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

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20191219195158]
摘要
早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了要加快壮大县域经济步伐的号召,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地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意识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作用,党中央对于加快、加大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的高度重视。 又在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全面阐释了要坚持学用结合,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着力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就业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问题,努力建设美丽富强的县市。徐州作为江苏第二大省,但经济方面较苏南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面对徐州本事市强县弱状况,有必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加强对县域经济的建设。因此,选取了徐州6个县市人均GDP、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等10个社会经济指标,用SPSS软件对其分析,通过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来对徐州县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因子分析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1
1.2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3写作思路 2
2.相关分析方法的概述 2
2.1因子分子的概述 2
2.2模型的建立 2
3.因子分析 4
3.1数据来源 4
3.2 因子分析 4
4.结论与建议 11
4.1结论 11
4.2建议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县域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发展的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从徐州整体来看,徐州作为江苏省北部的资源大市,煤炭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利。但是近年来发展相对苏南地区却大大落后,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三农问题,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从徐州县域看来,徐州6县市虽各有特色,比如铜山和沛县是资源型的,但差距很大,县域的规模相比较苏南是欠发达的。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县域层面上缩小差距,实现徐州大区经济共同繁荣。从徐州来看,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在于县域。徐州呈现的就是“市强县弱”的局面,今后,县域将成为徐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承载力量和支撑力量。徐州的城镇化率不高,农村人口比重过大,有富余劳动力。诸如产业布局单一,县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加快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从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后,学术界和各级行政领导从不同行业、层面和视角,例如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县域农业产业化、县域工商、县域金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县域园区经济等,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迅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在中国正处于一个总结模式和经验至全面推进的重要发展时期。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市经济发展也是淮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县域经济发展也是徐州市经济发展的中心。县域经济发展也成为淮海经济区高校的前沿课题。国内一些知名的学者,教师对此都发表过文章,做过大量研究。李琳(2008)通过着重对徐州县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方面运用大量分析和论证方法,指出徐州县域经济中存在产业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模式单一等。给出了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可行的路径。卓卫华(2006)通过对徐州市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状况阐述和深入分析,给出要培植特色产业,坚持工业主导等措施和建议。孙年宝和朱舜(2007)对苏北徐州市县域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做出低水平、低层次的评价,同时也提出要加快农业产业创新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王楠(2008)针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在统筹城乡一体化这个长期战略下,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扶持、考核力度,取得了县域经济显著增强,城乡容貌有很大的改观,县域经济也是今后成为徐州市经济重要的增长点。王伟(2010)通过对徐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要走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立县、工业强县和刺激民营产业这一长期的战略目标。
而娄明(2010)以邳州市为例分析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县域优势。还有要注重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促进城镇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苏迎平(2012)以三明市为例阐述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要升级,要保证县域内做到产业链或者产业系统,实现自给自足。李亮(2012)文中阐述要进行淮海经济区区划改革,要充分发挥各省城市同处一合作区之内、便于行政协调和文化相近的优势,以设立区域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切入点,以建立跨省域的官方的和非官方的组织参与的合作机制为手段,最终实现淮海经济区区内协调统一的规划和公共服务供给。贾学锋和安士伟(2005)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以商丘为例,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使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获得更快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于新匣(2009)在经济纵横上发表:以山东省县域经济二元结构为例,通过对县域二元结构问题分析,提出了调整山东县域经济二元结构调整的目的和相应对策,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可为徐州县域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为参考。张可云(2004)在国际大环境下分析: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下,表现在中国国际分工与区域分工格局越来越明显,中国未来区域分工合作的趋势将发生新的变化。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也雄要求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孔红伟(2004)论述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等可行办法。孔令美(1998)提出了要加大贫困地区的道路建设,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曹劲松(1991)在对徐州市经济发展分析中,把握住“两通”“两能”的优势,稳定发展农业,高度重视工业,改善工业结构,还要积极发展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外开放,建立城市带等宝贵意见。田晓峰(2013)同时也提出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县域经济的特色等给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很多学者和研究员对徐州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农业效率低,没有形成产业化,市强县弱,城镇化低,农村居民民生活水平不高等。对于其他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可靠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1.3写作思路
本文总结了学者们对徐州市6个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徐州市六个地区10个社会经济指标做因子分析。具体思路和方法如下:
(1)本文首先利用因子分析,通过对徐州市的丰县、沛县、铜山、睢宁、新沂、邳州六个地区的2011年的统计年鉴里关于反映城市10个社会经济指标进行SPSS统计软件操作。
(2)其次得出计算结果并分析。
(3)最后结合相关知识及参考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
2.相关分析方法的概述
2.1因子分子的概述
因子分析的思想始于1904年查尔斯·斯皮尔曼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研究。因子分析的模型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它也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因此,因子的出发点是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的变量间的相关性则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就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某以具体问题,原始变量可以分解成两个部分之和的形式,一部分是少数几个不可预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另一部分是与公共因子无关的特殊因子。在经济统计中,描述一种经济现象的指标可以有很多,比如要反映物价的变动情况,对各种商品的价格做全面调查固然可以达到目的,但这样做显然耗时耗力,为实际工作者所不取。实际上,某一商品中很多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或者相互依赖性,只要选择几种主要商品的价格或进而对这几种主要商品的价格进行综合,得到某一假想的“综合商品”的价格,就足以反应某一类物价的变动情况,这里,“综合商品”的价格就是提取出来的因子。这样,对各类商品物价或仅对主要类别商品的物价进行类似分析然后加以综合,就可以反应出物价的整体变动情况。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人们将因子分析的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心理学、医学、气象、地质、经济学等各个领域,也使得因子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更加丰富。因子分析还可以描述一些无法直接测量到的隐形变量,例如,智力、爱好、能力、环境,这些变量无法直接测量。利用因子分析对徐州市6个县市反应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选取重点进行改善,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2.2模型的建立
设有n个样品,每个样品观测p个指标,这p个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为了便于研究,并消除由于观测量纲的差异及数量级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将样本观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的变量均值为0。为了方便,把原始变量及标准化后向量用X表示,用 (m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8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