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字数:14228】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区域,城市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安徽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徽省16个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从安徽省各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安徽省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收集安徽省2018年的各项指标数据,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各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并根据评价的综合得分将安徽省16个城市由强到弱进行类型划分,最后根据安徽省16个城市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拥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升各城市崛起的建议策略,推动安徽省进行经济转型,争取实现各城市的协调性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Keywords: Urban Competitiveness; Index System; Entropy Weight Method; Grey Correlation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1.3研究思路 2
2.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
2.1城市竞争力的含义 4
2.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
2.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
3.安徽省各市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9
3.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9
3.2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9
3.2.1熵权法的基本内容 9
3.2.2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9
3.3实证分析 10
3.3.1指标权重的确定 10
3.3.2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12
3.4计算结果的分析 14
3.4.1一级指标评价 14
3.4.2综合竞争力评价 16
4.安徽省各城市崛起的策略建议 19
4.1提高经济发展实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9
4.2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增强城市吸引能力 19
4.3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20
4.4大力发展科教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0
4.5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附 录 23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是人们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体部分,城市竞争力的强弱甚至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城市的发展包含方方面面,比如经济发展实力、基础设施、人才科技教育水平、生活的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为了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提高我国的城市竞争力非常重要。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提高中国各个省份的城市竞争力,安徽省作为中国的一个中东部省份,地跨长江和淮河的南北,下辖16个地级市,常住人口6000多万人,经济较繁荣,各类资源较丰富,交通较便利,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地和制造业加工地,其中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芜湖市拥有长江的天然港口,马鞍山市拥有钢铁工业基地,蚌埠市拥有重要的轻工业产业,铜陵市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淮南市和淮北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宿州市盛产砀山梨等水果,阜阳市是我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亳州市拥有农业资源,黄山市、池州市、滁州市都拥有旅游资源。
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采用不同方法或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如江西理工大学教授赵奎(2012)就利用安徽省2011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了皖江示范区各市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开放水平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优劣,并提出各个城市应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谋求共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14]。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徐英(2011)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七个方面构建了马鞍山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比较分析[16]。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汪点点(201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使用了29项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对安徽省的17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计算和排序[15]。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孙中锋(201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会城市2011年的11个指标进行分析,对各个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作了综合评价[13]。
北京大学教授曹卫东(2013)研究认为安徽省城市竞争力偏弱。根据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可将这16个城市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有7个城市的得分大于0,占分析城市的41%,其余得分均小于0。竞争力得分大于1的城市仅有合肥。一、二级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距很大,排名第1位的合肥综合得分是排名第2位芜湖的3倍多,而芜湖和马鞍山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三、四级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小,说明竞争力偏弱的城市较多[12]。
2018年,安徽省全省GDP达到了24117.89亿元,同比上涨8.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分别增长8.6%、9.7%,人均GDP为39091.81元,但是与其它发达省份相比较,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产业发展不够健全,16个地级市发展差异分化明显,城市竞争力强弱不一,这说明安徽省需要进一步加快其经济发展速度,扩大其经济发展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安徽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对安徽省16个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安徽省16个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而提高安徽省的整体竞争力,使安徽省在全国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1.2研究意义
城市是人们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城市的发展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也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安徽省位于中国大陆的中东部,地跨长江和淮河的南北,下辖16个地级市,近年来,安徽省也迎来了重大机遇,作为首个国家级项目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践地,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迅速,截止到目前,安徽省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4117.89亿元,同比2017年上涨了8.5%,但是安徽省依旧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与其它发达的省份相比较,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1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各个城市的发展规模也参差不齐,产业的发展比较单一,产业机制不够健全,基础设施的发展也不够完善,人才科技水平也不够高,生态环境水平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为了使安徽省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提高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城市竞争力,因此对安徽省16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找出16个城市所拥有的优势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安徽省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从而增强其城市竞争力,因此,对安徽省16个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Keywords: Urban Competitiveness; Index System; Entropy Weight Method; Grey Correlation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1.3研究思路 2
2.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
2.1城市竞争力的含义 4
2.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
2.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
3.安徽省各市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9
3.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9
3.2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9
3.2.1熵权法的基本内容 9
3.2.2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9
3.3实证分析 10
3.3.1指标权重的确定 10
3.3.2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12
3.4计算结果的分析 14
3.4.1一级指标评价 14
3.4.2综合竞争力评价 16
4.安徽省各城市崛起的策略建议 19
4.1提高经济发展实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9
4.2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增强城市吸引能力 19
4.3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20
4.4大力发展科教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0
4.5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附 录 23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是人们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体部分,城市竞争力的强弱甚至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城市的发展包含方方面面,比如经济发展实力、基础设施、人才科技教育水平、生活的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为了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提高我国的城市竞争力非常重要。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提高中国各个省份的城市竞争力,安徽省作为中国的一个中东部省份,地跨长江和淮河的南北,下辖16个地级市,常住人口6000多万人,经济较繁荣,各类资源较丰富,交通较便利,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地和制造业加工地,其中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芜湖市拥有长江的天然港口,马鞍山市拥有钢铁工业基地,蚌埠市拥有重要的轻工业产业,铜陵市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淮南市和淮北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宿州市盛产砀山梨等水果,阜阳市是我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亳州市拥有农业资源,黄山市、池州市、滁州市都拥有旅游资源。
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采用不同方法或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如江西理工大学教授赵奎(2012)就利用安徽省2011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了皖江示范区各市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开放水平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优劣,并提出各个城市应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谋求共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14]。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徐英(2011)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七个方面构建了马鞍山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比较分析[16]。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汪点点(201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使用了29项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对安徽省的17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计算和排序[15]。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孙中锋(201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会城市2011年的11个指标进行分析,对各个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作了综合评价[13]。
北京大学教授曹卫东(2013)研究认为安徽省城市竞争力偏弱。根据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可将这16个城市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有7个城市的得分大于0,占分析城市的41%,其余得分均小于0。竞争力得分大于1的城市仅有合肥。一、二级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距很大,排名第1位的合肥综合得分是排名第2位芜湖的3倍多,而芜湖和马鞍山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三、四级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小,说明竞争力偏弱的城市较多[12]。
2018年,安徽省全省GDP达到了24117.89亿元,同比上涨8.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分别增长8.6%、9.7%,人均GDP为39091.81元,但是与其它发达省份相比较,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产业发展不够健全,16个地级市发展差异分化明显,城市竞争力强弱不一,这说明安徽省需要进一步加快其经济发展速度,扩大其经济发展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安徽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对安徽省16个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安徽省16个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而提高安徽省的整体竞争力,使安徽省在全国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1.2研究意义
城市是人们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城市的发展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也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安徽省位于中国大陆的中东部,地跨长江和淮河的南北,下辖16个地级市,近年来,安徽省也迎来了重大机遇,作为首个国家级项目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践地,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迅速,截止到目前,安徽省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4117.89亿元,同比2017年上涨了8.5%,但是安徽省依旧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与其它发达的省份相比较,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1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各个城市的发展规模也参差不齐,产业的发展比较单一,产业机制不够健全,基础设施的发展也不够完善,人才科技水平也不够高,生态环境水平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为了使安徽省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提高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城市竞争力,因此对安徽省16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找出16个城市所拥有的优势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安徽省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从而增强其城市竞争力,因此,对安徽省16个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