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字数:12627】
摘 要我国的高铁网络框架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的主干线,还有重要的区域网和城市间的城际铁路网支线,所设路线已经开始遍布全国各地。至今,高速铁路的发展地位在我国迅猛提升,因其具有高运行速度而耗能低,以及运输量大但是污染程度不大的优良特点,这是符合新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求的。高铁建设过程前后,沿线区域的经济也随之不断发展,不仅拉近了各地区的距离,而且使各相邻城市间货运、客运的时间大大收缩,从而区域可达性特别加倍。生产要素的流动加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加快进行。基于江苏省内高铁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关于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的文献期刊,然后搜集整理相关的研究背景和理论,确定研究内容、方向和选择一定的方法。首先,用灰色预测的方法预测2010年至2014年“无高铁”情况下的江苏省经济增长率,再与实际的经济增长率作对比,得出高铁的出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步结论。其次,以省内地区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发展衡量指标,选取了铁路运输量、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旅游业总收入等经济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发现京沪高速、沪宁城际铁路等高速铁路的建成开通,从运输成本和效率、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以及低碳经济等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在高铁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主要内容 4
2. 江苏省高铁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5
2.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5
2.2江苏省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5
2.3高铁建设对江苏省的经济效应分析 6
3.高铁对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8
3.1指标选取和数据 8
3.2江苏省经济增长率的灰色预测 9
3.3江苏省高铁经济的线性回归分析 13
4.结论与建议 15
4.1结论 15
4.2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义
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之后迎来了新时代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深化侧供给结构性改革、建设生态文明,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经济也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使得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而江苏省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现了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向高质量发展推进,三大产业增加值基本上涨、固定资产投资逐渐趋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总之,江苏省总体经济发展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都有显著的效果,经济状况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高速铁路,顾名思义就是铁路设置速度高、能够让列车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最初设计的标准速度是200km/h,其实,在1903年一种每小时运行在200千米以上的高速电力机车就已经出现,甚至早在1938年蒸汽机车也创下了202km/h的高速记录;而日本在1964年建造运行的新干线铁路,它实现了高速列车长期稳定且安全行驶的目标,于是业界普遍上把日本在1964年竣工通车的新干线看做高速铁路之先河。由于中国人口多、密度大、土地广袤等特点,尤其适合大力发展建设高铁,但铁路建设也要因地制宜、科学测量标准。高铁作为新时代发达的交通设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铁路难以跟上创新经济发展的问题。便捷和安全的优点使其成为出行的首选,强大的运输能力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拉动了沿线城市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高速列车靠电力牵引,能耗较低的特点使其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高速铁路的建设是现代铁路交通科技研发的一项重大成果,彰显了我国科技力量的快速成长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也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高铁在缩短交通运输时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高效、增加高技术人才就业机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风险和挑战,如“虹吸效应”、“过道效应”和竞争加剧等。
所谓“虹吸效应”,高铁一方面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另一方面让省会城市“吸”走发展比较落后的城镇资源成为可能,从而带来大量资源要素流入超一线及一线城市的结果。实际上,在日本和法国的高铁竣工后,诸如东京、巴黎之类的中心城市商业辐射圈逐渐拓展,很快部分临界城镇开始边缘化,随之而来的是中小城市发展空间遭受压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过道效应”:高铁建设带来的人力、物力以及产业资金流动、网络信息交流只是经过线路铺设的站点而已,“过家门而不入”,再多的资源要素也不过是在上空漂浮,更不必说给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实质性的助力。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武广高铁营运之后,经过的湖南株洲等城市的旅游业却出现了低潮,不仅没有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反而给部分产业带来发展压力。
最后是竞争加剧,由于高铁这一交通工具拉近了各城市间的距离,而高铁带来的资源必然有限,那么设有高铁站点的城市必定要为了抢先占有这一优势竭尽其能,区际间竞争越来越剧烈的结果可以想见。
因此,除之前对我国高铁经济的研究以外,针对高铁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如何这一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并且能为江苏省的城市建设提出一些可供考据的政策建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加快助推了我国的高铁建设经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商业圈逐步形成,经济圈的扩展也给江苏省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大机遇,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高铁建设在一区的交通运输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内外的学者们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一高技术的交通基础设施,探讨研究高速铁路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关系。
(1)高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Vito Moramarco(1993)探讨了高速列车对意大利运输需求结构的影响,法国和德国之所以被誉为欧洲高速铁路的先驱,是因为他们与意大利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交通联系[1]。Carmen Mota等(2017)提出基于图论的数学方法来测量受约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模型中的度数可达性节点(DAN),DAN功能使用静态和动态研究来评估次要传输网络到本地公共交通连接的级别,特别是在中等城市的应用,高铁的实施可以代表与大型交通网络相结合的质的飞跃。因此,高速列车的影响可以扩展到更大的地域和人口范围[5]。Hyojin Kim等(2018)选择韩国高速铁路系统——韩国列车高速铁路(KTX)为研究对象,不仅计划将其作为下一代城际交通系统,而且还认为其对区域发展将产生影响。随着可达性的增加,高铁站位置有可能充当交通节点,并通过吸引更高容量的客流和增加经济活动而发展为本地化的城市场所。使用节点位置概念评估KTX台站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性能,同时评估台站作为节点和场所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铁站的活力取决于与现有城市化区域的相互作用,而位于城市周边的区域通常缺乏这一点[6]。周孝文(2010)认为,在人口多、资源稀缺与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建设高铁有效增多了供给交通运输运货量,很大程度上使生产要素流通的速度加快,也等到了区域经济能够发展协调的契机,使其能够开始新的改良[10]。焉永博(2014)着重在高铁作为新时代便捷的交通工具方面分析了高铁建设对国内经济的推动作用[13]。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主要内容 4
2. 江苏省高铁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5
2.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5
2.2江苏省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5
2.3高铁建设对江苏省的经济效应分析 6
3.高铁对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8
3.1指标选取和数据 8
3.2江苏省经济增长率的灰色预测 9
3.3江苏省高铁经济的线性回归分析 13
4.结论与建议 15
4.1结论 15
4.2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义
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之后迎来了新时代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深化侧供给结构性改革、建设生态文明,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经济也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使得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而江苏省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现了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向高质量发展推进,三大产业增加值基本上涨、固定资产投资逐渐趋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总之,江苏省总体经济发展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都有显著的效果,经济状况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高速铁路,顾名思义就是铁路设置速度高、能够让列车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最初设计的标准速度是200km/h,其实,在1903年一种每小时运行在200千米以上的高速电力机车就已经出现,甚至早在1938年蒸汽机车也创下了202km/h的高速记录;而日本在1964年建造运行的新干线铁路,它实现了高速列车长期稳定且安全行驶的目标,于是业界普遍上把日本在1964年竣工通车的新干线看做高速铁路之先河。由于中国人口多、密度大、土地广袤等特点,尤其适合大力发展建设高铁,但铁路建设也要因地制宜、科学测量标准。高铁作为新时代发达的交通设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铁路难以跟上创新经济发展的问题。便捷和安全的优点使其成为出行的首选,强大的运输能力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拉动了沿线城市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高速列车靠电力牵引,能耗较低的特点使其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高速铁路的建设是现代铁路交通科技研发的一项重大成果,彰显了我国科技力量的快速成长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也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高铁在缩短交通运输时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高效、增加高技术人才就业机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风险和挑战,如“虹吸效应”、“过道效应”和竞争加剧等。
所谓“虹吸效应”,高铁一方面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另一方面让省会城市“吸”走发展比较落后的城镇资源成为可能,从而带来大量资源要素流入超一线及一线城市的结果。实际上,在日本和法国的高铁竣工后,诸如东京、巴黎之类的中心城市商业辐射圈逐渐拓展,很快部分临界城镇开始边缘化,随之而来的是中小城市发展空间遭受压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过道效应”:高铁建设带来的人力、物力以及产业资金流动、网络信息交流只是经过线路铺设的站点而已,“过家门而不入”,再多的资源要素也不过是在上空漂浮,更不必说给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实质性的助力。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武广高铁营运之后,经过的湖南株洲等城市的旅游业却出现了低潮,不仅没有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反而给部分产业带来发展压力。
最后是竞争加剧,由于高铁这一交通工具拉近了各城市间的距离,而高铁带来的资源必然有限,那么设有高铁站点的城市必定要为了抢先占有这一优势竭尽其能,区际间竞争越来越剧烈的结果可以想见。
因此,除之前对我国高铁经济的研究以外,针对高铁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如何这一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并且能为江苏省的城市建设提出一些可供考据的政策建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加快助推了我国的高铁建设经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商业圈逐步形成,经济圈的扩展也给江苏省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大机遇,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高铁建设在一区的交通运输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内外的学者们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一高技术的交通基础设施,探讨研究高速铁路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关系。
(1)高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Vito Moramarco(1993)探讨了高速列车对意大利运输需求结构的影响,法国和德国之所以被誉为欧洲高速铁路的先驱,是因为他们与意大利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交通联系[1]。Carmen Mota等(2017)提出基于图论的数学方法来测量受约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模型中的度数可达性节点(DAN),DAN功能使用静态和动态研究来评估次要传输网络到本地公共交通连接的级别,特别是在中等城市的应用,高铁的实施可以代表与大型交通网络相结合的质的飞跃。因此,高速列车的影响可以扩展到更大的地域和人口范围[5]。Hyojin Kim等(2018)选择韩国高速铁路系统——韩国列车高速铁路(KTX)为研究对象,不仅计划将其作为下一代城际交通系统,而且还认为其对区域发展将产生影响。随着可达性的增加,高铁站位置有可能充当交通节点,并通过吸引更高容量的客流和增加经济活动而发展为本地化的城市场所。使用节点位置概念评估KTX台站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性能,同时评估台站作为节点和场所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铁站的活力取决于与现有城市化区域的相互作用,而位于城市周边的区域通常缺乏这一点[6]。周孝文(2010)认为,在人口多、资源稀缺与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建设高铁有效增多了供给交通运输运货量,很大程度上使生产要素流通的速度加快,也等到了区域经济能够发展协调的契机,使其能够开始新的改良[10]。焉永博(2014)着重在高铁作为新时代便捷的交通工具方面分析了高铁建设对国内经济的推动作用[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65.html