入的增多,城乡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注意自身健康问题、交通出行的快速便捷及通讯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的需求都随之在快速增长。张红伟,吴瑾(2011)[3]和周发明,杨婧(2010)[5]都是运用扩张的线性系统模型,都得出了城乡居民的需求逐渐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方向变化。段晓强(2004)[4]运用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分方法也解释了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处于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早期过程中。但是张红伟,吴瑾(2011)[3]得出了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居民消费结构在大幅度的加剧。农村居民仍然处于满足自己的基本消费状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化的问题仍然有很多,可挖掘的空间很大。周发明,杨婧(2010)[5]得到农村居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农村的消费结构的落后限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同时段晓强(2004)[4]也将我国的成效居民消费结构与其他OECD国家进行了比较,得出我国居民家庭的总体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正处于消费能力升级转型前的储蓄准备时期。赵志坚,胡小娟(2007)[6]也通过建立ELES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年均基本需求支出量、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构成、需求收入弹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陈启杰,张丹(2006)[7]根据居民消费结构发展趋势的演变得出消费结构升级将不可逆转,消费结构将继续轻型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将持久性存在。薛鹏,王倩(2009)[2]与赵秀丽,叶蔚,侯咏梅(2000)[8]都是研究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薛鹏,王倩(2009)[2]研究的方向是城乡居民的消费边际倾向,农村与城镇相比较,农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的比城镇的快,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在逐渐增长,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则明显快于农村。赵秀丽,叶蔚,侯咏梅(2000)[8]研究方向是消费支出比例之间的比较,农民消费水平的速度提高比较缓慢,同时也得出了90年代我国农民正处于由低消费水平向高消费水平过渡的积蓄阶段。张启春,冯晓莉(2007)[9]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在吃、穿等生活必需品上的开支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发展性、享受性的支出比率呈现上升趋势。此外,居民的消费行为也日趋成熟和理智,越来越多的人们结合自身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商品与服务,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特征。
1.3.2国外现状研究
目前国外学者大都通过恩格尔定律,家庭消费支出结构,LES与ELES模型来研究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在1954年斯通提出的线形支出系统模型及1973年郎奇提出的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到目前为止被广泛应用于对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另外用面板数据的方法(Panel Data)方法研究消费结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研究方法,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成(Cheng Hsiao,1986)、Matyas and Sevestre,1992。另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结构变化时,根据经济统计资料,得出了衣服支出也有类似于食物支出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不仅食物消费支出的比重会下降,而且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也同样呈下降趋势。库兹涅茨指出,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动直接拉动生产结构的转换,而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和经济总量的变化直接联系的。Leontief利用投入产出对其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关系与各种经济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1.4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指标,收集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其中包括:收入分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消费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越来越大,本文简单的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采用以下的研究思路:
摘要
近年来,世界的经济发展情况不是非常景气,但有逐渐复苏的现象。消费支出情况直接影响这市场上供需关系。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合理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本文在收入的差距的加剧和各类消费支出的不同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根据凯恩斯消费模型,建立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本消费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运用聚类和因子分析来阐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体在消费支出方面的模型。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城镇居民的消费由生存型转化到享受型,而农村居民仍然停留在生存型消费支出结构,根据城乡之间的差异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消费结构消费函数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的现状 2
1.3.1国内现状研究 2
1.3.2国外现状研究 3
1.4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
2.消费函数模型的建立 5
2.1消费模型选取 5
2.2消费函数建立 5
3居民消费结构纵向比较 9
3.1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9
3.2因子分析结果 10
4.对城镇居民消费的聚类分析 17
5结论与建议 19
5.1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19
5.2针对性建议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绪论
改革开放以前,基于比较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长期保持着低收入和平均主义为特征的模式,表现为物质性消费占主要比重,服务性消费占很小比重,以饮食、衣着、用品消费为主,不同群体之间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雷同,以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变化很小的状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基本达到了小康社会。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消费的数量、种类、比例关系影响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不仅体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与产业结构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居民对某种商品的具体需求,若与产业提供的产业结构不匹配,则会造成无法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或者是商品过剩的后果。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就是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所以,研究消费结构对产业优化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研究背景
在经济发展中,消费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体现居民消费结构的8个指标中,生活必须的食物与衣着所占比重在下降,而体现享受需求的住房、通信和交通的比重在日益增加。然而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消费结构的差距变化日益加剧。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上来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居民消费为62.1%,但到2011年,居民的消费率仅有48.2%,平均每年下降0.4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是因为居民的收入情况远远滞后于GDP的快速增长。根据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11年,国内人均GDP的增长到原来的21.3倍,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全部收入为原来的15.8倍,农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仅仅是原来的9.9倍。显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明显低于国内GDP的增长速度,说明居民没有享受到与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当一个国家的主要发展趋向于政府和企业时,伴随着便是居民消费能力的落后与消费需求的短缺,形成了国富民穷的现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一,投资性消费的比重过高,抑制了居民消费能力;第二,公款消费控制不高,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第三,超前消费情况比较严重,阻碍了居民消费能力。
1.2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拉动内需的大环境下日益突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消费品的种类、数量、比例关系构成了居民的消费结构。居民的消费结构不仅体现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一个国家的居民的消费结构影响着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制约着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居民对各种商品的具体需求,如果与产业提供的产品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不匹配,就会造成居民的部分消费需求无法满足以及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研究消费结构对于我国经济的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趋势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3研究的现状
1.3.1国内现状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已经成为前沿课题。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赵凯(2009)[1]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量与消费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中得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值每年都在往上增多,随着收入的增多,城乡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注意自身健康问题、交通出行的快速便捷及通讯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的需求都随之在快速增长。张红伟,吴瑾(2011)[3]和周发明,杨婧(2010)[5]都是运用扩张的线性系统模型,都得出了城乡居民的需求逐渐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方向变化。段晓强(2004)[4]运用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分方法也解释了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处于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早期过程中。但是张红伟,吴瑾(2011)[3]得出了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居民消费结构在大幅度的加剧。农村居民仍然处于满足自己的基本消费状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化的问题仍然有很多,可挖掘的空间很大。周发明,杨婧(2010)[5]得到农村居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农村的消费结构的落后限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同时段晓强(2004)[4]也将我国的成效居民消费结构与其他OECD国家进行了比较,得出我国居民家庭的总体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正处于消费能力升级转型前的储蓄准备时期。赵志坚,胡小娟(2007)[6]也通过建立ELES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年均基本需求支出量、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构成、需求收入弹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陈启杰,张丹(2006)[7]根据居民消费结构发展趋势的演变得出消费结构升级将不可逆转,消费结构将继续轻型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将持久性存在。薛鹏,王倩(2009)[2]与赵秀丽,叶蔚,侯咏梅(2000)[8]都是研究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薛鹏,王倩(2009)[2]研究的方向是城乡居民的消费边际倾向,农村与城镇相比较,农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的比城镇的快,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在逐渐增长,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则明显快于农村。赵秀丽,叶蔚,侯咏梅(2000)[8]研究方向是消费支出比例之间的比较,农民消费水平的速度提高比较缓慢,同时也得出了90年代我国农民正处于由低消费水平向高消费水平过渡的积蓄阶段。张启春,冯晓莉(2007)[9]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在吃、穿等生活必需品上的开支比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发展性、享受性的支出比率呈现上升趋势。此外,居民的消费行为也日趋成熟和理智,越来越多的人们结合自身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商品与服务,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特征。
1.3.2国外现状研究
目前国外学者大都通过恩格尔定律,家庭消费支出结构,LES与ELES模型来研究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在1954年斯通提出的线形支出系统模型及1973年郎奇提出的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到目前为止被广泛应用于对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另外用面板数据的方法(Panel Data)方法研究消费结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研究方法,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成(Cheng Hsiao,1986)、Matyas and Sevestre,1992。另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结构变化时,根据经济统计资料,得出了衣服支出也有类似于食物支出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不仅食物消费支出的比重会下降,而且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也同样呈下降趋势。库兹涅茨指出,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动直接拉动生产结构的转换,而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和经济总量的变化直接联系的。Leontief利用投入产出对其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关系与各种经济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1.4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指标,收集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其中包括:收入分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消费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越来越大,本文简单的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采用以下的研究思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